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90403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_二_(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年 月 第卷第期 外国语言 文学研究 妞 中西语言与文化研究二 潘文国 华 东师 范大学 , 上海 三 、 中国的语育与文化研究 中国语育文化结合研究的传统 谈到中国 的语 言研究 , 一般都以马 氏 文通的发表年为界 , 分为前后两截 , 因为马 氏文 通改写 了中国语言研究的历 史 , 改变 了中国语 言研究的传统 , 它以拉丁 语法为范本 , 为汉语构建了一个西式的语法 学体系 , 树立 了一个新 的语言研究规范 。 自

2、此之后 , 中国的语言研究始终很难摆脱印欧 语的眼光 , 各种语言理论 无不带上印欧语语 言理论 的烙印 。 因此我们在讨论 中国的语言 研究历 史时 , 不得不以此为界分为两段 , 看 看在西 方 理论进 人之前我们的传统究竟如 何 , 而西方理论进人后 , 又起 了什么变化 。 谈 语言结合文化 的研究时也必须如此 。 中西不同的语言研究传统 如果说西 方 语言研究的两大传统主要 是在十九世纪以后形 成 的 , 分别以洪堡特的 哲学语言学 和葆朴 等人 的比较语法 为其源 头 , 代表了人文主义 和自然科学两种思潮 , 那么在世界范围内 , 中西不同语 言研究传统 可说 由来已久 , 甚

3、至可说一开始就出现了明 显的对立 。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果说哲学 史 上 的 “ 语言转 向 ”在西 方 出现在 十九 、 二 十世纪之交 , 那么在中国 , 这一 “ 转 向 ”可 以说早就出现了 。 事实上 , 中 西哲学 的概念和面貌完全不同 。 如果说欧洲 哲学 在古代和近代关注 的分别是本体论和 认识论 的话 , 那么中国哲学从来没有 出现过 这样 的时期 。 中国古代哲学家也许应该称 “ 思想家 ” 关注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 用现在 的话来说 , 一个是道德论哲学 或者说伦 理 学 , 另一个就是语言哲学 。 中国哲人对语言 的兴趣比西方哲学家强得多 。 例如西方人文 主义语

4、言学先驱维柯提出的 “ 人是权衡世界 的标准 ” 的思想 , 中国早在 战国时期乃 至更 早就出现了 。 易传上说 “ 古者包牺氏之王 天下也 , 仰则观象于夭 , 俯则观法于地 , 观 鸟 兽之 文 , 与地之宜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 , 于 是始作八卦 。”这段话 后来被许慎采人说文 解字叙 , 认 为反映了文字产生时 的实际情 况 。“ 近取诸身 ”就是一种从 自身亦 即人类出 发 的命名过程 。 此外 , 先秦哲学家无不表现 出对 “ 名 ”、“ 实 ”问题 的强烈 兴趣 , 从道家 、儒 家 、墨家、名家到法 家 、杂家均是 如此 。 老子 、 孔子 、 墨子 、荀子 等有许

5、多精彩言论 , 现在已 成了经典 , 经常被人引用 。 如老 子 的 “ 道可 道 , 非常道名可名 , 非 常 名 ”、“ 始制 有 名 ” 名称是对事物的切分庄子 的 “ 得 鱼 忘 荃 ”、“ 言不 尽意 ” 孔子 的 “ 名不 正则 言不 顺 ” 孟子 的 “ 不以文害辞 , 不以辞害志 ” 等 。 至于荀子 的正名篇 、 墨子 的墨经 、 公 孙 龙子的 “ 白马非马论 ”那就更著名 了 。 如果说语言的研究有语法 、 语义 、语 用三个方面 , 那么印欧语的语言研究传统可 说是一种语法中心传统 , 从古希腊起 , 西方 世界 的语法研究传统历 千年而不绝 , 经拉丁 文而至各民族语

