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讽的几种形式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94750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反讽的几种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反讽的几种形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反讽的形式摘要: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的创作中反讽无处不在,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认为,反讽概而言之,可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每一种反讽形式中又包含许多更具体的反讽样式。本文拟对此加以梳理,以求对反讽的形式做出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关键词:反讽 言语反讽 情景反讽 戏剧反讽 语调反讽 视点反讽 戏仿反讽历来有许多人都试图给反讽下一个简洁而又确切的定义。美国大百科全书给反讽这样界定:“反讽提供的是一种真实与表象相对立的情景”。这个定义显然过于简洁, 难以表达出文学反讽的全部内涵、艺术形式和基本特征。苏联大百科全书下的定义较为详细:“在文体学上, 反讽是一

2、种表现嘲弄或狡诈的双重意义的叙述。在反讽中, 一个词汇或一种语调在语境中获得了一种与文字意义相反的、否定的、或产生怀疑的意义。在美学上, 反讽是一种具有戏剧意味的、带有思想观念的情感的估价, 它的基本模式或原型是词语反讽的结构表现原则。这种反讽是以优越或屈尊、怀疑或嘲弄为先决条件, 它故意秘而不宣, 它决定着艺术的或公开发表的作品的风格, 或者它是意象、性格特征、情节线索的组织结构,这种嘲弄的隐蔽性和带有严肃性的伪装, 使反讽和幽默, 尤其是和讽刺区别开来了。”在通常意义上,反讽分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三类。一、言语反讽反讽最常见的形式是言语反讽。言语反讽作为反讽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最容

3、易被读者识破的,因为在言语反讽中说的是一回事,指的却是另外一回事。言语反讽大致包含这样四种情况:(一)、反语也叫说反话,就是人们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目的而运用与本意正好相反的词语。或是用正面的话语表达反面的意思,或是用反面的话语表达正面的意思。从修辞的功能而言,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反语具有嘲弄、讥讽、挖苦、谴责、批判、否定、幽默、暗示、亲呢、怜爱、喜欢等不同的情感意味,从而更加强化和窋了作者的真实表达意图。反语是大家最为熟悉也最为典型的话语反讽形式。(二)、语境误置布鲁克斯在论文反讽一种结构原则中给“反讽”下了一个最普遍的定义 :“反讽,是承受语境的压力。”如在王朔作品中让一群市井痞子们以一种假正

4、经的作派, 脱口而出地讲着冠冕堂皇的语言:“刚才听了于观同志的一席话, 我觉得很受教育, 也很受震动。于观同志虽是批评杨重, 但我觉得同样的问题也在自己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己过去吧,总觉得自己根红苗壮, 又是个苦孩子, 不会有私心。”人物的这种冠冕堂皇的语言与其身份、所处的环境的反差, 确实让人觉得不伦不类。把庄严和正经的语汇植入特定的语境之中, 语境的压力致使这些词语变形,产生字面之外的潜台词, 在油腔滑调的处理中暴露出这些崇高词汇的虚伪来。(三)、悖逆语词并置这是指作品刻意通过典型的语义悖逆语词组合、交错、并置,使语词之间相互干扰、融合、冲突,借以形成反讽性,在语言的狂欢中扩大语言的张力

5、,从而给读者以特殊的心理感受和想象空间。如莫言有这么一段文字:“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越来越少让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四)、句式与内容不和通常我们期望的是句子形式与内容的一致,即一般的观点用普通的句式表达,特别意义的观点用特殊的句式表达。当他们之间发生错位时,反讽就有可能发生。如庄重、严肃的句子结构中表达粗陋鄙俗的内容。这种形式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这种不协调暗示了作者并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所以应该从深层去体悟。二、情景反讽相对于言语反讽的片断性与局部性而言, 情境反讽是一种更具隐蔽性、具有更深反讽意蕴的反讽形式。按照米克的研究

6、: 言语反讽让人们站在反讽者的立场上, 而情境反讽则让人们站在观察者的立场上; 言语反讽具有讽刺性, 情景反讽往往更具有纯粹的喜剧性、悲剧性或哲理性。言语反讽在表现手法上局限于语言之间的表里的悖异, 而情境反讽则是文本的主题立意与情节编撰等文体要素共同孕育的一种内在张力, 因此, 它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情景反讽可以包括以下三类:(一)、 语调反讽语调反讽是通过叙述态度、语调与叙事内容、表达旨意的相悖,形成具有反讽意味的叙述语调,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真实表现意图。语调反讽这样几种:A、以调侃和故作轻松的口吻讲述感伤或沉痛的故事。如鲁迅的阿 Q 正传、孔乙己,作品也以略显幽默、调侃的笔调深刻地批判

