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33960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 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9个汉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3.仿照诗歌的形式,学写诗文。教学重点:1.认识9个汉字。 2.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小动物们都听到了秋的声音。你听到了吗?学生自由表达。2.解题:课文题目是听听,秋的声音,为什么不直接写听,秋的声音?“听听”是叠词,表示强调。表示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3.走近诗歌。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7课,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

2、第5、6课有什么不一样?与第4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了解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分行写作,用空行来分小节。二、听读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句。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表示声音的词句。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个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在词语中认读生字。抖动 蟋蟀 振动 歌韵掠过 歌吟 辽阔 饱满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4.重点认读“蟋蟀、振动、歌

3、韵”等生字。四、听秋声 导学: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问问别人。1.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预设:大树 蟋蟀 大雁 秋风2.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3.想一想秋声的内容,它们都说了什么?(1)黄叶会怎么道别?(2)蟋蟀怎样告别?两处道别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3)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说一说什么是“叮咛”。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说呢?(指名说)妈妈一遍又一遍地说,这就叫“

4、叮咛”。那大雁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又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就叫“暖暖的叮咛”。读出暖暖的感觉。(4)田野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丰收的歌吟”是怎样的声音?预设:4.边读边想象,体会秋的声音带来的音乐美!配乐朗诵诗歌。五、寻秋声秋的声音在哪里?让我们到诗中找一找吧!1.朗读诗歌第五小节,说一说自己的体会。预设:这个排比句告诉我们:只要用心寻找,用心感受,秋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2.这些美妙的秋声,让你想到了什么?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让我想到了叶落知秋、落叶纷飞的景象。秋的声音,在每一朵小花上,让我想到了菊花盛开、鲜艳美丽的景象。秋的声

5、音,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让我想到了大地丰收的景象。3.秋的声音太美妙了,让我们去找一找身边的秋声吧!读句子“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你体会到什么?秋的声音虽然美好,但是来去匆匆,我们要倍加珍惜。六、说秋声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预设:蚂蚁搬运粮食的声音,松鼠收集松果的声音,农民伯伯收获的笑声七、写秋声1.写一写自己知道的秋的声音还有哪些?仿照课文的前三节,写一写吧!2.画一幅以秋天为主题的画,然后为你的画配上一首小诗,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自己创造的新诗。八、巩固练习1、打开“基础训练/阅读训练-听听,秋的声音”,一起来闯关吧!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