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

上传人:梦** 文档编号:11205470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练习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题训练(十六)燃烧、燃料、能源|夯 实 基 础|12017绥化下列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图Z16122017兰州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核能 B天然气C可燃冰 D风能32017湘潭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消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2017广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放出热量 B红磷常温下在空气中能自燃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木材燃烧必须达到木材的着火点52017聊城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

2、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62017龙东下列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72017贵港关于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是纯净物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82017玉林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_、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

3、,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_和水。(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_能的装置。(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92017保定竞秀区模拟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原因是_。(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

4、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102017江西图Z162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图Z162(1)仪器的名称为_。(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_。(4)图Z16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Z16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

5、,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能 力 提 升|1. 2017枣庄2017年5月,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图Z164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22017枣庄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图Z165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32017宜昌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图Z166A实验中蜡烛熄灭,实验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C实验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D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42017自贡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图Z

7、167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52017台州图Z168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图Z168(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_。(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_。62017北京利用图Z16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Z169(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地熄灭。蜡烛熄灭的原

8、因是_。参考答案|夯实基础|1A解析 A表示禁止带火种;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表示禁止吸烟;D表示禁止放易燃物。2B3D解析 风吹灭蜡烛是使蜡烛烛心的燃烧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D正确。4B解析 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在常温下不能燃烧。5B解析 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可以降低油的温度,油的着火点不能被降低;为了使煤充分燃烧,节约能源,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当出现火灾时,火有可能把控制电梯的电线烧断或造成短路,从而使电梯不能正常运转,如果坐电梯逃生,就有可能被困在电梯里,所以,出现火灾时,一定要从楼梯逃生;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应该用湿抹布扑灭,而不能

9、用水来灭火。6C解析 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现象;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煤气泄漏时,为防止电火花引起爆炸,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7C解析 石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燃料,而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煤、石油燃烧都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都会污染空气;人类获得热能的方式有多种,如物质的燃烧、太阳能等。8(1)煤炭甲烷(2)产物无污染电(3)混合物可再生9(1)可燃物(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0、10(1)酒精灯(2)燃烧需要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低(4)D解析 (2)酒精属于可燃物,能够燃烧,水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所以通过实验一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可燃物。(3)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所以相同条件下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的着火点低。(4)随着蜡烛的燃烧,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小,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A正确;根据图像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正确;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C正确;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氮

11、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体积分数为84%,D错误。|能力提升|1B解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但可燃冰是在高压和低温下的条件下形成的,A、C错误;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沉积物和陆地冻土的岩石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错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属于“绿色能源”,B正确。2D解析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布手帕属于可燃物,可以燃烧,A错误;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空气充足,B错误;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改变,C错误;要使布手帕在空气中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布手帕的着火点,由于白酒中的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燃烧的最低温度,所以,布手帕不能燃烧,D正确。3B解析 实验、实验、实验中蜡烛熄灭都是因为隔绝氧气导致的,不是因为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导致的。4D解析 酒精燃烧放出热量,可以使机制炭达到着火点,A正确;炭灰使机制炭与空气隔绝而灭火,B正确;机制炭制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正确;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能改变,D错误。5(1)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2)往瓶中吹气使瓶内压强变大,水被压出6(1)燃烧得更旺,发白光2H2O22H2OO2(2)B中产生CO2,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