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上课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896783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景诗上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写景诗上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写景诗上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写景诗上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写景诗上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景诗上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景诗上课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写景诗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习目标: 1.了解景物描写类诗歌命题角度与 答题思路。 2.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2.这首诗有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4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 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绘景、析景、明情 【命题揭秘】 在高考中,鉴赏写景诗主要有以下几种提 问形式: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 这首诗描写了东风、岭上晴

2、 云、枝头初日、含笑的野桃 、短竹篱、摇曳的溪柳、清 澈的沙水等景物,这些景物 清新明媚、富有生机。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清新明丽、生机勃勃原 野春景图。在这春风吹拂、雨过天晴的早 上,山岭上笼罩着洁白的云朵,太阳初升 挂在树梢,矮矮的竹篱旁,盛开着桃花, 清清的沙溪上,柳树摇曳,山间农民正在 春耕,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如此清新明 媚,春意盎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农村 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步: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 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

3、: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 情感。 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 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当堂练习 学案141吴松道中 问题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问题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 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 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 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 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 、孤寂之感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

4、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 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 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那几幅画面?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 古槎横流、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 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 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写景类诗歌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 的

5、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 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 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 景象?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 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 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 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2)诗的后两句表 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 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 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 ,显示必胜的信心。 作业 优化设计183页 北 陂杏花东栏梨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