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1084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201103北医-讲义.ppt(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及合理用药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 庄 洁 01zhj 一、概 述 起 源 n第一个品种柴胡注射液 n始创于1941年 n1954年,第一次实现工业化生产 发 展 n60年代,20多个品种。2个品种进入63版药典,以西药记载。 n70年代,“大跃进”时期,700多个品种,23种进入77版药典。 n80年代,1400种左右 n90年代,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n2000年,GAP、指纹图谱。 n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约133(109)种, 4种载入2005版 药典,68个品种收载于部颁标准,生产企业近400家。 n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110期通报12 种中成药,中药注射剂

2、占8种: n清开灵、双黄连、参麦、鱼腥草、莲必治、莪术 油、穿琥宁、葛根素。 n鱼腥草 n刺五加 n茵栀黄 n双黄连 n香丹 近年不良事件 v2006年全国36.9万份 v中药:1415 中西药ADR构成比 n2005年全国17.3万份ADR报表 n中药:占14(2422) n中药注射剂:占75 中药注射剂ADR构成比 二、中药注射剂ADE特点 1多发性和普遍性 n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肌内、静滴,均出现过不良反 应。绝大多数由静脉给药引起。 n清热解毒和活血化瘀类多于扶正补益类,使用频率相关 。 n注射剂发生ADE的例次比口服制剂、外用药多而且重。 2 临床表现的特点 n多样性 n变态反应多

3、见 n多为速发型 n对机体损伤较严重 2.1 多样性 n涉及多系统、多器官 n报道较多:皮肤粘膜、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损害。 2.2 变态反应多见 n2/3以上为变态反应,表现形式多样,可发生于任何系统 和器官。多表现为典型的型变态反应,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n表现 n轻者为荨麻疹及药疹,患者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斑块,或密集 的针尖样或粟粒样红色丘疹,瘙痒难忍; n中度者则呼吸困难,患者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同时伴有不 同程度的皮肤过敏反应; n重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患者气短、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厥 冷,脉搏不清,心音弱,血压降低,甚至死亡。过敏性休克对

4、 人体危害大,有时能危及生命。 发生ADE例数较高的注射剂 葛根素 ADE 构成变化 发发生率 () 构成比() 发热发热 反应应其他 93-00年期刊6.3280.4变态变态 反应应13.4 00-03年 北京ADR中心 7.1药药疹34.7 02.9-03.2 北京 ADR监测监测 网调查调查 3.346.8 转转氨酶升高、药药疹 、溶血性贫贫血 2.3 多为速发型 n多发生在首次用药中 n双黄连310例 :81%发生在首次用药中,其中50%发生于首次用药后 5-30 min内。 n清开灵136例:78%患者第一次用药过程中发生,其中50%发生在用 药的半小时以内。 n刺五加103例:首次

5、用药发生率较高(83.50%),有82例(79.6%) 在用 药后60 min以内发生。 n清开灵 n双黄连 n2600例(19752001):过敏性休克占10.2,死 亡0.96,不包括其他器官系统的严重ADR。 2.4 对机体损伤较重 3 不可预知性 n过敏反应物质的不确定性 n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实验减少 4 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n药材质量 n工艺技术条件 n制剂质量标准控制水平 三、中药注射剂发生ADE的 可能原因 n剂型改变 ,理化性质及毒性也可能随之改变 n口服无过敏,针剂出现过敏 给药途径改变,有效成分成为致敏原 根本原因 n多种成分作为过敏原 n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6、大分子物质 n小分子物质或其代谢产物 n鞣质 n丹参 n成分在配制或放置过程中发生变化 n黄芩苷 n药材 n工艺 n质量控制 2. 制剂质量 重要原因 n药材:成分及含量差异大 n在基源相同的条件下,产地不同(土壤、环境、气候)、采收季节 等种植条件,产地加工、储存、炮制等因素。 n不同产地,丹参酮A含量相差最多达16倍,同地区野生品高于栽培品 。 n临床实验阶段的样本,生产时用的药材 不一致 n报批的样本质量,生产时的产品质量 不一样 n贮存时间长,挥发油含量降低 n鱼腥草:干草、鲜草产品指纹图谱存在差异 nGAP存在的问题 n生产工艺 n工艺:提取有效单体、提取有效部位、水煎醇沉法、醇 提

