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92824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实证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的的的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张 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摘 要:要: 本文首先给出了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状况;然后基于熵统计的方法对中国各省(市、区)能源效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均值法比较了中国东、中、西部的能源效率;最后建立了 Panel data 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拉大或缩小对能源效率差距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走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关键词:能源效率;差异;熵;Panel da

2、ta 模型1 1引言引言一个国家的能源效率是指单位 GDP 的能源消耗,即能源强度1。能源强度越大,能源效率越低;能源强度越小,能源效率越高,能源效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区域之间差距,不仅仅要注重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更要注重区域能源效率的差距。通过区域之间能源效率差异分析,不仅可以考察这些区域是否依靠高能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还可以明确在经济增长差异下,区域之间能源效率的差异如何,以及是否可通过缩小经济增长差距,来缩小能源效率的差距。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中国制定更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区域的能源供求差异,使各区域有效利用能源禀赋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走

3、能源节约型的可持续的区域平衡增长道路至关重要。2 2中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状况分布状况从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看,2006年,我国有11个省能源消费超过1亿tce(吨标准煤)(见图1),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2.1%, 其中山东省最大达到26164万tce, 河北省次之为21690万tce,广东省第三。东部地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辽宁、天津 、河北、海南)能源消费总量为142869万tce,占到全国的49.4%;中部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吉林、黑龙江、江西、山西)能源消费总量为77515万tce,占到全国的26.8%;西部地区(广西、云南、四川、

4、重庆、陕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贵州、宁夏)能源消费总量为54888万tce,占到全国的23.8%。可见,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区域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能源消费最多的情况下,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是否最高,其经济增长是否依靠高能耗来实现,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北 京天 津河 北山 西内蒙古辽 宁吉 林黑龙江上 海江 苏浙 江安 徽福 建江 西山 东河 南湖 北湖 南广 东广 西海 南重 庆四 川贵 州云 南陕 西甘 肃青 海宁 夏新 疆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图图1 1 我国能源消费

5、的区域分布图我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图(2006200620062006年)年)3 3基于熵的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分析基于熵的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分析熵是对系统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熵值越大,状态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根据熵的性质 ,可以把决策评价中各被评方案的固有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与综合,计算出各方案基于熵的相对优异性量化评价指数,从而给出对各方案的评价2。基于这种思路,可以把各年份作为指标,各省份作为被评对象,对各省一段时期内的能源效率进行综合排序。各省份的能源效率由式计算所得,其中为能源消费量,为 GDP。YEEI/EY选取的数据期间为 1985-2006 年,GDP 及其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6、1986-2007各年,29 个省区(不包括海南、西藏)的 GDP 以 1985 年为不变价,通过 GDP平减指数,计算出真实的GDP3。 能源消费的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6、1989、1991、1991-1996、1997-1999 、2000-2002、2003、2004、2007 各年, 1991-1994 年各省能源消费量缺失的数据通过查找相应各省的统计年鉴获得,其中山西、上海、浙江、山东通过当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反算出,湖南通过插值法估算出,1985-1995 年,四川的 GDP、能源消费量数据为原始数据减去重庆的统计数据4。由于海南省缺 1985-1994 年、西藏缺各年

7、能源消费量数据,所以本文不包括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表示省第 年的能源强度,其中,。mjniEIij, 2, 1;, 2, 1ji22n29m计算第 年第省的能源强度比重(2.1)ij)29, 2, 1;22, 2, 1(291jiEIEIfjijijij第 年的输出熵(2.2)iiH)29, 2, 1(ln291jffkHjijiji令 2.2 式中常数,若,规定。129lnk0ijf0lnijijff第 年的的熵权为(2.3)i221221iiiiHH省能源强度统计期的平均值(2.4)j221iijijEIEI越小该省能源效率越高,越大该省能源效率越低。根据(2.1-2.4)式计算的各jEI

8、jEI省能源效率排序结果见表 1。表表 1 1 111985-2001985-2001985-2001985-2006 6 66年各省能源效率综合排名年各省能源效率综合排名序号省份均值序号省份均值序号省份均值1广东3.16611湖北5.83521吉林8.321由表 1 可以看出广东省的能源效率最高,宁夏的能源效率最低。除天津、辽宁、河北排在中间名次外,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比较高,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都排到前十名;除山西外,中部地区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吉林、黑龙江排到了中间名次,江西排到了第六名;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除广西排到 7名,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排到 1

9、5-18 名,其余各省份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贵州、宁夏都排到了最后几名。总体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省份能源效率最高,经济中等发达的中部地区次之 ,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例外的是,辽宁、河北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但能源效率却比较低,吉林、黑龙江、山西属于经济中等发达的省份,同样能源效率也比较低,特别是山西省,在 29 个省份里排名倒数第二,说明与同地区省份相比,这些省份在达到同样的经济增长水平下,需消耗更多的能源。4 4东、中、西部东、中、西部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比较比较分析分析通过,为各个区域的省份数,求得各区域能源强度的平均值,图2iiEFnEF1nEF给出了全国、东、中、西部

10、的 1985-2006 年各年份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0.002.004.006.008.0010.0012.00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图图 2 2 22全国、东、中、西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全国、东、中、西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1985-20061985-20061985-20061985-2006年)年)1989 年以前,西部平均能源强度低于中部地区(见图 2),1989 年(包括 1989年)以后,西部地区平均能源强度高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并且与中、东两个区域的差距逐渐增大;中部的平均能源强度高于东部地区,19

11、85-2001 年,两个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002 年开始,两个区域平均能源强度的差距又有扩大的趋势,但趋势不是很明显。全国的能源强度2福建3.51412湖南6.20422黑龙江8.4413浙江3.53513天津6.33723甘肃9.0944江苏3.79414河南6.41224内蒙古9.2145上海4.08715四川6.80625新疆10.1956江西4.37816云南6.83226青海10.7157广西4.82217重庆7.02927贵州13.1118山东4.91918陕西7.03228山西14.2399安徽4.97019辽宁7.85029宁夏15.38710北京5.58120河北8.

