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202086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中华书局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戊戌变法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 基础知识。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 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此外 ,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2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但对所学知识疏于记忆,3重点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二、难点:戊戌

2、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4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戊戌变法 【授课类型】 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学习新课:一、维新变法运动

3、的兴起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请同 学们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康、梁等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请学生试着归纳:上书皇帝、创办报刊 、创办新学堂 、成立学会、著书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是公车上书?有何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冲击了封建社会腐败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二、百日维新请同学

4、们带着问题阅读“百日维新”,思考:戊戌变法的直接背景是什么?时间是哪年?为什 么称为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结果?性质?影响?关于变法法令内容,试让学生制作一个表格,来归纳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讲述中可对每一项内容设问,如政治方面:广开言路是什么意思?为那些人开了路;裁撤冗官,是那些官,他们会支持吗?经济方面的措施,则有什么作用?文化方面的措施,又会有什么作用?戊戌变法内容简表类别 内容类 别内 容影 响政 治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栽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澄清吏治。经 济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文 化改革科技制度,开

5、办新式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军 事训练新式陆海军队裁减冗兵,增强海防实力。通过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次变法对发展中国经济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是有巨大推动作用;也可以看得出这次变法有人支持,也有人会反对,会是哪些人?学生思考回答。三、戊戌六君子学生看书,想一想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做什么?戊戌变法的命运如何?维新派是如何应对?结果如何?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有位志士谭嗣同我们来认识一下。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读他的遗言,理解他的变法态度 和决心,学习他爱国进取、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并板书如下:1、中国封建顽固势

6、力非常强大,竭力阻碍变法;2、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只依靠一个 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法的影响,之后共同归纳总结,并板书如下: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 义。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小结【练习与作业】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C 实业救国

7、高潮的出现 D “西学”在中国的宣传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 马关条约的签定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咸丰皇帝 B.同治帝C.光绪帝 D.宣统帝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6.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8、.袁世凯的出卖 B.顽固派势力强大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7.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 B.要发展资本主义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8.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翻译西方书籍9.某论坛开展关于“戊戌变法”的大讨论,下面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C.变法受到开明地主的欢迎D.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是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