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201876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00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信息化发展 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 蒋东兴 2009.7 提纲 一、发展状况调研 二、问题与趋势分析 三、政策与措施建议 发展状况调研 关于高校信息化的现状调研: 2008年6-9月,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对全国10个省市 自治区的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内容: 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情况、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应用系 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标准规范建设及应用情况、管理体制 及运行机制情况等五方面的客观数据调查; 学校及信息化部门情况分析、学校信息化应用情况分析、 学校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及评价等三方面应用效果的主观感 受调查。 调查范围: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全部高校,包括 高等

2、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甘 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吉林省。 调查问卷指标设计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基础设施建设及其 应用情况 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 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 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资源建设及其应用 情况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 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科研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应用系统建设与应 用情况 信息化基础应用 教学信息化 科研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 标准规范建设与应 用情况 数据标准 信息化技术标准 信息化运维服务管理标准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情况 信息化制度保障 信息化资金保障 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 信息化组织保障 信息化管理规范 应用

3、效果主观评价 学校及信息化部门情况 学校信息化应用情况分析 学校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及评价 问卷回收情况 有效回收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问卷335 份(每校一份),中国高校信息化应用效果问卷 825份(320所学校),回收率分别为:49.56%和 47.34%。 调研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网在学生 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 85.32%,学校无线网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 例达到15.82%,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0.59个 ; 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391.64Mbps,出口带 宽均值为365.26Mbps,出口带宽利用率为 74.58%。 高校多媒体教

4、室比例达到44.4。 调研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续): 拥有10万元以上的服务器的数量,平均每所高 校5.77台,211高校31.84台,普通本科院校 5.39台,专科院校0.86台; 拥有个人电脑的数量,平均每所高校达到 3214.77台,211高校12076.46台,普通本科 院校3804.93台,专科院校1159.14台; 从学生拥有的个人电脑比例来看,平均每所高 校34.03%的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211高校达 58.47%,普通本科院校为35.69%,专科院校 只有28.34%。 调研结果 数字资源-图书与教学资源: 图书馆电子资源以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为主, 电子期刊平均是104.7万

5、份,电子图书平均为 32.2万册; 已加入国家或地方网络图书馆的学校达46.2% ; 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校均68.99万元。 44.2%的学校提供了专用的教学资源编辑软件 ,45.9%的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资源制作规范; 53.4%的学校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 平台,校均教学资源的容量为486.98GB。 调研结果 数字资源 -管理信息资源: 调研结果 信息化应用-基础应用: 调研结果 信息化应用-教学科研应用: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平均为53.36%; 有52.7%的学校有统一建设的网络教学或辅 助教学平台,校均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平 台的课程数平均为117.99门

6、; 有18.7%的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 台,有21.9%的学校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科研 知识共享平台。 调研结果 信息化应用-电子校务应用: 85.5%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 等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 其中30.3%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 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校务的信息化,8.9%建 立了集成、统一的校级管理信息平台; 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得到初步应用。 调研结果 信息编码标准建设与应用: 调研结果 信息化保障机制: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额年均达到851.49 万元,年度运行维护费为104.76万元,培 训及研究经费为24.2万元; 65%的高校定期对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

7、培训 ,年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的人次达 到188.36人次; 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队伍平均为19人。 提纲 一、发展状况调研 二、问题与趋势分析 三、政策与措施建议 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尚未形成; 仅有41.67%的高校有网络故障实时报告系统,近一 半的高校没有建立信息过滤系统,仅有48.66%的高 校建有入侵检测系统,仅有19.78%的学校具有自动 锁定跟踪功能,自动反击功能只有12.09%; 只有4.4%的高校通过了信息安全测评或认证,仅有 16.9%的高校建有风险评估体系;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不同省市,不同类型 学校间差距较大。 存在的问题分析

8、 数字资源建设: 相对于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来说,教学资源建 设与科研资源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 已有资源的整体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各省市的建设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专科院校以及规模较小的学校资源建设投入的 力度太小。 存在的问题分析 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教学信息化应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利用网络 平台的辅助教学还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 表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数偏少; 科研信息化应用水平低,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 台和科研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缓慢,仅有约 1/4的学校对此项建设较为重视;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自动化程度 低,很多学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还依靠 单纯的人工方式; 后勤

