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1978204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建筑结构基本知识(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第一讲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2 2 结构抗震知识结构抗震知识 3 3 本讲小结本讲小结 1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 特色,在世界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建筑逐步 发展形成独特的建筑体系,在城市规划 、园林、民居、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 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古往今来,中国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建筑物,秦汉的万里 长城,南北朝的寺观、塔楼和石窟,明 清时代的故宫等至今仍让人为之赞叹。 2 龙门石窟西安大雁塔 3 水立方鸟巢 4 1 建筑力学与结构 概述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5 建筑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 成的能承受作用的平面

2、或 空间体系称为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由水平构件、竖向构件和 基础组成。水平构件包括梁、板 等,用以承受竖向荷载;竖向构件 包括柱、墙等,其作用是支承水平 构件或承受水平荷载;基础的作用 是将建筑物承受的荷载传至地基。 1.1 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建筑结构骨架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1 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知识点1:什么是建筑结构?什么是作用?什么 是荷载?作用与荷载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 这里所说的“作用”是指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 (内力、变形、裂缝等)的各种原因的总称。 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即习 惯上所说的荷载,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 分布力系,如结构自

3、重、家具及人群荷载、风荷 载等。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 形的原因,如地震、基础沉降、温度变化等。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7 (1)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是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总称。 素混凝土结构是指由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 凝土制成的结构,在建筑工程中一般只用做基础 垫层或室外地坪。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配置钢筋的混凝土结构。在 混凝土内配置受力钢筋,能明显提高结构或构件 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知识点2:按照所用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可以分 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8 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预先对混凝土受拉区人为地 施加压应力

4、,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 从而达到使构件在正常的使用荷载下不开裂,或者 延迟开裂、减小裂缝宽度的目的,这种结构称为预 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9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就地取材 耐久性好 整体性好 可模性好 耐火性好 刚度大,承载力高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想一下钢筋混凝土的缺点呢? 10 (2) 砌体结构 由块体(砖、石材、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 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 是砖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和砌块砌体结构的统称 。 砌体结构建筑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1 砌体结构主要有以下优点: 取材方便,造价低廉。 具有

5、良好的耐火性及耐久性。 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音性能,节能效果好 。 施工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和普及,也不需要特殊 的设备。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2 (3) 钢结构 钢结构系指以钢材为主制作的结构。 钢结构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3 钢结构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材料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材质均匀; 便于工厂生产和机械化施工,便于拆卸,施工工期 短; 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无污染、可再生、节能、安全,符合建筑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可以说钢结构的发展是21世纪建筑文明的 体现。 钢结构的缺点:易腐蚀,需经常用油漆维护,故维护费 用较高;耐火性差,当温度达到250时,钢结构的材 质将会

6、发生较大变化,当温度达到500时,结构会瞬 间崩溃,完全丧失承载能力。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4 (4) 木结构 木结构是指全部或大部分用木材制作的结构。 优缺点:易于就地取材,制作简单,但易燃、易腐 蚀、变形大,并且木材使用受到国家严格限制,因 此已很少采用。 木结构房屋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5 (5) 混合结构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材料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房屋 称为混合结构。 混合结构 (a) 砖混结构; (b) 木结构与混凝土的混合结构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6 多层混合结构一般是砖混结构,即以砖砌体为竖 向承重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水平承重构件的 结构体系。 高层混合结构一般是

7、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即由 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所组 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1.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7 石砌体胡夫金字塔 埃菲尔铁塔 佛宫寺木塔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18 1.2 建筑结构的功能和极限状态 知识点3:建筑结构应满足哪些功能要求?其中最重 要的一项是什么?如何定义建筑结构的极限状态? (1) 结构的安全等级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安全等级级 破坏后果 建筑物类类型 一级 很严重 重要的房屋(医院、影剧 院、体育馆和高层建筑等 ) 二级 严重 一般的房屋 三级 不严重 次要的房屋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19 (2)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所谓设