12、230介于中部与东部之间。与基于熵的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分析的结论一致,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强度最低。总体上看,各区域能源强度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这表明 22 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显著提高,单位 GDP 所需能源显著降低。由图 2 可以看出,2001 年之后,中国能源强度由下降趋势变为上升趋势,能源效率开始下降。从区域角度看,东部地区能源强度从 2004 年出现微弱的上升, 中部、西部地区从 2002年开始上升。到 2005 年,东部、中部地区上升的幅度都比较小,西部地区上升的幅度为0.870tce/万元,是中部地区的 6.9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对全国能源强度的上

13、升起到了主要拉动作用。因此,要实现我国 “十一五”时期能源强度降低 20%的目标,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足够地重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在 2006 年,中国东、中、西部的能源强度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已见效果。5 5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能源效率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能源效率差异差异5.15.15.15.1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区域经济增长差异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扩大了地方政府的企业经济自主权,对各省区实行财政分权,并从经济体制上进行了改革,这些政策使得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得以挖掘,也导致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5。东部地区人均GDP由1985年的0.155万

14、元/人升至2006年的1.088万元/人(以1985年为不变价),中部地区由1985年的0.075万元/人升至2006年的0.459万元/人,西部地区则由0.065万元/人升至0.349万元/人。东、中地区人均GDP的比值由1985年的2.07倍增至2006年2.37倍,东、西地区人均GDP的比值由1985年的2.38倍增至2006年3.12倍。可见,东部地区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拉大了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差距。5.25.25.25.2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变动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变动对对能源效率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差异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拉大或缩小对能源效率的差距产生什么影响?可否通过缩小区域

15、经济增长的差距来解决区域能源效率的不平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构建以下模型6(5.1)ititdtdtituyyEIEIlnln式中:东部地区平均的人均GDP;dty东部地区平均的能源强度;dtEI中(西)部第 省的人均GDP;ityi中(西)部第 省的能源强度;itEIi能源强度差距对人均GDP差距的弹性系数,表示中国中(西)部与东部人均GDP差距每变化1%,对能源强度差距造成%的影响。考虑到各省份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差异,模型(5.1)加入各截面(省份)的虚拟变量,于是模型就转化为Paneldata的变截距模型7:itdum(5.2)ititiitdtdtitudumyyEIEIlnln

16、其中,如果是省份中部、西部,;否则i10, 2, 1i11, 2, 1i1itdum。利用 1985-2006 年的数据,加入 AR(1),应用 EViews5.0 估计固定影响变截距模0itdum型的方法估计模型(5.2),结果见表 2-3。表表 2 2 22panelpanelpanelpaneldatadatadatadata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的回归结果注释:1. 括号中的数字是 t 值。2. *表示估计系数在 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表表3 3 33的估计结果的估计结果i由表2可知,模型的各项参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拟合效果也比较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估计的参数都大于零,这说明我国中

17、或西部省份人均GDP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变动与能源效率差距变动存在着一致关系,地区间经济增长差距的缩小会导致能源效率差距的缩小。中部与东部、西部与东部缩小人均GDP的差距对于降低能源强度差距的效果不同,中部省份人均GDP与东部地区差距每降低1%,会导致能源强度差距降低0.599%,西部地区则为0.263%。这说明经济差距越大,通过缩小经济差距来缩小能源效率差距就越困难,因此要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能源效率差距,仅仅通过经济总量的追赶是不可行的,还应该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西部地区是采取耗费大量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是采取节约资源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对于提高能源效率,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着决

18、定性的作用。6 6 66结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区域多分布在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但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分析与各区域平均能源强度变化分析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效率越高。东部地区能源效率最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地区能源强度最低。通过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分析, 也肯定了198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即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能源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变量中部西部-0.248*(-3.135)0.427*(3.319)itdtyyln0.599*(6.633)0.263*(3.234)AR(1)0.863*(36.723)0.913*(34.077)R20.9890.974F1641.6689.7DW

19、1.8592.092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省份山西河南吉林安徽四川云南青海内蒙贵州新疆i0.740-0.1540.263-0.356-0.386-0.1560.3510.1920.4190.169省份江西黑龙江湖南湖北重庆陕西宁夏广西甘肃i-0.5190.256-0.180-0.050-0.241-0.3570.815-0.576-0.230经济增长差距与能源效率差距的Panel data模型表明可以通过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来提高本地区的能源效率,但经济差距越大,通过缩小经济差距来缩小能源效率差距就越困难,所以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重视发展

20、能耗低的产业,并且要不断更新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西部地区要注重移植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能源使用效率较高的产业,这样才能缓解未来我国在区域均衡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压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朱成章. 能源效率及其计算. 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8(3):63642.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52153,1931963.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20074.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6、1989、1991、1991-1996、1

21、997-1999、2000-2002、2003、2004、2005、2006).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1989、1991、1998、2001、2003、2004、2005、2006、20075.林毅夫,刘培林.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经济研究,2003(3):19256.张瑞.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07,94997.Markandya , A. , Pedroso , S. , and Streimikiene , D. Energy Efficiency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 Is ThereConvergence Towards the EU Average ? FEEM Working Paper , 2004,89:122作者简介:张瑞(1977),男,山西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能源经济、计量经济方面的研究。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丁 11 号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邮编:100083联系电话:13717871193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