第4章 凝固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06065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凝固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4章 凝固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4章 凝固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章 凝固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4章 凝固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凝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凝固(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章 凝 固 4.1 液体的性能与结构 4.1.1 液态金属的结构 4.2 金属的凝固与结晶 4.2.1 纯金属的凝固 过冷现象(过冷现象(supercoolingsupercooling) (4)结晶的一般过程 形核和晶核长大的过程 液态金属形核 晶核长大完全结晶 晶核:液态金属冷到Tm以下某温度Tn开始结晶时,在过冷液 体内首先形成一些稳定的微小晶体。 晶粒:晶核的不断形成(晶核的形成简称形核)和长大形成多 边形晶体。 晶界:晶粒之间的界面 4.2.1.2 晶核的形成(形核) v形核有两种方式,即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v均匀形核:新相晶核在母相内均匀的形成。 v非均匀形核:新相晶核在母

2、相内不均匀的形成。 非均匀形核更为普遍。 均匀形核示意图 非均匀形核示意图 (2)晶胚形成时的能量变化 均匀形核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液体中若出现一固态的晶体,该区域的能 量将发生变化,一方面一定体积的液体转变为固体,体积自由能会 下降,另一方面增加了液固相界面,增加了表面自由能。 假设单位体积自由能的下降为 Gv(Gv0) ,比表面能为 ,晶胚假设为球体,其半径为r ,则晶胚形成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 为: V、A:晶胚的体积及表面面积, GV :液、固两相单位体积自由能差绝对 值,由于过冷到熔点以下时,自由能为负值 临界半径 G随r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晶胚 晶核 当 rr* 时,晶胚的长大使系统自

3、由能增加,晶胚不能长大。 当 rr* 时,晶胚的长大使系统自由能降低,这样的晶胚称为 临界晶核,r*为临界晶核半径。 如图为N1、N2与T 的关系曲线。可见当 T 不大时,形核率主 要受形核功因子控制, T 增大,形核率增大 ,在 T非常大时,形 核率主要受扩散因子的 控制,随 T 增加,形 核率降低。 Tm N 2 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 假定固相晶胚以球冠状形成于基底W的平面上,设固相晶核表面 的曲率半径为r,晶核与基体面的接触角为,球冠底圆半径为R.当晶 核形成时,体系增加的表面能为Gs 式中 AL,Aw 分别为晶核 与 液相L 及w之间的界面积 ;L , w , Lw 分别为各相应界 面的

4、表面能,在其相交点处,表 面张力达到平衡。 Gs=ALL+Aww-AlwLw 越小,G*越小,杂质对形核的催化作用越大。 (1)二维晶核长大机制. 首先在平整界面上通过均匀形核形成一个具有单原子厚度 的二维晶核,然后液相中的原子不断的依附在二维晶核周围 的台阶上,使二维晶核很快的向四周横向扩展而覆盖整个晶 面表面。接着新的界面上有形成新的二维晶核,并向横向扩 展而长满一层。这种界面的推移是不连续的 (2)依靠晶体缺陷台阶生长机制 液相原子不断的添加到由螺型位错露头形成 的台阶上,界面以台阶机制生长和按螺旋方式连 续的扫过界面,在成长的界面上形成螺旋新台阶 ,这种生长是连续的。 具有粗糙界面晶体

5、的生长 采取垂直长大方式 界面上有一半的结晶位置空着,液相中的原子可直接 迁移到这些位置使晶体整个界面沿法线方向向液相中长大 ,这种生长方式称为垂直长大 (2)负温度梯度(液体中的过冷度随着距液固界面距离的增加 而增大。 粗糙界面:树枝状。 光滑界面:平面生长方式为主(树枝状生长方式不明显)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v 实际金属结晶主要以树枝状长大. v 这是由于存在负温度梯度,且晶核棱 角处

6、的散热条件好,生长快,先形成一 次轴,一次轴又会产生二次轴,树枝 间最后被填充。 晶核长大 补充: 凝固后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在均匀形核的条件下,用Johnson方程可以推导出凝固 后的晶粒数: 可见:晶粒的数量与形核率及长大速度有关。 形核率高,晶粒越多(细), 长大速度越高,晶粒越少(粗)。 机械搅拌、电磁搅拌、摇动包 为了细化晶粒,必需提高形核率,降低长大速度, 主要的措施有: (1)增加过冷度 一般条件下,增加过冷度对提高形核率比降低长大 速度更有效; (2)加入形核剂,促进非均匀形核 对于不同的的金属采用不同的形核剂(主要是尽可能小 的接触角),一般情况下,形核剂与凝固的金属之间晶体