9、管理、档案管理和校友管理等部门信息化 程度落后。 存在的问题分析 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 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实施效果不理想,只有 52.7%的学校在信息编码标准制定中应用国家 或行业数据标准,仅仅17.6%的学校建立了统 一的信息编码标准; 自行制定的技术标准还未广泛推广,高达 42.4%的学校没有自行制定技术标准; 规模小的学校信息化运行管理标准建设投入的 力度较小。 存在的问题分析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信息化保障工作还不够健全,大部分高校还未从 制度层面给予信息化工作充分的重视; 信息化资金保障工作,目前重建设轻维护、重建 设轻培训的现象仍然存在; 高校对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保证工作还有待加强

10、, 无论是信息化技能要求,还是定期对人员进行信 息化培训,各类高校的比例都不超过70%; 高校的信息化组织保障力度还不够,高校信息化 建设和支持服务人员与师生人数比例达1:500, 这与国际通行的标准存在巨大差距。 发展趋势分析 基础设施: 网络的多出口模式,逼出来的特色; 服务器的集中管理趋势(整合的数据中心), 提供可靠的专业运行; 高可用的系统架构,保证业务连续性; 综合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强化安全防范; 基于电子证书的高安全认证体系,强调可信。 发展趋势分析 数字资源: 基于学科的数字资源库; 开放的共享、共建数字资源建设模式; 集中的数字资源管理服务; 专业的数字资源制作服务。 发展

11、趋势分析 应用系统: 集成、整合的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 支持教学、科研活动,协作学习、协作科研与 协同办公的融合; 从资源调配的角度为管理和决策提供高效、优 质的服务,强调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 持。 发展趋势分析 标准建设: 寓标准建设于系统建设之中; 重视标准示范推广; 重视基础信息编码; 重视管理规范、业务规范与运维服务规范。 发展趋势分析 体制机制: 以CIO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重视总体规划与顶层设计; 整合的运维服务体系; 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的一站式用户服务台。 提纲 一、发展状况调研 二、问题与趋势分析 三、政策与措施建议 政策建议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

12、系 : 国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设立或完善专门的教育 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落实机构设置、人员编 制和专项经费,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自 上而下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 高校建立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组织、管理与协 调工作的“信息化办”,最好明确设置CIO, 由常务副校长担任; 高校建立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建设机制 与运行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 鼓励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在教育信息化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 的教育信息化运营和发展经费来源机制; 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入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经 费预算,实行全周期预算,形成稳定

13、的财政资金 投入渠道; 建立一定额度的、持续不断的国家投入机制, 使教育信息化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一定比例; 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财政的稳定投入 ,充分考虑区域布局。 政策建议 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融合: 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关键应用,大力推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和在线网络 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和深化应用; 通过应用激励政策、应用有效性课题研究进 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推动 作用,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政策建议 建立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协调建设与 管理,建立和完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

14、发、 遴选和利用体系,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 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国家级教 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形成; 规范教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标准制定,实现 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处理、 安全保存、快速流动和有效利用。 政策建议 建立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 机制: 围绕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应 的人才建设与培训机制; 凝聚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教 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建 设队伍; 进一步深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 师生信息化素养培养和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 的培养。 政策建议 加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 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15、规范研制,建立 标准研制、培训、推广、测试、认证的长效机 制,通过迅速、有效的标准研制、发布和执行 ,促进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 坚持标准研究制定与推广应用相结合,使教育 信息化应用系统采标率达到较高水平; 制定相关标准,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国家标准 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 制定标准推广政策,形成标准推广与应用保障 机制。 措施建议 建立强有力的IT治理管理机制: 措施建议 确立“六个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 整体性的特点,“六统一” 是建设校级统一信 息系统的基本原则: u 统一规划是前提 u 统一标准是基础 u 统一设计是关键 u 统一

16、建设是方法 u 统一投资是手段 u 统一管理是保障 措施建议 建立规范的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配合模式: 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阶 段都需要紧密配合,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承担的 角色不同。 信息系统 建设阶段 承担部门 系统规划系统建设系统应用 运 维 服 务 总 体 规 划 顶 层 设 计 提 出 需 求 可 行 性 分 析 项 目 组 织 需 求 分 析 确 定 方 案 系 统 实 现 业 务 准 备 模 拟 运 行 用 户 培 训 上 线 应 用 应 用 推 广 信息部门 业务部门 注:表示牵头部门, 表示配合部门 措施建议 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IT实施模式: v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业务范围广、部门 多、跨度大、实施时间长,以项目为核心的实施 模式是建设统一信息系统的必然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