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0365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579 大小:9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ppt(5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华师名鼎教育 张文修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考情分析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试卷结构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

2、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内容简介 本章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教育基本理论、义 务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 、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 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有关教 育目的的理论,对于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应重点识记。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

3、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涵义;2教育的属性;3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 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 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4、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真题:考察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 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真题示例: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职业教育 【答案】A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 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

5、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真题示例: 教育活动中最直接的教育者是( ) A学生 B学校教师 C教材 D教材编写者 【答案】B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 的质的规定性 辨析题: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 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

6、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 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 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具备社会性,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 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

7、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真题示例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体现教育的( ) A 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阶级性 【答案】A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

8、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 起源说认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3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米

9、丁斯基、凯洛夫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 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真题示例: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D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两个时期。 (1)奴隶社会教育 中国夏、商、西周

10、: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西方古希腊教育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学习内容主要是“ 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称之为“五项竞技”。 雅典学习内容主要为读、写 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方面。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是雅典教育的显著特点。 真题示例 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 A 雅典教育 B 斯巴达教育 C世俗教育 D骑士教育 【答案】A

1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封建社会教育 中国 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西方 西方封建社会,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其中教会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教士和僧侣,内容为神学和七艺;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内容是效 忠领主的品质。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

12、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 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

13、代化。 真题示例 1、当今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是(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民主化 C教育国际化 D教育制度化 【答案】A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真题示例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首先排除A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属于古代社会的教育,都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14、情况 ,因为奴隶社会早于封建社会,故选择B。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 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教育

15、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 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真题示例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 荀子 D墨子 【答案】A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 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补充:学记中常考的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