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4849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文预测 7 鱼我所欲也(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鱼我所欲也一、趣文导读吃粮披甲一耗鼠在陰沟内钻出,近视者睨视良久,曰:“咦!一个穿貂裘的大老官。”鼠见人随缩入,少刻,又一大龟从洞内扒出,近视曰:“你看穿貂袄的主儿才缩得进去,又差出个披甲兵儿来了。”【译文】一只耗鼠在陰沟里钻出,有个近视眼睨视良久,说:“咦!一个穿貂皮袄的大老官。”耗鼠见到人随即缩回,不一会,又有一只大乌龟从洞里爬出来,近视眼说:“你看穿貂皮袄的主儿刚缩回去,又派出个披铠甲的。”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和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主张“

2、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性善。【文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

3、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古今对碰】原 文注 释译 文鱼,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亦】我【所欲】也。【亦】也是。【所欲】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放弃。【取】选取。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亦我所欲也。【义】大义或者正义、道义。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二者

4、不可得兼,这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舍生而取义者也。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亦我所欲,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于】比。所喜欢的东西有超过生命的,【故】不【为】【苟得】也;【故】所以。【为】做。【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所以(我)不做只为苟且取得生命的事情;死亦我所【恶(w)】,【恶】厌恶。死是我所厌恶的,所恶(w)有甚于死者,所厌恶的东西有超过死亡的,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如果人们所喜欢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则

5、】【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则】那么。【凡】一切。【者】的办法。【何】什么。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不能用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使】如果。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和坏事的办法,什么不能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按照某种办法。【则】就。【而】但。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是有人不用(这种办法),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灾患,但是有人不去做这种事情。【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由此可见。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有超过生命的,所恶有甚于死者。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有超过死

6、亡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是】这种。【心】思想。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皆有【之】,【之】代指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不丧失罢了。一【箪(dn)】【食】,一【豆】【羹(gng)】,【箪】古代盛饭用的的圆竹器。【食】这里指饭。【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带汤汁的肉。一筐饭,一碗汤,得之则生,【弗(f)】得则死。【弗】(f):不。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它就要死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呼尔】(轻蔑地)呼喝着。【与】给。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

7、的人也不会接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也。【蹴】用脚踢。【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屑,值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丰厚的俸禄。【则】如果。【辩】同辨,这里是辨别的意思。【受之】接受他。丰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于】对于。【何加】有什么益处。丰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为(wi)】宫室之美,【为】为了。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之【奉】,【奉】:侍奉。妻妾的侍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8、与】通“欤”,语气助词,译为“吗”。(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为了义宁愿去死也不肯接受(施舍),【今】【为(】宫室之美【为(wi)】之;【今】现在。【为】为了。【为】接受。现在(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它;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原先,从前。【为】为了。先前为了义宁愿去死也不肯接受(施舍),【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今】现在。【为】为了。【为】接受。【奉】侍奉。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俸而接受了它;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义宁愿去死也肯接受(施舍),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的

9、恩德)而接受了它。【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已】停止,放弃。这种(做法)不是应该使它停止了吗?【此之谓】【失】其【本心】。【此之谓】这就叫做。【失】丧失。【本心】天性,天良。(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作品赏析】本文以“鱼”和 “熊掌”为喻,形象地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当以“义”为重,为了维护 它而不惜“舍生”。【知识梳理】类 别解 释举 例实词兼同时。二者不可得兼义大义或者正义、道义。义,亦我所欲也恶厌恶。死亦我所恶患祸患,灾难。故患有所不辟也弗不。弗得则死蹴用脚踢。蹴尔而与之屑值得。乞人不屑也万钟丰厚的俸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已停

10、止,放弃。是亦不可以已乎虚词如使假如,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那么。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者的办法。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何什么。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如果。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就。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由此可见。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非独不单,不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通假字得同“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乡同“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与同“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辩同“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辟同“避”。躲避词类活用得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11、古今异义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一豆羹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万钟于我何加焉一词多义而 修饰“与”,表修饰 呼尔而与之表转折,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于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对万钟于我何加焉是 这种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做法是亦不可以已乎得 得到,拥有 二者不可得兼同“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取得故不为苟得也为 情愿 向为身死而不受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

12、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采用。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之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生 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获得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与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给。呼尔而与之加 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万钟于我何加焉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则 那么。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就。得之则生连词,这

13、里表假设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特殊句式判断句“也”,判断句标志。鱼,我所欲也。省略句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主语“我”。舍生而取义者也。三、强化训练(共25分)1. 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3分)2. 给点的字注音并解释。(4分) (1)死亦我所恶 ( )_ (2)一箪食,一豆羹 ( )_ (3)蹴尔而与之 ( )_ _ (4)乞人不屑也 ( )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4分) 乡为生死而不受 (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