6、 言 , 无不以语法为其语言研 潘丈国 一 , 男 , 教授 , 博士 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 向理论语言学 、 对比语言学 、 翻译 学等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潘文 国中西语言与 文化研究二 究核心 , 直至今日仍是如此 。 语义研究相当滞 后 , 以英语而言 , 第一部词典约翰逊的英语 词典出现在 十八世纪中年 , 第一部 同义词典的 哪 刃刀少刀站 丑印 出现在十九世纪初年 。 与 之相反 , 中国的语言研究传统可说是一种语 义和语用相结合

7、的传统 。 中国最早的同义词 典尔雅的出现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公元前 五到三世纪 , 第一部方言同义词词典方言 出现在西汉末 公元一世纪 , 第一部以形编 排的大字典 说文解字在公元年面世 , 第一部语源学词典 释名也是东汉 的著作 公元二世纪 。 而文史哲不分的传统使语言 的研究始终结合实用 , 不曾走上为研究而研 究的道路 。 西方的研究传统是以语法学为中 心 , 旁涉语音学 、修辞学、正字法 而中国的研 究传统是以训话学为中心 , 带动文字学 、音韵 学 、辞章学。 语法学以形为主 , 容易导致形式 化和形式主义 训沽学以义为主 , 始终脱离不 了语境和文化 。 困扰西方语言学家的始终是 要

8、不要渗人语义以及怎样渗入问题 , 而使中 国当代语言学 家伤脑筋的则是如何与 西方 “接轨”, 走向形式化的问题 。 造成这一差别的根本原因 造成这一差别有许多原因 , 包括心理上 的 、文化上 的、历 史上 的等等 , 但最直接的原 因恐怕是汉字的特殊性 。 汉字是一种直接表 义 的文字 , 无需经过西方语言那种以音表义 、 再以形记音的抽象思维过程 , 这一不同对两 者的思维方式有深刻的影响 。 这本身也是语 言对文化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的一个例证 。 关于语文学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语言研究传统一向关注语义 问题 , 而语义又常同经典文献的解读联系在 一起 , 所谓 “ 读九经自考文始 , 考

9、文自知音始 ” 清代顾炎武语 , 这同西方历史上以研究书 面语 、 解读古代文献为主的语文学有共 同之 处 。 于是人们也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口 吻 , 把马 氏文通之前的汉语研究一律称之 为 “ 语文 学 ”, 认 为是一种 “ 前科学 ”, 只是从 马氏文通起 , 中国才有了语言学 。这是我们 不能同意的 。 第一 , 如果研究 书面语 、 以解读文献为 主的研究 叫语文学 , 那么马氏文通也没有 跳出这个藩篱 , 甚至号称第一本 白话文法的 作者黎锦熙所研究的也 只是书面的白话文 , 另两位语法大家王力 、 吕叔湘的名著都是以 书面语为主 王主要研究红楼梦 , 吕著古今 并重 , 有大

10、量文言文的例子 。 真正以研究口 语为标榜的始于年廖庶谦的口语文 法 。 如果只有研究口语的才叫语言学 , 那是 否意味着中国 “ 语言学 ”的诞生 比马氏文通 还要晚半个世纪要说红楼梦等代表的是 “ 当时的口语 ”, 则左传 、 史记等何尝不是 “ 当时的口语 ” 第二 , 中西语言研究的传统如此不同 , 我 们恐怕不能以西方的标准为中国的研究下定 义 。 按照西方的标准 , 中国不但没有语言学 , 恐怕也没有哲学 、没有文学, 没有所有现代西 方意义上的学科 。 当然也没有 “语文学”, 还 不如干脆用我们 自己的 “ 训话学 ” 本世纪以来的语言文化结合研究 马 氏文通诞生 , 标志着中

11、国语言研究 进入了 “ 现代 ”期, 同时纳人了世界学术 的共 同轨道 。在语言学 上 , 表现为形式化方向成为 语言研究的主流 , 其中最显著的是音韵学与 语法学 。 音韵学由于引进了西方的语音学以 及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 , 其面貌与 传统音韵相 比出现了根本的变化语法学则 从无到有 , 一跃成为语言研究 的核心这一事 实本身就是西方语言学影响的结果其他领 域如实验语音学 , 代表作为赵元任年的 中国字调的实验研究和刘复年的四 声实验录方言学 , 代表作为赵元任年 的现代吴语的研究 。 在语法研究上 , 一百 年来 , 汉语始终在 “ 模仿 ”和“ 结合 ”的路上 摸 爬滚打 , 可