7、了国民的劣根性。B、以一本正经的态度讲述荒唐的故事。叶兆言的关于厕所就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以严肃性话语方式联缀了关于厕所的种种荒唐故事。一本正经与荒唐看似对立,但正是这种对立产生了极大的张力,叙述态度越正经,叙述内容也就显得越加得荒唐,也就愈加能引起人们的深思。C、小题大做的叙述。宏大的叙事、极有气势的语言、结构表现琐屑的、无聊,从而更能加强对现实的批判。(二)、视点反讽通过异常叙述者的独特视角进行叙述,与人们所熟悉的惯常视角形成对照,产生反讽意义,这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视点反讽。一些小说把人类中的一部分特殊成员作为叙述者展开叙述,从异样中表达真实。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第一部分把叙述视角安插在白

8、痴班吉身上,以此来表露生活真实;鲁迅的狂人日记则以精神失常者的视角来叙述;阿来尘埃落定以一个人人都认定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傻子见证了土司制度的兴衰。这样,特种叙述者的表面无知与实质清醒构成一种张力,而其与周围的人又构成另一番张力,作品正是在这种似傻非傻的视角的打量下,反衬出尘世中自以为聪明者的愚拙,揭示出社会、生活的实在。(三)、戏仿反讽戏仿,原意是指模仿别人的诗文而作的游戏文字或讽刺诗文。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读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作者有意模仿某些作品,但是其中却充满了对某些作品的嘲弄与讽刺。如莫言在他的小说蛙中戏仿层出不穷如在姑姑抓王仁美时因把其逼出推倒肖下唇家的树还扬言推到

9、四邻的房屋原因并把罪责归罪于王仁美家的不配合就是对联保连坐制的戏仿。王胆成功的逃跑姑姑被人扶到井口,气得跺着脚大叫:我怎么这么笨呢?我怎么这么笨呢?当年我父亲在西海医院就领着人挖过这样的地洞!这明显是对于“地道战”的戏仿,陈眉对于“狸猫换太子”中李妃角色的不由自主的靠近等等。这无疑不是在对当时政策的一种嘲讽。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戏仿的对象是当时西欧各国早已销声匿迹却风靡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作者通过堂吉诃德的骑士形象和冒险经历无情地嘲讽了脱离现实、沉溺于幻想、矫揉造作的骑士小说,揭露了丑恶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矛盾。三、戏剧反讽戏剧性反讽来源于戏剧。它发挥作用在于观众(读者)的全知全能与剧中人的无知之间的

10、张力。在戏剧中,台下的观众知道事情的本末来由,但台上的人物却被蒙在鼓里,任由事情发展。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与莎士比亚的麦克白堪称戏剧反讽的经典。在俄狄浦斯王剧中,俄狄浦斯自以为可以逃避杀父娶母的悲剧预言,但是观众却知道这种悲剧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此剧的悲剧交果在于我们知道俄狄浦斯的处境,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去,也无力避免自己的悲剧,他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恰恰促成了悲剧的发生。戏剧反讽的效果来自于人物对真相的不了解和观众对真相了解之间的冲突。这种反讽对人物来说是无意识的,但对了解真相的观众却很有意义:当事件发生时,行为者由于不了解真相,没有悲剧的意识;但了解真相的观众却能感受到巨大的悲剧效应。同样地,产生戏剧反讽的话语对观众的意义也远远超过对说话人的意义。在产生戏剧反讽的行为和话语中,行为人是无心的。反讽的效果是被了解真相的观众所阐释的。概而言之,戏剧性反讽是作者间接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方法,因为反讽作品的故事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个是叙述者或剧中人看到的表象,另一个是读者体味到的事实。正是通过表象同事实二者之间的对立张力,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二者的反差越大,反讽越鲜明。参考文献1苏联大百科全书人民出版社1950年版2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见“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3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1992年第2期收获4莫言红高粱家族蛙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