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虫钩虫蛲虫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205883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鞭虫钩虫蛲虫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鞭虫钩虫蛲虫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鞭虫钩虫蛲虫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鞭虫钩虫蛲虫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鞭虫钩虫蛲虫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鞭虫钩虫蛲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鞭虫钩虫蛲虫(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回顾: 1.医学蠕虫包括?其生活史有哪些类型? 2.线虫具有哪些特征? 3.蛔虫的寿命有多长?具有什么习性? 4.蛔虫能导致哪些疾病?蛔虫的感染阶段是? 第3节 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Trichuris trichiura 一 形态 Morphology 1.成虫 Adult worm Website: WWW l 形似马鞭,前3/5细如毛发,后2/5粗大。 l 35-50mm,尾端直而钝圆。 l 30-35mm,尾端向腹面环状卷曲。 2、虫卵 Egg 纺锤形,腰鼓状 5222m 黄褐色 卵壳较厚,透明栓 含卵细胞 透明栓 卵壳 卵细胞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寄生部位:盲肠,感

2、染严重时也可寄生于结肠 、直肠甚至回肠下端 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细长的前端钻入肠上皮层内, 以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土源性线虫 小结 三、致病 Pathogenesis 掠夺营养 损伤肠壁 轻者无症状 重者:头晕、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 瘦、贫血。 重度感染的儿童可直肠脱垂,30%。 鞭虫寄生可引起宿主脱肛 四 实验诊断 Diagnosis 首选:直接涂片法 浓集法: 饱和盐水浮聚法,水洗沉淀法 。 五 流行与防治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prevention 世界性分布我国南方高于北方 儿童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成人。 虫荷一般1

3、0多条,个别达4000条。 粪便管理不当、虫卵抵抗力较强、不良卫 生习惯是主要流行因素。 防治原则与蛔虫相同 第四节 钩虫 Hookworm 钩虫至少包括17属数十种,国内已报道的有7属, 其中绝大多数是寄生于哺乳动物狗、猫、猪、牛、羊 猩猩等的肠道。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与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全球钩虫感染人数约9亿,我国的感染人数在2 亿左右,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 十二指肠钩肠钩 口线虫 美洲钩钩板口线虫 钩虫匍性症 偶尔寄生 The Old World hookworm The

4、 New World hookworm 锡兰钩口线虫 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虫 两种钩虫的生活史、致病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 人体小肠,引起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在肠道线虫中对人体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成虫 体长期吸血,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 简介 一、形 态 Morphology 1. 成虫 Morphology of adult 2. 卵 Morphology of egg 3. 幼虫 Morphology of larvae 1.成虫 体长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 头端向背面仰曲,具有头腺1对, 咽腺3个, 顶端有发达的角质口囊 ,内腹侧缘有钩齿2对或板齿1对 雌虫尾端

5、尖,雄虫尾端膨大为交 合伞 大小:1cm 0.5mm 一个弯曲,“C”形 十二指肠钩肠钩 虫 美洲钩虫 略小 头头向背面仰曲, “S”形 F M FM 成虫 体态 口囊(Buccal capsule) 2对钩齿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口囊 Necator americanusNecator americanus 1对板齿 美洲钩口线虫口囊 口囊 虫体前端共同的形态态学特征 虫体前端含有三种单细胞腺体 1对头腺: 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酶 3个咽管腺:分泌乙酰胆碱酶、蛋白酶和胶原酶 1对排泄腺:分泌蛋白酶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伞 ( copulatory bursa ) 美洲钩虫交合伞 (copulator

6、y bursa) 圆形 2根交合刺分开 椭圆形,扇形 2根交合刺末端合并有倒钩 成虫 左: 十二指肠钩虫交合刺 右:美洲钩虫交合刺 十二指肠钩虫 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小支 美洲钩虫 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 两种钩虫成虫的形态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大小 F : (mm) M: (1013) 0.6 (811) (0.40.5) (911) 0.4 (79) 0.3 体形C形S形 口囊2对钩齿1对半月形板齿 交合伞略圆略圆,似扇形 背辐肋由远端分2支,每支又分3 小支 由基部分2支,每支又分2小支 尾刺有无 交合刺两根末端分开2根交合刺末端合并 1根末端有倒钩 2. 虫卵 卵

7、壳 卵细胞 空隙椭圆形 60 38m 浅灰黄色,较透明 壳薄 卵壳与细胞间有明 显空隙 3 幼虫 3.1 杆状蚴(rhabditiform) 头端钝圆,尾端尖细,口腔有口,能进食。分两期,第一期(0.230.4) 0.017mm.第二期略大。 3.2 丝状蚴(filariform) 体长约0.50.7mm。口孔封闭,不能进食,但能存活15周以上。体表有 鞘膜,有保护虫体的作用。有向温性和向湿性。具感染性。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丝状蚴的鉴别 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美洲钩虫丝状蚴 外形 鞘膜横纹 口矛 肠管 细长,圆柱形,头端略平 ,尾端略钝 不显著 不明显,二矛厚度不同 中间距离宽 管腔较窄,肠细

