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905019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干警文科综合历史资料(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法干警 文科综合 历 史 v中国历史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近现代史 v外国历史 考题特点 一 历史 古代史:重要人物 重大事件 重要成就 重要事件:时间 背景 原因 过程 结果(影 响) 近代史:党史、重大事件 二文化 第一部分 中国历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一 文明起源 元谋人 云南元谋(长江流域)距今170万年 我国近内最早的人类(直立行走) 蓝田人 陕西蓝田 距今110万年-70万年 北京人 周口店 70万年-20万年 最早的工具:石器和木棒, 开始使用火(自然火), 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 山顶洞人 1.8万年 母系 河姆渡人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六千多年 水稻和蔬菜(最早种植)

2、半坡人 西安半坡(黄河流域) 距今五六千年 粟(最早种植) 大汶口 山东泰安 父系氏族公社 出现私有制(粮食过剩) 共同点:新时期时代 ;磨制石器; 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 制陶并使用陶器。 二 夏 商 西周 v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政治:禅让制打破开始家天下 成汤灭夏 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址 v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 政治 盘庚迁都至殷 (伯夷 叔齐) 奴隶制鼎盛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文化:青铜文化 后母戊方鼎 甲骨文 金文 (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朝代) v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文字纪年的开始) 经济:井田制 三 东周

3、 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 前221) v春秋五霸: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v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v政治:商鞅变法,管仲革新 v科技:初税亩 都江堰(李冰) 春秋首次记载哈雷彗星, 黄帝内经成书战国,最早的中医著作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v背景:1.铁骑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耕作的效 率,大量私田形成,出现了地主和农民两个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参与政治掌握政权 ,强烈要求削弱求贵族的势力,为了发展封 建经济,各国开展变法活动。 2.各国争霸的需要:目的是富国强兵 v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实

4、行土地 私有;郡县制;统一度量衡。 v影响: 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 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 权制度。 2.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基 础。 3.严刑峻法金和文化高压政策,也为秦朝 统治埋下了隐患。 v关键事件:商鞅立木 文化: v九家之言:儒 道 墨 法 兵 名 阴阳 纵横 v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论语孟子荀子 孔子: 政治:提出“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教育:因材施教 孟子:民为贵君为轻 v道家:老子道德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v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尚贤”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 争 v韩非子:提出建立专职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政治改 革 和法

5、治 四 秦(前221-前206) 政治:中央集权的建立: 1.皇帝制 2.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政务)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 3.郡县制 经济文化: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思想:“焚书坑儒“ 中央集权的原因: 经济:维护封建经济 社会: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消除割据) 思想:法家文化作为理论基础 v统一原因: 1.多年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各民族各地之间经济 文化交流加强 2.不断的兼并战争,国家数量不断减少,有利于国 家的统一 3.变法使秦国富强 4.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和战略的正确 v秦的灭亡: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一次农民起义。结果: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 了秦王朝,加

6、速了其灭亡。楚汉相争,秦朝灭亡 ,刘邦建立汉朝。 五 汉 朝 v政治:西汉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张骞通西域(丝绸之 路) 昭君出塞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v 东汉光武中兴 班超通西域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v重要人物: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 破匈奴,通西域; 光武帝:释放奴隶,减少税收,简政减吏, 加强皇帝实权;经济恢复人口增加成为 光武中兴 v两汉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地区 正是纳入汉朝版图,归属中央统辖,成为我们领 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v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 (海上:广东向南到达南亚,向东到韩国日本 ) v文化:“罢黜百家,

7、独尊儒术”董仲舒 天人三策 道家:东汉时期兴起 v重要人物:王充论衡唯物主义哲学文献 张衡:月食的成因,浑天说,浑天仪 地动仪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医圣” 华佗“神医”麻沸散 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贾谊过秦论 班固汉书 东汉九章算术 汉朝神农本草经 v 科技:造纸术(蔡伦改进) 五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政治 v三国:魏 蜀 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v两晋:司马炎建国 淝水之战 v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39年,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内容:整顿吏治,颁布俸禄制;均田制(公 田分配);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汉化政策,采用汉族的生活

8、方式,便于统治 。 v经济:屯田制和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的南移) 文化 v祖冲之:大明历 圆周率6-7之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v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北朝,综合和兴农书,最早的 农学专著之一。 v地理:郦道元水经注北魏 v艺术:王羲之“书圣”兰亭序东晋; v 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东晋 v文学:三曹:曹操观沧海 曹丕燕歌行 v 曹植白马篇洛神赋 v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 、应玚、刘 桢 v陶渊明桃花源记归去来兮归园田居田园诗人 v范缜神灭论 v佛教传入:两汉时期传入,魏晋南北朝得到极大的发展 v道教兴起:张道陵道德经正一经太平洞经, 主张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五 隋 唐 隋(5