7、水沉法、水蒸气蒸馏法、综合法等。 n除去11个保密品种,余下98种中:单用及并用水煎醇沉法56种( 57.14),22中单用或并用蒸馏法;此2法占79.59。 n水煎醇沉法:有效成分损失较大、多种杂质不易彻底除尽、产品 稳定性较差、质量不易控制、 ADR较多、药液受热时间长、生 产周期较长、能耗高等。 n蒸馏法:混合型挥发性成分,质量难保证。 n杂质 n复方丹参注射剂:生产批号,鞣质含量,植物蛋白 n穿琥宁:石家庄13例小儿血小板降低(同批号) 原料: 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 精制前,含量为97.2%,使小鼠发生一级过敏反应,并腹泻。 精制后,含量为99.0%,无过敏和腹泻反应。 杂质

8、:蛋白质、多糖为主,微量小分子化合物(吡啶等) n双黄连:质量与批号密切相关 有过敏反应的批号,都含有同一来源于黄芩的组分。 三药合提处理工艺,不含黄芩苷,未见过敏(药疹),疗效好( 比只用黄芩苷单体工艺者)。 n葛根素发热反应构成比下降,认为与生产工艺改进,有效控制 致热源有关。 n质量控制 n鉴别项目专一性不强 n含量测定指标成分未必能代表产品质量 n含测指标只规定含量低限,没有高限 l指纹图谱: l只能反映一部分成分 不一定是药效成分 l不能反映有害成分 不能控制 3. 微粒 n与输液配伍,微粒增加 n微粒类型:脂肪栓、玻璃屑、活性炭、橡皮 屑、毛屑索条、药物微粒 n产生微粒的原因 n生

9、产,操作 npH 改变,溶解度降低,成分析出 葡萄糖 3.25.5 生理盐水 4.57.0 清开灵注射液 6.87.5 微粒数:氯化钠中 葡萄糖中 n不溶性微粒:引起肉芽肿和肺气肿,造成供氧不足,引起静 脉炎、局部组织血栓和坏死,造成过敏反应、热源反应及肿瘤样 反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n药典规定 n100m1以上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每1 ml中: 含10m以上微粒 20粒 含25m以上微粒 2粒 n先稀释再混合,微粒数较少 n青霉素注射液 + 双黄连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微粒数多于分别加入法 数十 倍 n 加药方法不同对微粒的影响 混合后 复方丹参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 棕色沉淀 5%葡萄

10、糖注射液 稳定 +稀释后再混合 4. 患者因素 4.1 个体差异 n过敏体质更易发生过敏反应 n清开灵针剂致ADR:有过敏史者占23%,其中中、重型 ADR占47%。 n易出现较严重ADR,尤其过敏性休克。 4. 患者因素 4.2 与原发病有一定关联 n有的注射剂的ADR是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发生的 n清开灵:CNS原发病发生CNS不良反应(31%)非CNS原发病者(3%) 原因:患CNS疾病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进入CNS药液增多。 n蝮蛇抗栓酶(抗凝、溶栓):治疗脑血栓、心肌梗死,致脑梗死、急 性心肌梗死各2例。 原因:该制剂能溶解动脉硬化壁上的隐性血栓,使附壁血栓或动脉硬 化斑块脱落而流至

11、小动脉微血管网,从而引起基底节等部位的梗死。 5.1 合并用药 n合并用药出现的ADR,多较严重 n中西药注射剂混用死亡的重要原因 n鱼腥草死亡病例,无一例外都是中西药合用 5. 使用中的影响因素 n输液中联合用药易引起输液反应 n加入品种多的输液,内毒素含量增高,不溶性微 粒增加。 n多种药物并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种占4,6 -10种占10%,11-15种占28%。 n中药注射液合并用药多见 病例/处处 方 单单用合用 双黄连连 注射剂剂 4382份1.03 82.79 合用抗菌药药 复方丹参 注射液 397张张22.4 77.6 与不同药药物合用 n许多中药不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n清