8、胞颗粒丰 富 较短粗,纺锤形,头端钝圆,尾端 较尖。 显著 明显,二矛厚度相似 肠腔较宽,肠细胞颗粒少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丝状蚴 虫卵 1期杆状蚴2期杆状蚴 成虫 粪便 生活史 流程图 24h 土壤 23天 蜕皮 25天 蜕皮 57周 蜕皮2次 丝状蚴移行途径:皮下 血管 肺 气管、咽 小肠 Pathogenesis 三、致病 1 幼虫致病 1.1 钩蚴性皮炎 1.2 钩蚴性肺炎 钩蚴性皮炎( Dermatitis) 发生率高,俗称“粪毒” 或“地痒疹”,好发于春夏 之交 机理:丝状蚴穿过皮肤 时介导引起型超敏反 应 临床表现:足趾或手指 间皮肤较薄处或足背及 其它部位暴露的皮

9、肤出 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奇 痒无比;搔破后可引起 继发感染。 呼吸道症状(钩蚴性肺炎) ( Symptoms in respiratory system ) 机理:急性钩蚴感染,幼虫移行至肺, 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及炎症细胞浸 润。 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 2. 成虫致病 2.1 肠黏膜损伤 2.2 贫血 2.3腹泻和异嗜症 2.4消化道出血 2.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肠黏膜损伤 Adult attaches to the small intestine 慢性贫血(机制) 1. 咽管频繁收缩,使吸入的血液迅速流经咽、 肠,自肛门排出; 2. 钩虫咬附部位粘膜渗血; 3.经常更换吸

10、血部位; 4 .由于分泌抗凝素,虫体交换咬附部位后,原 伤口仍渗血。 贫血(Anemia ) 贫血性质:慢性、低色素小细胞型 体征皮肤蜡黄,粘膜苍白,面部及全 身浮肿,胸腔、心包积液。 主诉患者可出现眩晕、乏力,甚至心 悸等;妇女可出现停经、流产等。 l贫贫血临临床表现现: 皮肤蜡黄,指甲苍白。 营养不良面部水肿,似有腹水 钩虫病患者 l腹泻和异嗜症 腹泻:粘液样或水样便。 异嗜症: 食欲明显增加,可出现喜食生米、生果, 甚至喜食碎纸、泥土或瓦片等。 原因:可能与铁的损耗有关;胃酸缺乏,消化紊乱。 Diarrhea and allotriphagy 消化道出血 Gastrointestinal

11、 bleeding 引起消化道出血,以黑便、柏油样便、 血便和血水便为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Eosinophilia 急性钩虫病人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 达15%,甚至更高;白细胞总数增高。 四、 实验诊断 Diagnosis 检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为确诊依据。 常用方法: 粪便生理盐水直接涂片:简单 饱和盐水浮聚法(首选):检出率高 免疫学诊断:早期诊断,特异性低 钩蚴培养:检出率高,可鉴定虫种,但培养 5-6天。 五、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淮河、黄河一线以南地区,北方以A.duodenale 为主,南方以 N.americanus 为主,也可见混合 感染。 人兽共患病

12、,猪及一些肉食类动物可作为转续 宿主。 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 条件等有关。 六、防治原则 Treatment and control 普查普治,控制传染源 钩蚴性皮炎噻苯咪唑内服或局部用 药。 驱虫阿苯达唑 纠正贫血补铁、VB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处理 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第五节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一 形态 Morphology 1 成 虫 虫体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有头翼、咽管球。 8-13mm,尾细而直。 2-5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 。 雄虫 雌虫 头翼 咽管 肠 储精囊 阴门 子宫 肛门 咽管

13、球 不对称椭圆形 无色透明 5525m 卵壳较厚,光滑 含蝌蚪期胚胎 2.虫卵 shell larvae Under high power 内含蝌蚪期胚胎 内含感染性幼虫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回盲部/结肠上段 成虫 肛周/会阴部 产卵 肛周/会阴部 感染期卵 死亡 外界 感染期卵 小肠 幼虫卵 回盲部/结肠上段 幼虫 蜕皮1次 蜕 皮 1 次 发育 食入 吸入 直肠 成虫 阴道 成虫 蜕皮2次 6h 感染方式: 自体感染:肛门手口 逆行感染(少见) 异体感染:误食虫卵 吸入感染 致病阶段:成虫 食入虫卵成虫产卵,约1个月。 寿命2-4周,最长101天。 三 致病 Pathogen

14、esis 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皮 肤瘙痒和炎症 刺激作用 肛门、会阴部奇 痒,抓破感染。 烦躁不安,易怒 ,夜惊,失眠。 消化不良,腹痛 ,腹泻。 患者外科切除 阑尾内发现蛲 虫191条 异位侵袭 阴道(阳性 57.1%),输卵管 、卵巢、子宫内膜 ,引起肉芽肿,误 诊为肿瘤、结核。 也可侵入腹腔、肝 、脾、肺、前列腺 等。 四 实验诊断 Diagnosis 不在肠内产卵,粪检阳性率1% 透明胶纸法(首选) 棉签拭子浮聚法 检获成虫 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 五 流行与防治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prevention 世界性分布,5亿人感染。 我国儿童感染率 12.8% 集体机构和家庭聚集性 城市农村。 1.分布 生活史简单 虫卵抵抗力较强 室内3W,皮肤/指缝10d,水20d,5%来苏儿不能杀死 。 感染方式多样化 肛-口-手自体感染 指缝60% 接触感染 床单85.7,被单83.7,便器78.5, 室尘91.7%,玩具 吸入感染 吸入咽下 2.流行因素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再感染 教育、洗手、换内裤、洗肛门、剪指甲、晒被褥等 治疗患者,杜绝传染源 集体服药 用药同蛔虫,需多次服用 3.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