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77712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溜索知识清单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溜 索重点字 捏紧(ni) 涓涓(jun) 盘桓(hun) 蓦地(m) 马鬃(zng) 锱铢(z zh) 漫声(mn) 缚(f) 坠下(zhu) 战战兢兢(jng) 脑髓(su) 黏汗(nin) 多音字 闷 (mn)闷热 颤 (chn)颤抖 咽 (yn)狼吞虎咽 (mn)郁闷 (zhn)颤栗 (y)哽咽 (yn)咽喉形近字 滇(din)滇西 蓦(m)蓦地 飘(pio)漂流 慎(shn)慎重 暮(m)暮春 瞟(pio)瞟一眼 缜(zhn)缜密 慕(m)羡慕 缥(pio)缥缈词语解释 1.盘桓:盘旋;曲折回绕。 2.蓦地:突然地,让人感到意外地。 3.迟疑:指犹豫;拿不定主意。 4.锱铢:

2、锱、铢,均为古代重量单位,是相对很小的重量单位。锱铢用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5.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6.千钧之力: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词语辨析 迟疑/疑虑:两词都有“犹豫”的意思。“迟疑”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一般形容一个人瞬间的心理活动。“疑虑”是指对某事或人怀疑,有所顾虑,一般形容一个人长期的心理活动。佳句品味 1.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纷纷翻下马来,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解读:通过写“大鹰”“汉子们”“

3、牛队”的表现,侧面烘托出快到怒江边时的紧张气氛。) 2.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解读: “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3.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过去。(解读:“跃”“ 一用力”“ 飞身”几个词语极写瘦小汉子动作之娴熟。) 4.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

4、,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解读: “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 5. 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解读:领队打着尖细的忽哨,“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最后一个溜索。这些都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重点难点 1.小说开篇便写到怒江之险,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危险的。作者运用了烘托的手

5、法,通过我远眺感觉怒江“深远似涓涓细流”、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烘托出峡谷的险峻气势。作者描写怒江峡谷的险峻时,非常注意变换角度,将“我”的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段中通过“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2. 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前面牛死也不肯再走”描写出了牛面对怒江峡谷时的惊恐,烘托出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牛的惊恐和我“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的惊恐相互映衬。此时“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我和牛的惊恐万状与领队的冷静、沉着形成鲜明对

6、比。牛溜索前“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溜索中“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逼真地描写出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之状,它们和等待溜索的“哀哀地叫着”的牛们一起烘托出峡谷的险恶;而这些牛们又反衬出这些赶牛溜索的汉子们的沉着、果断。牛们溜索后急急地要离开峡谷边显示出它们仍然惊魂未定,这从侧面更加烘托出怒江峡谷的为同寻常的险恶。此时我“顺风出一口长气”,牛和我仍然相互映衬。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3.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

7、领队形象。“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4. 小说中“我”起着什么作用?(难点)(1)故事(过溜索)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效果)(2)小说的叙述者,线索作用;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情节,使情节更简洁,更集中。(情节)(3)过溜索的参与者,烘托环境,第一处“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写“我”面对峡谷时的表现,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4)过溜索的参与

8、者,反衬主要人物;我“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僵着脖颈盯住天”“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是我在过溜索时的表现,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 (5)体验者(代言者),代替作者抒情、议论,体现主旨及情感价值趋向:“我”从战战兢兢不敢过溜索到受到领队及汉子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影响逐渐变得坚强,彰显了文章的主旨: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小说中的“我”:叙述者,线索作用;亲历者,增强真实感;参与者,烘托主要人物;体验者(代言者),代替作者抒情、议论,体现主旨及情感价值趋向。作家作品阿城(1949 ),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是当代寻根小说的

9、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代表作是小说棋王。文章结构 中心意旨 这篇小说展现了驮队的汉子们面对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不慌不忙,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表达了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无畏的神情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