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17895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12.2 滑轮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滑轮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二、重点、难点: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判断滑轮组省力规律。三、复习巩固:1杠杆的支点是指_。作用在杠杆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_到_的_距离叫做动力臂。2下图是用扳手转动螺母的示意图(螺母的中心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动力的力臂。四、自主学习:(一)定滑轮的特点(阅读课本第页,完成下面的问题:)问题学法指导定滑轮1定义: 。 2特点:(1)可以改变 ; (2) (省力情况); (3) (省距离情况); (4)实质: 。用实验

2、桌上的器材连接实际操作一下。(小组间相互检查)物重G拉力F物体上升距离h(cm)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cm)大小方向1N52N43N6组内做实验探究(展示表格)你能总结出定滑轮的特点:小组内讨论自由发言(二)动滑轮的特点(阅读课本第20页,完成下面的问题)问题学法指导动滑轮1定义: ;2特点:(1) ; (2) (省力情况); (3) (省距离情况); (4)实质: 。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连接实际操作一下。(小组间相互检查)物重G/N拉力F/N物体上升距离h(cm)绳端(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cm)大小方向234465组内做实验探究展示表格)你能总结出动滑轮的特点:小组内讨论自由发言

3、(三)滑轮组(阅读课本第页,完成下面的问题:)问题学法指导学会用线将滑轮组装成滑轮组,将下面提供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 观看PPT组内做实验探究(展示表格)你能总结出滑轮组的特点:小组内讨论自由发言五、自主小结:1请同学们在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结构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六、随堂检测:1关于滑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改变力的方向B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因为它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C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且任何时候都能省一半的力D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因为阻力臂是动力臂的2倍2如图,不考虑滑轮与轻绳之间的摩擦,米袋总重为800N,而绳上吊着的静

4、止的“绅士”重500N,则米袋对地面的压力为( ) A500N B250N C300N D800N3如图所示的滑轮处于静止状态。手拉弹簧测力计在在1、2、3三个不同位置时的拉力分别是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1F2F3。这证明使用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只能改变力的。4如图所示,人站在岸上,借助于一个树桩、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要把船拉上河滩且能做到省力。请在图中画出滑轮应安装的位置以及绳子绕法的示意图。5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6图中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是4N,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 N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是 N。7如图所示,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桌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 N,则水平拉力F和物体受到桌面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不计绳重、滑轮重及摩擦) A10 N,10 NB20 N,20 NC20 N,40 ND40 N,20 N8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起重为200N的物体A,若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动绳子,使物体A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及摩擦,动滑轮重20N,则拉力F的大小为 N。若改为斜向上拉绳子,则拉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随堂检测答案:1B2C3=;=;大小;方向4如图5C64;87D8110;不变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