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202121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资料(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结构 产生背景 发展阶段(包括代表人物、著作等)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的应用和发展 3、规模报酬递增思想的进一步应用 理论分析 1、理论假设 1)规模报酬递增 2)气场竞争不完全 2、克鲁格曼模型 3、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企业与产业内贸易 4、扩展了解 理论价值 实践指导意义 缺陷 贸易案例分析 产生背景 早在两百多年前,亚亚当-斯密在阐述劳动 分 工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时候就突出强调调了规规 模报报酬递递增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规 模报酬递增

2、作为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之外 的决定国际分工与贸易格局的重大因素, 被正统的国际贸 易理论所忽视。 在20世纪纪80年代之前,在主流经济 学框架 中队规 模报酬递增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献为为 数甚少。 产生背景 但是,自5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贸易模式、产业 组织和投资模式都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 资源禀赋非常相似的国家间贸易不断增长,美国、 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规模大大 超过资源禀赋差异很大的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 间的贸易规模。 正是由于二战以后大量新贸易现象的存在,而这 又是传统贸易理论所解释不通的,因此需要一种 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于是规模报酬递增理论 等一些列新贸易理论应

3、运而生。 产生背景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些学者尝试研究 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及 其贸易形成机制,规模报酬递增说在国际贸 易正统理论中的地位逐渐得以确认。 地位:规模报酬递增学说阐述了在报酬递 增情形下的贸易模式、贸易量与贸易构成 。可以说,它是理解新贸易理论的关键之 一。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现代微观 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 ,剑桥学派和新古典 学派的创始人,当代 经济学的创立者,19 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 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 济学家。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

4、的研究 马歇尔(1920)是第一个重视并较为系统 地研究规模经济问题的经济学家。 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为了说明报 酬递增现象,并首先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 念,并认为外部经济往往是因许多性质相 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 ,使得单个企业水平上是不变规模报酬, 而在产业上是规模报酬递增的。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乔治.J.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11年1月11日生于美国 华盛顿州雷登的西雅图郊 区。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即 将到来之时,他进入了华 盛顿大学,并于1931年获 得工商管理学学士学位。 斯蒂格勒是芝加哥学派在 微观学方面的代

5、表人物, 他是信息技术学的创始人 之一。 发展阶段 1、新贸易理论之前规模报酬思想的研究 斯蒂格勒(1951)对市场范围限制分工的斯密定理做了深 入的阐述,对分工与企业规模问题作了研究,他将分工问 题与厂商理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 假设厂商生产工序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把生产工序分为报 酬递增和报酬递减两类,认为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 使报酬递增的生产工序可能会增加,当规模足够大时,专 门的厂商就会从事这类工序的生产。 由此可见不断拓宽的世界市场规模为分工 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可能,国际贸易 的规模也会随之扩大。他的这一研究也为 后来的新兴贸易理论提供了基础。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

6、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迪克西特(Avinash K.Dixit)教授是当 代数量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著名经济学家。 196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 位,自1981年起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经 济学教授,曾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牛津任 教。199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 院士,2001年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2005年 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 约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Joe” Stiglitz),美国经济 学家。他于1979年获得约翰贝茨克拉 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2001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曾担 任世界银行资深副总裁

7、与首席经济师,提 出经济全球化的观点。2008年,他针对华 尔街的房产泡沫,提出了金融改革的几点 看法。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新贸易理论最早源于迪克西特(A.K.Dixit)和斯 蒂格利茨(J.Stiglitz)在1977年发表的垄断 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他们所提出的垄断 竞争市场分析模式是产业组织领域中一项极其重 要的成果,在几乎所有涉及到处理规模报酬递增 的经济研究中,这篇论文都被反复的引用。 他们的主要贡献也正在于提出了一个简明有力的 模型使规模报酬递增思想融入整个产品市场的均 衡分析框架中。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

8、用和发展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1953年2月28 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 派的新生代,理论研究领 域是贸易模式和区域经济 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 学经济系教授。1991年获 克拉克经济学奖,2008年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为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经济 学教授。 1985年,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与另一 位经济学家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 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首先提 出了国际贸易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其 基本观点: 发展阶段 2、规模报酬递增思想在新贸易理论中 的应用和发展 规模报酬递增为国际贸易扩大提供了

9、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当某一产品的生产 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 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因 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 发展阶段 3、规模报酬递增思想的进一步应用 杨小凯(19962000)等经济学家从分 工和专业化角度对规模报酬思想做出了 很好的解释,他沿着斯密市场范围限制 分工的观点,将消费者和生产者合而为 一,并用数学将这些思想加以形式化, 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 框架。他们认为随着市场交易效率的提 高,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会不断提高,较 高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必须和较大的市 场容量相适应,而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市 场的容量有效扩大,因此随着国际间交 易效

