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0294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 13.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3.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等三角形1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及对应部分的关系。由于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所以理解 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 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其性质 3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与对应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全等三角形表示方法; 2)、会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 3)、掌握全

2、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 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和价值目标: 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实验法. 【学法分析】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的学习方式,自觉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具准备】 三角形模板、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一、创 设 情 境,引 入 新 课 提问:我有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摔成了两块。(如图)需要照原样再配一块,是不是一定要把两块碎片都带到玻璃店去?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的主张: 、主张带两块的. 、主张带一块的(但不能确定带哪一块)。 教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不要求作答) 教师:回答这个问题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下面,先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引入新课:全等三角形 此设问和生活相联系,引起了学生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4、。 二、自 主 探 索,发 现 新 知 (一)全等形的概念 1、观察下面几组图形,它们具有什么特征? (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2、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3、观察:利用多媒体演示 把一块样板按在纸板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的纸板和样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吗?把纸板和裁得的样板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吗?从同一张底片冲冼出来的两张照片上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吗? 4、直接给出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congruent figures). 练习:用三角形模板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 _A_B_C_D_E_F从学生熟悉图形和例子引出全等形的概念,可以排除学生对几

5、何的畏难心里,增强他们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重合”这个概念,使全等形概念的引入显得非常自然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二、自 主 探 索,发 现 新 知 提问:a、如果把DEF放到ABC上,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吗?(可以重合) b、可以重合的三角形是什么形? (全等形或全等三角形) 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二)讲解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 EBF CA D1、观察图形思考: 当ABC 与DEF 重合时 与顶点A重合的点是哪个点? 与A重合的角是哪个角? 与边AB重合的边是哪条边? 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到一起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6、;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2、根据上图完成下面的填空: 重合部分 名称 是否相等,说明理由 顶点B与顶点 顶点C与顶点 边AC与边 边BC与边 与 B与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上图,ABC全等于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直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四)全等的表示方法: 看书P.91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用“”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如上图可

7、表示为ABCDEF) 通过此练习及时巩固全等形的概念,同时也为后面的内容提供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及时给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接着又通过提问,完成表格,让学 生及时得到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强调全等符号的书写。 边写边强调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思考:P.91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 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练习:分别指出下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几何画板演示 (1)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

8、中的一个沿一边所在的直线移动,观察移动过程中两个三角形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 (2)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以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翻折180度,观察翻折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给出组合图形,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 (3)将重合的两块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以某一个顶点为中心旋转180度,说出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 总结常用的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 方法(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方法(2)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方法(3)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方法(4)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

9、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方法(5) 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DEBCA(巩固练习) 如图, ABD EBC 1、请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2、如果AB=3cm,BC=5cm, 求BE、BD的长. 变式:如果AB=3cm,DE=2cm,求BC的长 本课难点是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所以就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全等变换”中的平移变 换,动态的实现全等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沿一边所在的直线移动。运用翻折变换,将全等的三角形沿一边所在的直线在空间翻折180度;运用旋转变换,将全等 的三角形以某个顶点为中心旋转180度,观察在

10、旋转过程中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通过以上三种变换,一方面明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另一 方面能够准确的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顶点、对应角。 及时地归纳小结,帮助学生积累下经验,使学生认知结构得到同化和顺应,经建构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该练习是一道综合题,可检测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及时反馈,从而利于教学的调整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意 图 四、归 纳 小 结,思 维 拓 展 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主要研究的内容: 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表

11、示方法:ABCDEF(对应点要写在对应位置上)。 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注意: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思维拓展: 1、说一说:三角形玻璃是不是一定要把两块碎片都带到玻璃店去? 2、猜一猜:如图,下面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3、想一想: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从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进行简练的小结,帮助学生将新知识顺利地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课堂积极表现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觉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完成目标, 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1、看书P.90-91。 2、做P.92,习题13.1的1、2、3、4题。 3、预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