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936642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哲,2013,第二章认识论(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真理和价值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论是关于 知识的本质和发展的学说 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对象、 来源、过程、形式 以及认识的真理性和 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 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前面已经涉及人的认识(意识)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思维 能否反映存在? (可知论不可知论)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 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

2、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 5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 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 他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 存在物。 1.什么是认识的 主体 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主体的特征: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 等。其中社会性是最本质的特征。 主体的形式: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社会主 体等。其中社会主体是主体的最高形式。 8

3、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 象,即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 客观事物 。 2.什么是认识的客体 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客体的特征: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 史性。其中对象性是客体最本质的特征。 认识客体的形式: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 神客体。 1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从可能性上看: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可成 为认识的客体。 从现实性上看:只有进入人的实践和认识领 域的客观事物,才成为认识客体。 在认识领域,人与客观事物之间形成一种特 定关系。 认识主体(人)认识客体(客观事物) (主导地位) (被动地位) 11 第四章 马克思

4、主义哲学原理 3.什么是认识的中介 认识中介是指主体和 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 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 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认识的中介既表现为以往 认识过程的知识的积累, 也表现为新的认识过程开 始的基本前提。 1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 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 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价值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的 追求价值和显示价值的利益关系。 审美关系:即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所呈现 出的体验美、感知美、创造美的关系。 13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 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

5、哲学原理 案例1 1、1877年美国人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 一书,这是一部研究原始社会的杰作。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摩尔根,怎么能写出一部 关于原始社会的著作?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进行深入地调查并生活在 印第安人部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同 时他又到南美、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考察, 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概括而成。 1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案例2 2、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在秘鲁境内的亚马孙热带茂密雨林里,人们 偶尔能发现有一块方圆几千米的范围内,只 生长一种柠檬树、传说是魔鬼作崇,起 名为“魔鬼花园”。 从十九世纪开始,秘鲁和其他许多国家的科 学家对此作过研究,但都一无所获. 人们只好进行科

6、学推测,认为是植物相克的 结果。这种推测在没有推翻之前,人们只能 相信。 1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直到美国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森来到亚马孙 的“魔鬼花园”,她在一片“魔鬼花园”附近安 营扎寨,对它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发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不是鬼神作怪,也 不是柠檬树本身对其他树有致命的杀伤力, 而是柠檬蚂蚁所为。 柠檬树一般空心蚂蚁的巢穴; 柠檬树干分泌的液汁蚂蚁的食物; 蚂蚁身体产生蚁酸能破坏其他树木,但 可以使柠檬树更好生长。 1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由此得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出真知”。 1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一:实践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促使人们去探索研究,从而推动认识 的发展; 第二:实践不断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 具,使认识不断得以深化和提高; 第三:实践不断锻炼和强化人的感觉器 官和思维能力。 2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实践贯穿于:认识的起源 发展过程 检验标准 最终归宿 列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8、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 答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含义 关于认识的本质,哲学史上几种相关的观点。 22 关于认识的本质,哲学史上 几种相关的观点。 2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柏拉图的回忆说 认为:人的感觉只能认识有变化生灭的 、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不能认识永恒 的、真实的理念。人们关于理念的知识 只有通过回忆的途径才能获得。 因为,人在出生之前,灵魂中已经具备 了关于理念的知识,只是在灵魂和肉体 结合出生之时忘记了。后天经过回忆再 现出理念知识。 2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

9、学原理 2、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 认为,人的灵魂有认识能力,但自身不 会产生知识,感觉和思维都是在外部对 象的作用下发生的。(唯物成分) 感觉接受的是事物的形式,正如蜡块一 样,当刻有图纹的金属作用于它的时候 ,它接受的是印纹而不是金属本身。 所以:人只能感觉事物的外在形式 。而不能认识本质。 25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洛克的“白板”说 认为,人的心灵就好比一块白板上 面没有任何印记,没有任何观念。 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经验分为感觉 和反省两类。 感觉是知识的外在来源,是经过外物的刺 激而产生的;(包含唯物主义成分) 反省是知识的内在来源,是心灵反省内部 活动而获得的。(包含唯心主

10、义成分) 2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4、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法国) 认为,一切知识都是观念构成的。这些 观念分为三类: 一类是通过感官从外界得来,带有个别 性和偶然性,不能形成科学; 一类是人们凭空虚构的,没有客观的有 效性,也不能成为科学; 一类是来自于人的天赋观念,这类观念 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2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5、休谟的怀疑论(英国) 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感觉印象,而 感觉印象的来源是人类理性所不能认识 的,完全不能解释的。 知识是由对象产生? 还是由心灵的创造力产生? 还是由造物主得来的? 休谟的怀疑论实际上回避了 认识的来源问题。 2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

11、学原理 6、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瑞士) 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 用。是主客体的共同“构建”。 皮亚杰既注意认识主体的作用,也注意 到认识客体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经验 论或唯理论过分强调和扩大其中的一方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当代哲学认识论 产生很大的影响。 29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 的区别 3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唯物主义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 认识路线。唯心主义主张“从感觉和思想到物 ”的认识路线; 第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认为物质 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 反映;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

12、先验论。把认识 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 区别表现在: 31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 旧唯物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比较 3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共同点: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 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即都坚持唯物主义原则) 3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不同点 第一:辩: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旧: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否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辩: 是积极的、能动的反映论, 强调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旧: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34 第四章 马

13、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不同点 第三:辩: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揭示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旧: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 ,认为认识是直观的、是一次性完成 的。 35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关于认识的本质 36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包含四层含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 ,强调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 持唯物主义原则)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 论,强调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 创造性反映。(强调人在认识过程中的 能动作用) 37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

14、识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是唯 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高度 统一。强调 认识发展的过程。 3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主体素质在 认识中的作用 主体素质包括主体的身体素质、精神 素质、认知结构等。 认知结构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价 值观念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它们 共同制约主体反映客体的全过程。 3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其次,主体在提出假说、猜测以及进行想象时 ,也伴有意志、情感、灵感、直觉等非理性因 素的作用。主体的精神素质在认识过程中的作 用,是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强调非理性因 素对认识过程的作用 首先,主体的意志、情

15、感等因素影响主体能 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主体认识的过程和结 果。 4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 4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案例:“大陆漂移说”的启示 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因病住院,躺在病 床上,他的目光被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所吸 引。发现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非常吻 合,越看越觉得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可以 拼凑成一快。 他提出“大陆漂移说”古代地球是一个单 一的超级大陆,由于日月潮汐力和地球自转 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分离成几大块。 42 第四章 马克

16、思主义哲学原理 “大陆漂移说”的启示 魏格纳的理论发表后,在全世界地学界引起 强烈反响,有人积极求证,更多的人则是猛 烈评击,魏格纳本人也历经千辛万苦去求证 ,直到为科学献身。(冻死在格林兰岛) 20世纪50年代,随着古地磁学的问世,证实“ 大陆漂移说”的可能性,形成“海底扩张学说” 60年代,随着地球物理学勘探技术的广泛应 用,产生了“板块构造学说”,为“大陆漂移说 ”提供新的证据。(原动力) 43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和不断证实,是地学史 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堪与哥白尼的日心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媲美。不仅如此,它的产 生、成长留给人的启示更是深远。 思考: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 构造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44 (一)认识过程中的 第一次飞跃 由感性认识发展到 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45 第四章 马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