8、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 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类类 别别 设设 计计 使 用 年 限 (年 ) 备备注 45临时 性结构 325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 250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1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 的建筑结构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20 (3) 结构的功能要求 建筑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安全 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功能要求。它们总称为结 构的可靠性。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虽然与结构使用寿命有联系,但 不等同。当结构的使用年限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后,并不 意味着结构就要报废,但其可靠度将逐渐降低。

9、 21 (4) 结构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能满足功能要求,则称结构“可靠”或“有效” ,否则称结构“不可靠”或“失效”。区分结构工作 状态“可靠”与“失效”的界限是“极限状态”。因此, 结构的极限状态可定义为: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 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 某一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要求,该 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结构极限状态分为以下两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 建筑力学与结构概述 22 2 结构抗震知识 2 结构抗震知识 23 2 结构抗震知识 (1) 唐山大地震 (2) 汶川地震 (3) 日本地震 知识点4:地震的相关概念、分类及地震 的破

10、坏作用。 24 (1) 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地震俗称地动,是一种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现象,其 作用结果是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 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 震中;震中附近地面运动最激烈,也是破坏最严重 的地区,称为震中区或极震区;地面上某处到震中 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地震时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 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震线;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 源深度。(如下页图所示) 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 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2.1 地震的基本概念 2 结构抗震知识 25 地震示意图 2 结构抗震知识 26 (2) 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 M表示。

11、地震的震级M,一般称为里氏震级。当 震级提高一级,地面振动振幅增加约10倍,而能 量增加近32倍。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们 感觉不到,称为微震;M=24的地震称为有感 地震;M5的地震,会引起建筑物不同程度的 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称为强 烈地震或大地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遭受到一次 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 结构抗震知识 27 地震的震级与地震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 多个烈度。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远地震烈度愈小 ,震中区的地震烈度(震中烈度)最大。我国 地震烈度分为112度。 搜一搜:唐山地震、汶川地震

12、各是几级地震,地 震时震中区地震烈度又各是多少度? 1.2 结构抗震知识 28 (1) 地表的破坏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地表的破坏现象为:地裂缝、 喷砂冒水、地面下沉及河岸、陡坡滑坡。 2.2 地震的破坏作用 地表的破坏 2 结构抗震知识 29 (2) 建筑物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稳定性。房屋建筑或构筑物是由许多 构件组成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构件连接不牢、 支撑长度不够和支撑失稳等都会使结构丧失整体性 而破坏。 强度破坏。对于未考虑抗震设防或设防不足的结构 ,在具有多向性的地震力的作用下,会使构件因强 度不足而破坏。如地震时砖墙产生交叉斜裂缝,钢 筋混凝土柱被剪断、压酥等。(如下页图) 地基失效。

13、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地基承载力可能下 降甚至丧失,也可能由于地基饱和砂层液化而造成 建筑物沉陷、倾斜或倒塌。 2 结构抗震知识 30 建筑物破坏(强度破坏) 2 结构抗震知识 31 地基失效 2 结构抗震知识 32 (3) 次生灾害 次生灾害是指地震时给排水管网、煤气管道、供电 线路的破坏,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和核物质 容器的破裂,造成的水灾、火灾、污染、瘟疫等严 重灾害。 次生灾害 2 结构抗震知识 33 (1) 抗震设防依据 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 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 10%的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

14、图的地 震基本烈度。我国规定69度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 2.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2 结构抗震知识 34 (2) 抗震设防目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以“三个水 准”来表达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震不倒”。 第一水准: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 (小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 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中震)影响 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和不需修理仍 能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 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 坏。 1.2

15、 结构抗震知识 35 (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 要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甲类建筑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 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 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如核电站,核 设施,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 及剧毒、强腐蚀物质的设施等); 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 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 大灾害后果,需要提供设防标准的建筑(如消防、急救 、供水、供电、通讯等); 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如一般的 公共建筑、住宅、旅馆、厂房等)

16、; 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如储存物品价值低的一般 仓库,人员活动少的辅助建筑等)。 1.2 结构抗震知识 36 (4) 抗震设防标准 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 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 度时,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 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 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 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 ,应符合比9度更高的要求。 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 设防烈度要求。 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 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适当降低, 但设防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