12、说至今 尚未找到适合汉语 自己的 道路 。 一百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经过了三个 阶段第一阶段有三十多年 , 从世纪之交到三 十年代中叶 , 是引进西方语法体系的阶段 , 以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年外国语言丈学研究 第期 马氏文通和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为代 表 其他重要著作还有章士钊中等国文典 、刘 复 中国文法通论 、金兆 梓 国文法之研究 、 陈承泽国文法草 创 、杨树 达高等国文法等 第二阶段也有三十多年 , 从王力发表于 年 的中国文法学初探到文

13、化大革命前后 , 是引进欧洲语言学理论的阶段 , 其中五十年 代以前主要是西欧 的语言学 , 房德里耶斯和 叶斯柏森的影响最大 , 代表作是 中国语法学 史上著名的三大家的著作吕叔湘 的中国文 法 要略 、 王力 的中国 现代 语法 , 和中国语法理论 ,、 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其他还有王 力中国语 法 纲 要 、 吕叔 湘语法 学 习 、 张 志 公 连载于年月 到 年月语文 学习上 的汉语语法常 识等 , 这几本书加上黎锦熙和下面提到的丁 声树的书 , 是五十年代制定 “ 暂拟体系 ” 的主 要依据方光煮和陈望道则引进了索绪尔的 学说最早运用结构主义思想 的是陆志韦发 表于年的北京话单音词词

14、汇序 。 五 十年代后 主要是苏联语言学代表作为龙果 夫年 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和陆宗达 、 俞敏年的现代汉语语法上 , 意识 形态 的力量很强美国结构主义则是偷偷地 传了进来 , 其代表作是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 语法讲话 。 第三阶段是文革后这二十多年 , 其 中前十来年基本是美国结构主义 的一统天 下 , 后十几年则是百花齐放的阶段 , 国外 的各 种理论在国内都有反映 , 其中乔姆斯基的影 响无疑最大 , 近年来韩礼德的影响也不可小 看 , 但主要是在英语界 。 以上是对应于国际上主流语言学 的语言 研究状况 , 可说是汉语的主流语言研究 。 由于 汉语 的特殊性 , 国内语言学家没有像西方

15、许 多学者那样 的走纯形式化道路 , 语义的情结 始终挥之不去 。 但对文化和语义 的关注比起 传统研究来 , 无可否认地要弱 了许多 , 尤其是 五十年代引进 了苏联语言学与美国结构主义 以后 。 因而引起了八十年代中期后 的文化语 言学反拨 。 下面着重谈谈马氏文通以后 国内语言 结合文化的研究 。 汉语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尽 管是传统汉语研究 的本色 , 以训话学为中心 的小学研究就与古代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 小 学研究的 目的是 “ 通 经致用 ”, 这就势必使语 言研究与经典 中包含的哲学 、历史、文学 等产 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 但是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 局限 , 这种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往

16、往停留在就 文献论文献或一字一句的得失上 。 即使到了 语言和考据均臻顶峰的清代乾嘉时期 , 语言 研究对文化 的贡献还是停留在文献本身 , 其 成就主要体现在证伪 、补佚、订讹上。 真正从 语言材料来 自觉地研究文化可说开始于二十 世纪初 , 可说是受到了西方哲学 、人 类学 、 社 会学 、政治 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 , 其对文 化的关注比传统时期要直接和 自觉 。 二十世 纪的汉语与文化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包括前五十年 , 主要受到西方人类 学的影响 , 在 中国的表现特色是 “ 以语证史 ”, 也有一些语言与文化的专题研究 。 年甲 骨文的发现为汉语汉文化的研究注进 了丰富 的新鲜血掖 , 孙治让 、梁 启超和王国维最早运 用 甲骨文材料来研究历史 , 梁启超又第一个 提 出了 “ 语原 ”, 即语言文字反映社会文化的 理论 , 说 “ 冥想先民生活之程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