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93447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坛经》二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 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 音菩萨一模一样。 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 ?” 那人答:“是。” 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 参拜呢?” 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 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 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 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 他。 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 物,但你拒绝接

2、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 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 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梵语,智慧之意)。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发现自己的茅屋有小偷光顾。找不到 任何财物的小偷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 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他,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 钱的东西,早已把外衣脱下来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 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还呀,夜凉了,你穿上这 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

3、所措 ,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 不禁感慨道:“可怜的人啊,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之后,回到茅屋里赤身打坐,伴着窗外 的明月进入了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 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 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林清玄送一轮明月 赴汤蹈火,兴利除害,兼相爱交相利 亲亲爱人,仁治德化,知其不可而为之。 墨翟: 孔子: 老子: 佛家: 绝学弃智,谦柔居下,自然无为。 大慈大悲,普渡众生,自我牺牲。 很久以前,有个大车国王,他有三个儿子:摩诃波罗、摩

4、诃堤婆、摩诃萨捶。有一天,大车王到山中游玩,三个儿子陪 伴在他身边。他们-一行人到竹林中休息时,见一雌虎,产下 七只小虎,精疲力尽,奄奄一息。大王子说,“这只老虎产下 七只小虎,无暇寻食,在饥饿逼迫下,必然会把自己的幼虎吃 掉。”二王子听了大王子的话后说,“太可怜了,这只老虎不 久就会死去,我有什么能耐,可以救它一命呢?”三王子心想 :“我这一生虚度光阴,我的身体虚弃败坏,于人于己都没什 么益处,我今天何不舍弃它,使它在生死海中,作一条拯救众 生的大航船呢?”于是他请两位王兄先行一步,自己回到竹林 中,脱去衣服,躺到老虎身边,要用自己的身体来拯救饥饿将 死的老虎。但那老虎实在太虚弱了,竟然连吃

5、下他的力气也没 有,他使用竹尖把自己的颈项刺了一个洞,用汩汩泪流出的生 命鲜血来喂老虎。那老虎献食了他的血后,恢复了力气,便一 口气把他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堆骨头。 佛说菩萨投身胎饿虎起塔因缘经 慈悲 平等 无常 无我 佛彻悟人生宇宙,普渡众生之神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顿 悟 检查预习情况 : 一、解释: 言 下: 顿 法: 气如悬丝: 住此间: 曹溪山住: 法即一宗: 一言之下,顿时。 顿悟法门。 意思是生命犹如悬在发丝上 ,比喻相当危险。 停留在此地。

6、即在曹溪山担任住持。 法虽然是一宗。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为六代祖。 2、唤慧能堂内。 3、其夜受法 4、便传法及衣。 5、当令自悟。 6、若住此间。 你就是六代祖。 把慧能召唤到佛堂内。 (慧能)当天夜里接受训导。 (五祖)就把顿悟的法门和本 门的信物袈裟传给了慧能。 (佛法)应当引导弟子自己领悟。 如果在这里停留。 坛经两则 慧能受法: 这段文字说的是慧 能受衣法时的情景 和弘忍的教诲 南能北秀: 这段文字是对“南能 北秀”一说提出自己 的看法。 1行事谨慎, 办事稳妥。 2语重心长, 寄寓厚望。 3关心弟子, 谋事周全 慧能:顿悟 直指人心 神秀:渐悟 循序渐进 语言特征 一是语言质

7、朴简洁,不尚浮华。 二是善于运用比喻。 课文研读: 1、阅读坛经两则,概括每 则内容,说说它们的现实意义。 2、坛经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结合课文简要说明。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 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 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顿 悟 佛印了元,字觉老,本出身于富庶之家, 后因皇帝赐与度牒而出家。苏东坡移居湖州过 金山时,结识了佛印。元丰二(1079年),苏东 坡贬谪黄州,开始大量阅读佛教典籍,与佛印 了元建立了更为密切的情谊。 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 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

8、” 佛印说:“这是飞来峰。” 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 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 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 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 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 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 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说:“观 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拿 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佛印说:“拿念珠也不过 是为了念佛号。” 东坡又问:“念什么佛号? ” 佛印说:“也只是念观世 音菩萨的佛号。” 东坡又问:“他自己是观 音,为什么要念自己的佛号呢 ?” 佛印回答道:“那是因为 求人不如求己呀!。” 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 ,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

9、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 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鉴一下 。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 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 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 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欢喜的受教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 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藉机说教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一样,退一步 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学僧不解似的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

10、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的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无事不登三宝殿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解铃还须系铃人 自作自受 自欺欺人 水涨船高 鹦鹉学舌 醍醐灌顶 镜花水月 闭门造车 引火烧身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深涧中 。 王维鸟鸣涧 长鬣(li,长胡子)人 (苏轼) 譬如长鬣人,不以长为苦。 一旦或人问,每睡安所措? 归来被上下,一夜无著处。 展转被上下,夜欲尽镊(拔)去。 此言虽鄙

11、浅,故自有深处。 大慈大悲观音菩萨(普陀山) 解救苦难地藏菩萨(九华山)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五台山) 德行圆满普贤菩萨(峨嵋山) 禅宗的主导思想虽然是唯心主义 的,不科学的,但是含英咀华,弃除 糟粕,我们从禅语中觅得一些人生智 慧。如果你面对种种烦恼,不能自拔 ,读一点禅语,参一参机锋,也许会 帮助你进入一个快乐无忧的境界,促 使你的心灵变得洒脱、旷达。 查阅资料, 了解佛家对中国 文化的影响。 拈花微笑 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正准备说法,这时大梵 天王来到座前,向释迦牟尼献上一朵金色波罗蜜花 。然后坐在最后的位子上,聆听释迦牟尼说法。 释迦牟尼接受了献花之后,一言不发,举起这 朵金色波罗蜜花给大众看。当时聆听说法的人间天 上诸神有百万之众,可大家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唯有十大弟子中的摩诃迦叶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对大家说: “我有正法眼藏,涅般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 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现在,我把这无上的大 法,付托给摩诃迦叶。” 孙悟空与唐僧讨论心经,孙悟空说完 “我解得”后,就不再说话了。猪八戒、沙僧 在旁边嘲笑孙悟空“怎么就不作声”,“那里 晓得讲经”。唐僧说:“悟能、悟净,休要乱 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