12、开灵合并用药27%(36例/136例) 12例为混合应用,其中6例与青霉素混合输注 分开输注均未见ADR n复方丹参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中稀释后滴注,易引起 过敏性休克 n低分子右旋糖酐抗原 n两药配伍后的变化不明,合用后致过敏性休克机率增高。 n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53例(19962005),死亡的4例 中,3例与右旋糖酐40合用。 与西药针剂配伍 (配伍禁忌) 中 药 注 射 液配 伍 药 物结 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维生素褐色沉淀 VitC有效成分降低 穿琥宁注射液环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培福新、硫酸妥布霉素、 白霉素等 沉淀 维维生素白色絮状物 葛根素注射液(普乐乐林) 5碳酸氢钠

13、氢钠颜颜色加深 刺五加注射液VitC有效成分降低 双嘧嘧达莫、维维拉帕米浑浊浑浊 ,沉淀 茵桅黄注射液 葡萄糖盐盐水或生理盐盐水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清开灵注射液 维维生素、葡萄糖酸钙钙、丁胺卡那霉素沉淀 双黄连连粉针剂针剂红红霉素红红霉素抗菌活性降低 复方葡萄糖注射液双黄连连有效成分含量减低 VitC双黄连连化学成分发发生改变变,维维生素含量降低 妥布霉素或氯氯霉素白色沉淀 复方大青叶注射液 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降温作用减弱,毒性增强。 生脉、参附、鱼鱼腥草注射液等 氯氯霉素沉淀 5.2 用药剂量过大,浓度过高 例:清开灵注射液 n剂量与严重程度无关,与发生率有关 n浓度与ADR严重程度有关,与发

14、生率无关。 浓度越高,ADR越严重。(1 10稀释) 5.3 滴注速度 n滴速过快,短时间内输入的药量过大易引起ADR。 清开灵:儿童2040滴/ min;成人4060滴/ min 复方丹参针:心血管病人30滴/min 缓慢滴注 6. 其它 n处方过于复杂 n药味多,基础研究工作薄弱,成分不清,质量难控。 n109种中 n单味药59种(54.13) n50种多味药 2 味药,16 种(14.68) 3 味药,34 种(31.19) 最多 12 味药 n59种单味药注射剂涉及51种原料,非法定品种37;有的复方注 射剂6味原料中,非法定品种有4种。 n非法定品种,质量标准、化学成分、毒性大小等很

15、少有参考资料和标 准可依。 n难溶性的矿物质和富含异种蛋白的动物药以及树脂、树胶类药物 也成为开发热点,如石膏、蟾蜍、鹿茸、羚羊角、乳香等。 n生产所用组方与原组方有差异,药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缺乏。 n辅料等研究基础薄弱,有些辅料无注射用标准 n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赋形剂等 n化学合成中 n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 杂质 过敏原 物质 鱼腥草:聚山梨酯80(吐温80)轻度溶血 穿琥宁: 亚硫酸盐:过敏性哮喘 琥珀酸酐:小鼠死亡、上呼吸道炎症、胃损伤 7. 未按中医理论辩证使用 辩证用药与病症表现的关系(急性脑梗死) 1. 辩证组:兼热象29例予注射用丹参,无热象16例予川

16、芎嗪注射液 2. 非辩证组:随机抽签分别给予注射用丹参或川芎嗪注射液(存在部分药证相符病 例) 1例非热象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后出现口淡不渴、手足不温、周身沉重、倦 怠嗜卧等不适。 3例热象患者,经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出现不同程度面赤、口干多饮、口中异味 、烦躁易怒、失眠、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不适,换用寒凉之品后好转。 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 P均0.0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 组别组别例数用药药前后中医证证候 NIHSS评评分MMSE、MBI评评分 辩证组辩证组 45下降P0.01升高P0.01改善 非辩证辩证 组组 40下降P0.01升高P0.01加重 王平平,高利,李宁等.辨证与非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对比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