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202862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 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三 第8课时 课件 (44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 (字子字子 思)的再传弟子,著名的思)的再传弟子,著名的思思 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他 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把孔子侧重于道德修养的“ “仁仁 ” ”,发展为他的政治论,发展为他的政治论“ “仁政仁政” ” ,提出,提出“ “性善论性善论” ”,提出,提出民贵民贵 君轻君轻的思想的思想, ,故后世常故后世常“ “孔孟孔孟” ” 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 “亚圣亚圣 ” ”。 孟子 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 以雄

2、辩著称。读孟子的文章 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情感激 越,锐不可当。他又善于各 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使 辩难对方往往坠入他所设的 陷阱之中。加上文辞铺张扬 厉,时露尖刻,习用一连串 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 逼人。 易读错的字 粟s 好ho 弃甲曳y兵 胜shng 数c罟g不入洿w池 养生丧sng死 衣y帛 鸡豚tn狗彘zh之畜x 孝悌t 不王wng者 饿莩pio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ng,为王,称霸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 莩通“殍” v(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通假字 特殊句式 或或 或

3、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例子: 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 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 特殊句式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跑啊 例句: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 孟子梁惠王下 我不是喜欢先王(喜欢的音乐), 只是喜好通俗乐曲罢了 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 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做比喻,说明梁惠王 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 特殊句式 “是何异于” 是何异于

4、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杀了一个人说:“不是我的缘故, 是兵器杀人。” 有什么不同呢? 这与有什么不同?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之,在否定句中,“之”作 动词“有”的宾语,放在了“有 ”的前面。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1 、 寡人之于国也 移其民于河东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 对于 到 比 在 跟、与 逢凶化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汉初遭冒顿凶黠 不吉祥、不幸 庄稼收成不好 凶恶、残暴 2.凶 弃甲曳兵而走 上使外将兵 可汗大点兵 兵旱相乘 兵 兵器 军队 士兵 军事、战争 4胜 . shng (1)能承担,能承受:

5、沛公不胜桮杓 (2)尽:谷不可胜食也 . Shng (3)胜利:二败而三胜 (4)战胜、超过: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 5树 (1)种植、栽培: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2)竖立:独树一帜 (3)树木:鸟宿池边树 6数 . Sh(1)计算:身所奉饭者以十数 (2)列举: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3)责备、数落:数之曰 . Sh(4) 数目、数量:众数虽多 (5)几、几个: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6)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shu (7)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 . c (8)密:数罟不入污池 7时 1.季节:四时之间,无日休息 2.时候,时辰:脱我战时袍 3.

6、时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4.时机、机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5.按时:斧斤以时入山林 6.当时:时韩吏部权京兆 7.常常、经常、不时:时鸣春涧中 8.时俗、时尚:不拘于时,学于余 8直 1.笔直、平直:中通外直 2.正直、正确: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 3.价值、代价,通“值”:系向牛头充炭直 4.径直、一直: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5.简直、竟然: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6.只是,仅:直不百步耳 9发 f 1.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11.量词:然后扣树三发 2.派遣、派出:孤当续发人众 12.f 头发:齿危发秃 3.出发,出:刀刃若新发于硎 4.发送、递交:使人发书至赵王 5.征发、征调:发闾左谪

7、戍渔阳九百人 6.起用、兴起:舜发于畎亩之中 7.抒发、流露:发其士文之悲哉 8.发动、爆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9.打开、拿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0.暴露、败露:恐前语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 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 明确: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真是 尽心竭力了。河内地方遭了灾荒,就把 那里的灾民移往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运 到河内。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 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明确: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没有 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 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

8、多,这 是什么缘故呢?”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 河东亦然。 结果:民 不加多 邻国之君: 不用心 结果:民 不加少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 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明确: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 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咚咚咚地击鼓 进军,兵器刚一接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 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 了五十步停下。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 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呢?”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明确: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他们

9、 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 呀。” 1.孟子为什么要“以战喻”? 以对方熟悉的“战”设喻,更便于启发对方。 2.孟子是怎样“以战喻”的? 3.在孟子看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何在?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本质没有 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要 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战场上,弃甲之兵,不论是逃跑五十步还是 一百步,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都是逃跑。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明确: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 ,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 多啦.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 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10、木不可胜 用也。 明确: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 细密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砍伐林木有固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不尽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 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也。 明确: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 ,这样,便使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 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足,,百姓养生 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措施 不违农时 数罟不入 斧斤以时 效果 结果 8、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7、孟子认为刚开始时如何实行王道?提出 了那些措施,有何结果呢? 谷 不可胜食 鱼鳖 不可胜食 林木 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 排比

11、。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些措施是很基本的,梁惠王做到了吗?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明确: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 上了五十岁的人都可以穿着丝绸了。鸡 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 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田地能不 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可以不挨饿 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 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明确:注重地方学校的教育,宣传孝敬 长辈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 在道

12、路上肩挑头顶了。年满七十岁的人 能穿上有丝绸,吃上肉,老百姓饿不着 、冻不着,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 的,还不曾有过。 实行王道以后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不王者, 未之有也- -王道之成 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 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 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 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 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明确:猪狗吃的是人吃的粮食,却不知 道制止;道

13、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 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 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把人杀了 反而说与我无关,是武器杀的。有 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年 成,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 ” 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写出诸侯贵族和下层百姓的不同情况 ,目的何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 王仍然不爱民(从爱民角度写)。 孟子还用了一个比喻,是怎样比的?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 武器一样。 4、孟子的“仁政”思想体现在哪里? 发展生产、制民之产、教化百姓、抛弃虐政。 即“爱民

14、”保民无衣食之忧,教民以儒家之道。 能施仁政,则天下之民至焉。_仁者爱民 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1.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 憾”。 2.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3.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4.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 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 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 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课文鉴赏 梁惠王 于国尽心 移民移粟 结果 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 不用心 民不加少 疑问:何也? 思考:梁惠王见到孟子为什么首先问关 于“民”的问题?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序) “争地以展,杀人盈野;争城以

15、战,杀人盈城”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食也。 ,不可胜用也。 不违农时, 谷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 斧斤以时入山, 材木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王道之成 君王的态度 对比 狗彘食人食(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下层百姓) 比喻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施仁政 除虐政(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课文结构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梁惠王 于国尽心 移民移粟 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不尽心民不加少 五十步笑百步 王道之始 王道之成 君王的态度 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 分割。这篇文章,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 ,“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 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