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7801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劳、饿、入、恒过,苦其心志等疑难字、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作者论述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路,并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阅读文学作品,体悟“逆境中造就人才”的道理。二、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积累文言词汇。3、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主旨。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引导、点拨、对话、指导等教学方法,并且为方便教学使用多媒体;(教法)倡导自主思考、合作研讨、集体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法)5、

2、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案6、 教学课时1课时7、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学生课前三分钟)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猱搔虎痒”这篇典故,说的是有一种野兽叫做“猱”,体型很小却长着锋利的爪子,善于爬树。而老虎我们知道是公认的兽中之王,因为感觉脑袋痒,就让猱挠个不停,今天搔,明天搔,老虎的头上就被搔成一个洞。原来猱在搔痒的时候,看见老虎一直闭着眼享受,便把老虎的脑子一点点地挖出来,往嘴里送。还把剩下残余的用来献给老虎说:“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来献给您。”老虎说:“忠心的是猱啊!爱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吃完了,还没有察觉。久了老虎的脑袋空了,疼痛发作,寻找猱的踪迹。猱却

3、已经跑到高树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世上有贪婪自私,灵魂龌龊的小人,他们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如果看不清他们的本质,就会自食苦果。师:听了这个故事,我有一个问题想问。老虎乃兽中之王,怎么就不知不觉被猱取脑而死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看孟子是如何给我们答案的!(板书课题和作者名字)2.解题:根据书下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什么意思?明确:(在忧患中生,在安乐中死 倒装句)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2) 出示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任务。 1.正确朗读课文并积累劳、饿、入、恒过,苦其心志等重点词句。2.理解文章说理思

4、路和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3.理解作者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启迪。(三)自主探究1.自主学习检测 认识孟子与孟子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孟子一书是他及他的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读准字音畎( qun )亩 傅说( yu ) 胶鬲( g ) 孙叔敖( o ) 百里奚(x ) 行拂(f ) 曾(zng )益 拂( b)士2.初读课文,朗读展示听录音范读注意:读音、停顿、重音,

5、节奏。 画断句节奏 过渡语:本文中有一些句子的节奏较难把握,请同学们试着完成导学案里部分句子的节奏划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师:同学们,谁能将这篇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指名读。齐读全文。3.译读,翻译展示我们把握了朗读节奏,读准字音,文章就读懂了一半,下面分小组互读互译,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找出,在组内解决,或者问老师。同时

6、,小组合作完成归纳积累重点词语部分学生质疑(小组代表提问,教师学生共同解答)师:孩子们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我考考大家。重点词语解释:举于士 苦其心志 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入则无法家拂士 而后喻 管夷吾举于士翻译重点语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明确: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途径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师:翻译得准确吗?这个句子是名言,同学们不仅要理解,还要背下来。下面,把它齐读

7、两遍,牢记下来。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归纳积累: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小组合作学习)通假字:曾同“增”,增加 ; 衡通“横” ,梗塞,不顺; 拂通“弼”,辅佐。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资财缺乏;“拂乱”使受到阻挠;“忍”使坚韧;“动”使惊动名词作动词 过, 犯过错。动词作名词 入,出 ,在国内 在国外一词多义(虚词):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

8、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发于声: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 拂士:通“弼”辅佐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捣土用的杵 ) 举于士(今义:士兵 古义:狱官 )(四)研读课文,交流展示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说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虽然只有短短的两段话,却充分论证了一个道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小组自由讨论完成下面几个问题:研讨问题一: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一步一步论述论点的?研讨问题二:文中举了六个人的经历,这六个

9、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这六个人的经历中可以得到什么道理?这在论证中属于什么论证方法?研讨问题三:请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明确:问题一: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论一步一步论证论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论证过程:1.摆事实:(举例论证)结合研讨问题二分析,分析基础上解决研讨问题三。过渡语:在摆事实的基础上,作者又接着如何论述的?2.讲道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由列举事实过渡到讲道理,说明人才的造就必须先经过磨练。师:作者认为要经过哪些磨练?明确:“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明确:“动心忍

10、性,曾益其所不能”。师:说的很好。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那么,作者认为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明确:人才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才能。希望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才。那么人才的造就除了客观环境的磨难,还要靠什么?(犯了错误要改正,有了不顺要振作,靠的是自己还是别人?)明确:自己。师:由此可见,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观点,不仅重视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强调了人的主观因素。我们上边说得这些都是论中心论点的哪一点的?(生于忧患)哪一句说的是“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忘”)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忘”,这一句说的是亡国的道

11、理,怎样理解?明确: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臣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延伸:你知道哪些关于“死于安乐”的故事吗?例如: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李自成 陈胜 阿斗等3.得结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师小结:这篇议论文先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再推及与此相似的“是人”,从个别到一般,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接下来从个人作为推

12、论到治国,最后归结出全文论点。运用了举例、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师:回过头来同学们还记得-同学在课前三分钟给我们讲的故事吗?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老虎为什么死了吗?明确:老虎只有享乐,没有警惕。只有不可一世,没有忧患意识。最终导致死亡。那么请同学们记住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勇敢地面对,做生活的

13、强者。最后将课文齐诵一遍。明确研讨问题二: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伟业。启示: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强调: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明确研讨问题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解释: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

14、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5) 理读课文 收获展示师:请同学们整理一下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或者想到了哪些与本文中心论点相类似的名言警句都可以谈一谈。举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至苦寒来。谁经历的忧患多,谁懂得东西多。(六)布置作业1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把自己对“逆境中造就人才”这人道理的看法形成书面文字,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论文。八、板书设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摆事实: 推论: 曾益不能讲道理:个人成才 国家得结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9、 教学反思我们说读书研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用在备课上也是,如果一篇文章反复研究打磨,最终它将会成为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势必在教学过程中能有一个好的发挥。经过第一次上课得到的经验,在二班上课之前的早自习课上,我先让课代表领着同学们预习课文,包括文章作者简介,字词的注音,并让各小组组长领着学生根据书下注释先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