9、81-618年)唐(618-907年) v政治:隋朝统一全国,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入藏,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科举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大运河 v1.隋统一原因:长期战乱,渴望统一,民族融合 ,南方经济的发展;陈朝统治腐朽;隋朝励精图 治,实力强大;统一过程中,战略得当。 v2.贞观之治 原因:战争结束,人心思安,人口下 降,土地充足;运河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推动了 全国经济的发展;当权者吸取了前朝教训,百姓 休养生息。 v表现:社会秩序空前安定;商业高度发达;对外 交流频繁;国际地位重大,影响深远。 v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 成就:中原文化传入 西藏,促进了吐蕃地区经

10、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 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好关系。 v开元盛世 原因:前期政治清明,任用贤能(姚崇 、宋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国力 强盛。 v安史之乱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禄山和史思 明反叛,长达八年 v黄巢起义 875-884年,中国历史上空前宏伟壮烈 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 辉的篇章。成就: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 中央与藩镇之间的均势,第一次提出了“均平”的 口号,建立了政权,猛烈的冲击了封建制度,标 志着农民战争发展到新的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战 争一重大影响。 v科举制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意义: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人才选拔途 径,扩大了统治基

11、础;将读书考试做官结合 起 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中央控制了官 员 的选拨和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 于 政局的稳定。 v中外交流 v 玄奘大唐西域记第一个系统将天竺佛教,历 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v 鉴真,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对日本建筑医 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 v大运河北通涿郡(背景)南到余杭(浙江杭州) 分为四段: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和江南河,联通了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 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 ,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成就:推动了运河两岸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的发 展,

12、维护了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v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两税法 v将一部分无主土地和公地分配给无地农民, 农民按一定比例向国家交税。肯定了土地的 所有权和占有权,使农民摆脱了豪强大族的 控制成为国家的国家编户齐民,保证了国家 的赋税收入。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国有被破坏,均田制,租庸调制被废止 。 v两税法:不再以人头征税而以财产土地为主 ,封建政府放宽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 了纳税面积,但是导致农民日渐失去土地。 文化 v科技:赵州桥 v天文:僧一行 实测子午线长度 v医学:孙思邈 药王千金方; 唐本草第一本官方修订的药典。 v绘画: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吴道子 画圣天王送子图 v金

13、刚经最早的调班印刷品 v书法: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v文学:唐诗 六 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 v北宋(960-1127年)南宋(1127-1279年) v政治:杯酒释兵权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v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v960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通过 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将领的兵权,削弱地方 军权,也造成了地方日益“积贫积弱”。 2.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富国强兵” v 内容:青苗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v 作用:发展农业,限制商业,整顿加强军队,改 革了科举制整顿了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 人才。 v结果:失败告终 v 进步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

14、量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v局限: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 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以维护地主阶级的 统治为出发点,没有改变农民的处境负担依然沉 重。 v失败原因: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守旧势 力阻挠变法。宋神宗在后期有所动摇,用人不当 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经济中心的南移 v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 易的发展,货币制度变化(交子) v原因: 经济人口南迁,劳动力增加,带了技术和经 验 社会北方战乱,南方安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政治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 民族的南下避免战祸,统治者重视经

15、济发展,采 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v自然气候条件优越 v货币交子,最早的纸币 v元:行省制度与宣政院 马可波罗 元为了方便管理,建立了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是最高的行政机关; 地方设行中书省,将全国划分为是个大的地 方行政区域。 意义:行省制度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 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明 清以后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 也缠身了积极地影响,奠定了今天中国行省 规模和政区划分。 v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 事务的中央机关,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 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v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地区,首次行政 区划也是台湾地区首次官署设置,标志台湾 地区归属中央管辖。 v名族分化政策:目的维护蒙古贵族统治 特权,削弱各族反抗。四等蒙古人,色 目人,汉人,南人,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成 分。基本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以及蒙古人和其他三个等级人种的矛盾。 文化: v科技:指南针(北宋),活字印刷毕昇,火药 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 v文学:宋词豪放派 婉约派 v司马光资治通鉴,范仲淹岳阳楼记,柳 永雨霖铃,欧阳修醉翁亭记,苏洵六 国论,曾巩元丰类稿,王安石 游褒禅山 记伤仲永,苏轼赤壁赋石钟山记 念奴娇,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陆 游书愤示儿,辛弃疾清平乐永遇 乐,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岳飞 满江红 v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