10、率的提高,国际贸易就会自发形成 。 1)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 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 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 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 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1)规模报酬递增 设生产函数 q=f(K,L) K为生产要素资本投入量; L为生产要素劳动投入量; q为产量; 资本,劳动投入量按同样比例增加到原来的倍( 为常数) ,新的产量为 q q=f(K, L) 若 : q=f(K, L) q=f(

11、K,L) 则则表示生产产函数的规规模报报酬递递增 1)规模报酬递增 几何意义为 : 为生产扩张线,即:在技术 水平、投入生产要素价格不 变的情况下,厂商在长期中 扩大生产规模所能采用的最 佳要素组合点的连接线 K L O 246 6 4 2 q=100 q=300 q=600 R 注:除了规模报酬递 增情况外,还有规模 报酬递减、规模报酬 不变等两种情况,在 这里不做详解。 A B C 规模报酬递增: 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投入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的增加,产 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的现象。 (即:随着产量的增加 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规模报酬递增主要源于四个方面: 1、劳动分

12、工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同时集中使用数量较多且性能相似的机器设 备,可以使厂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如因故障停工的概率降低,相 同工种的劳动力集中在一起使统一的培训的成本降低等等。 3、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不可分性意味着某些生产要素只有在一定 的限度和范围内才能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者比 之小规模的生产者能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生产要素。 4、大规模厂商的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在原 材料采购、分销渠道、产品运输等方面有着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可 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建立分销渠道能力较强,单位分销成本 也较低。 1)规模

13、报酬递增 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就可获得更为广阔的 市场空间,可以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 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呈下降趋势 ,同时,更加专业化地进行产品的大规模 生产。 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提高赢利水 平。 1)规模报酬递增 2)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即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一种垄断和竞争并存的 市场结构。在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的市 场结构是垄断和竞争混合并存的市场,而 这类市场又可分为:垄断竞争市场(重点 论述)或寡头垄断市场。 2)不完全竟争 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企业 P O QQ1 P1=AC1 LAC A D MR MC 右图显示的是一个具有规模

14、报酬 递增的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状况。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表现 在其逐渐降低的长期平均成本曲 线(LAC);垄断竞争企业表现 在企业面对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 线(D)。 在长期竞争下,企业的平均成本 曲线与需求曲线相切,产品价格 等于其平均成本,利润为零(A )。 我们假设在参与国际贸易前,企 业处于长期均衡。且企业边际成 本曲线为水平线(论述简便,不 影响结果) 2)不完全竟争 参与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企业(短期 ) P O Q Q1 P1=AC1 A D1 MR1 MC MR2 D2 B C P2 AC2 Q2 参加国家贸易后,外国需求增加时使总需求增加,企业面对 的市场需求由D1增加到D2

15、;边际收益也由MR1移到MR2; 企业最求利润最大化生产扩张(从Q1增加到Q2),价格下降 (从P1下降到P2),平均成本下降(从AC1下降到AC2); 短期内,需求突然扩张时的企业的平均成本比产品价格下降 得更快,图中绿色部分就是超额利润。 AC 2)不完全竟争 参与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企业(长期 ) P O Q Q1 P1=LAC1 A D1 MR1 MC MR3 D3 B P3=LAC3 Q3 LAC 短期利润会引起更多国内企业进入,新进入企业生 产的产品虽不同但有很大替代性,加剧竞争。长期 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超额利润消失。 企业面对的需求由D1变到D3, 企业的生产扩张(Q1 增加到Q3

16、),获得更低的长期平均成本(LAC1下降 到LAC3)。同时产品的定价也由原来的P1降到P3 。 2)不完全竟争 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结果 短期内,对垄断竞争企业来讲,参与开放贸易的 短期结果是企业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出现 短期超额利润。 但从长期来看,企业产量增加(比没有贸易是增 加,但是不一定比短期内的产量多),平均成本 和产品价格下降且两者相等,企业经济利润回到 零。 但是本国消费者消费量增加,消费剩余增加。从 社会福利角度考虑,整个社会福利水平都比没有 贸易时的要高。 理论分析 2、克鲁格曼模型 (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下的国际贸易) 1)基于假设 克鲁格曼假设劳动为唯一投入,但基于规 模报酬递增,成本函数中包含一个固定投 入成本,这样产品平均成本就会随着产量 的增加而递减。 垄断竞争市场的假设下,各个企业僧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