7、结构相同,借助面上原子匹配好,则界面能小,形核效果好 。但也不完全如此。 (3)振动促进形核 4.2.2 固溶体合金的凝固 合金凝固与其成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固溶体凝固方式的分类 固溶体凝固 平衡凝固 固、液相原子 充分扩散 非平衡凝固 固相中无扩散 液相完 全混合 液相不完 全混合 液相完全 不混合 固相原子是否扩散 固溶体凝固 液相原子是否充分扩散 正常凝固 非正常凝固 一、固溶体平衡凝固的特点: 液相和固相中的组元原子都能充分扩散 凝固后固溶体成分均匀 生产过程中凝固大多数都属于非平衡凝固,但液相通过对 流,搅拌等方式达到充分混合是可能的,这是一种正常凝固 平衡分配系数 假设液相和固相

8、线为直线 平衡分配系数: 一、固溶体的平衡凝固 二、固溶体的不平衡凝固 1. 液相完全混合 固相无扩散,成分不均匀,液相完全混合(正常凝固),成 分均匀 凝固结束后,合金棒的左右两端浓度差十分显著。 2.液相部分混合 固相无扩散,成分不均匀,液相部分混合(非正常凝固) 由于冷却速度快,液相原子只能部分混合,靠近液固界 面处不发生对流,只有扩散,形成边界层 边界层中溶质原子“富集 ”,边界层外液态浓度均匀, 液固界面保持局部平衡 经过一段时间,边界层 中溶质浓度与液相中溶质浓 度保持定值,直到凝固结束 3.液相完全不混合 固相无扩散,成分不均匀,液相完全不混合(非正常凝固) 由于冷却速度非常快,

9、 液相原子无法扩散。 边界层溶质原子迅速富 集,固相中溶质浓度迅速 提高。 液态溶质原子不扩散, 浓度始终保持不变。 小结: 三种不平衡凝固 综上所述,固溶体不平衡凝固时,凝固速度越慢,液相中溶 质混合越充分,凝固后溶质分布越不均匀,宏观偏析越严重。 典型的共晶组织 共晶形貌多姿多彩,最常见的有片状和棒状。 4.2.3 共晶合金的凝固 按界面结构分类: 1、金属金属型(粗糙粗糙界面)共晶 共晶两相均为金属,两相的液固界面均为微观粗糙界 面,两组元均是金属的共晶是属这种类型; 2、金属非金属型(粗糙光滑界面)共晶 共晶两相中一相为金属(或合金),另一相为非金属(或亚 金属)。金属相的液固界面均为

10、微观粗糙界面,非金属(或亚 金属)相的液固界面均为微观光滑界面; 3、非金属非金属型(光滑光滑界面)共晶 共晶两相均为非金属,很少研究。 1. 金属金属型共晶 1)形貌 主要是片状或棒状,影响形貌的主要因素: 两相的相对体积分数 计算表明当两相中的一相体积分数小于27.6%时易形成棒 状,此时形成棒状共晶的界面积小,反之形成片状。 片状共晶的形核 搭桥形核机制 可能首先形成一种相的晶核,另一相晶核便在已有的晶核 上形核,然后两相以搭桥的方式联成整体,构成共晶 选区电子衍射等微观分析表明:一个共晶领域只包含一个 相晶核和一个相晶核。 不是相和相反复形核而成。 片状共晶长大的一般过程 共晶合金凝固

11、过程是形核相界平衡短程扩散破坏 平衡长大相界平衡,此过程在恒温下重复进行。 每个共晶晶核各自长大成为一个共晶领域,直至熔 液全部转变为由不同共晶领域组成的共晶组织为止 2. 金属非金属型共晶 Bi-Pb共晶Al-Si共晶 复杂形貌的形成机理: 共晶两相结晶前沿(液固界面)过冷度不同 动态过冷度;成分过冷 典型的铸锭(件)宏观组织 1、表层细晶区 靠模壁,强烈过冷导 致在模壁上的非均匀形核 2、柱状晶区 模型温度升高,过冷度 减小,形核受到局限,晶粒 借助已有晶核沿温度梯度方 向择优生长 两种形式: 平直界面 纯金属 树枝晶 固溶体 4.2.4.铸锭组织和铸造技术 一、铸锭的组织及形成 3、中心

12、等轴粗晶区:在铸锭的心部形核或产生籽晶并长 大,形成粗大的等轴晶(并非球状,但各个方向上的尺度在同 一数量级上。) 形成原因: (1)成分过冷 随 柱状晶向中心推进,成分 过冷区扩展至铸锭中心部 位。由于过冷,中心部位 大量形核; (2)熔液对流 金属液注入铸锭后,温度分布 不均匀,靠外壁部位温度低,中心部位温度高,形成 对流,致使细晶被卷入; (3)枝晶局部被重熔产生籽晶 二次晶的根 部细,容易被熔掉致使枝晶落。 二、 三层组织的性能 表层细晶区:组织细密,力学性能好,但总量上,对整 体性能影响小; 柱状晶区:比较致密,但性能有明显的方向性,沿结晶 方向力学性能好,但柱状晶交界处强度、塑性较

13、低,容易开 裂; 等轴粗晶区:组织较疏松,性能无明显方向性; 因此,控制铸锭性能的关键是控制铸锭中的柱状晶和等 轴晶比例。 三、影响铸锭组织的因素 浇铸速度:速度高有利于柱状晶形 成。 铸型的散热条件:散热快,冷却速 度高,有利于柱状晶形成,定向散热也 有利于柱状晶形成。 熔液成分:纯度高有利于柱状晶形 成。 柱状晶过于发达时会形成穿晶,不利于后续加工。 如何改变浇铸条件获得理想的铸锭组织? 铸锭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1、柱状晶区过大不利于后续的形变加工。 2、柱状晶会导致铸锭或铸件的各向异性,尤其是形成 铸造构。 四、铸造缺陷 1、缩孔和疏松 集中缩孔 分散缩孔 疏松 对铸锭的性能有害 缩孔的形

14、式与凝固方式有关,壳状凝固不易形成疏松,糊 状凝固容易形成疏松,固相线液相线之间距离越大,越易形 成糊状凝固,导致疏松。 2、偏析 偏析的分类 (1)宏观偏析 按前面所述的凝固 规律形成的偏析 对于k01的情况,铸 锭心部溶质浓度高,提高 冷却速度有利于减轻正常 偏析。 宏观偏析:正常偏析、反偏析、比重偏析 显微偏析:胞状偏析、枝晶偏析、晶界偏析 正常偏析 不常见,机理也不是很清楚 通常认为反偏析的形成条件有两个: (1)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树枝晶间有间隙,溶质原子通过 间隙从心部流向外部; (2)凝固时液相内析出气体,心部气压高,促使液流从 内向外。 如亚共晶材料中形成的先共晶相,如果其密度小于

15、液相 ,则会上浮,导致比重偏析,提高冷却速度可减轻比重偏析 。 反偏析 心部浓度比外部低(k01) 比重偏析 初生相密度小,上浮 成分过冷较小时形成胞状组织,胞间溶质原子聚集,形成胞 状偏析。 成分过冷度较大时形成枝晶,枝晶间溶 质原子富集,形成枝晶偏析。 溶质原子富集在最后凝固的晶界部分, 形成晶界偏析。结晶速度低的合金晶界偏析 倾向大。 显微偏析对后续的热加工不利,可以 通过均匀化退火予以消除。 (2)微观偏析 胞状偏析 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 3、气孔和夹杂 气 孔 由于气体析出而形成 夹杂 析出型气孔:溶于液体中的气体在凝固过程由于溶解度降 低而来不及逸出液体而形成的孔洞。 反应型气孔:液

16、体中发生某些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保留 在铸锭中而形成的孔洞。 指混在金属和合金组织中与组成相成分和结构完全不同的 化合物颗粒。可分为外来夹杂和内生夹杂。 五、凝固技术 1. 细晶的意义 提高力学性能 细晶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改善后续的加工性能 1) 细晶技术 2. 细晶的方法 加入孕育(形核)剂 振动 机械振动、超声振动、电磁振动 2) 单晶制备 1.上拉法 2.下移法 共同点:依附在籽晶上生长 不同点:籽晶的位置 装置的运动方向 散热的方向 3)非晶制备 1. 单辊法2. 双辊法3. 雾化法 4)定向凝固 1.意义:获得在某一方向上具有独特性能的材料 2.组织特征:一维或二维晶粒沿某一晶体学方向整齐排 列可以是单相固溶体,也可以是共晶 3.制备方法:单向冷却 定向凝固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