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1 例__116614_5674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9678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1 例__116614_5674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医结合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1 例__116614_5674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1 例__116614_567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1 例__116614_567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1例 郭艳珍 张治业 高晓会 高 珂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471003) 摘 要: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活血解毒法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 法:全部病例均采用联合化疗配合中药口服治疗, 2个疗程以上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除尿素氮外,血红蛋白 ,M 蛋白,血钙,血沉,骨 髓中浆细胞比例均见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 髓瘤能提高临床疗效。 主题词:骨髓肿瘤?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气药? 治疗应用 活血祛瘀剂? 治疗应用 环 磷酰胺? 治疗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2、)是 单克隆桨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约占恶性肿瘤的 1% ,占恶性血液病的10%左右,近年来发病率有 增多趋势1。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 中西医结合治疗MM 3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 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均 参照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2 确诊为MM。其 中IgG型23例, IgA型6例, IgM型1例,未分泌 型1例, 6例I期, 6例 期A组, 1例 期B组, 13例 期A组, 5例 期B组;其中男21例,女 10例;年龄3873岁,平均57岁;病程219个 月,平均8个月;初治患者13例,复治患者18例。 检测项目包括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M蛋白

3、定 量、 血沉、 血尿酸、 尿素氮、 血钙、 骨髓桨细胞比例 等。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初治,高龄或体质虚 弱者选用M P方案 , ( 马法兰4mg,每天2次口 服。 强的松3045mg每天1次口服,共 7d )或 M 2方案(卡氮芥62. 5mg,环磷酰胺 600mg第1d 静脉滴注,马法兰8mg第15d,强的松30mg第 1 7d 口服,长春新碱2mg第21 d,静脉滴注)化 疗;复发或难治者选用VAD方案(长春新碱0. 5mg ,阿霉素10mg持续24h静脉滴注 第14d, 地塞米松40mg第14d,第912d,第1721d 口服)化疗,间歇3周重复或交替。 中药治疗:方药组成:生黄芪、

4、 生熟地、 仙鹤 草、 虎杖、 白花蛇舌草各30g,山萸肉、 菟丝子、 女 贞子各15g,杜仲、续断、 丹参、 红花、 枳壳各10g, 益母草20g。每天1剂浓煎,分2次服。 疗效标准 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 直接指标: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 50%以上;浆细胞肿瘤两个最大直径之积缩小 50%以上;溶骨性损害再钙化。 骨髓中浆细胞 减少80%以上或降至 2. 982mmol)降至正常;血尿素氮 (10. 71 mmol)降至正常;日常生活自理状况 改善两级以上。 部分缓解:直接指标至少有1项和? 或间接指 标至少有两项达到要求。进步:下列各项至少有1 项合乎条件者:只有1项直接指标

5、达到要求; 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20%50%; 浆细胞肿瘤缩小20%50%;至少有两项间 接指标达到要求。 无效:异常值均未达到进步要求 和只有1项间接指标达到要求。 治疗结果 31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9 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 4%。31例患者治疗 过程中有6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2例肠道感染, 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25. 8%。治疗前后实验室 检查结果的对比(见表 1) 表1 31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检验的对比(x s) 血红蛋白 (g?L) M蛋白 (g?L) 血钙 (mmol?L) 桨细胞比例 (% ) 血沉 (mm?h) 尿素氮 (mmol?L) 治疗前 68 .

6、0 31. 6 61 . 3 13. 4 3 . 61 0. 52 46 13 165. 2 34. 2 11. 2 2. 4 治疗后 92 . 2 11. 5 30 . 6 12. 3 2 . 13 0. 29 18 24 30 . 5 15. 1 6. 51. 2 除尿素氮外其它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见显著性差异P 0. 05 讨 论 本病位主要在肾,因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失养,肾气虚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 机体,气血运行不畅,瘀毒搏结,痹阻经络,强脉筋 094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6期 骨失于濡养发为本病,故治疗应 “标本兼顾、 扶正 祛邪”,以益肾健脾,解毒化瘀为大法,随证酌情

7、加 减3。本组患者采用的方剂重在补肾、 活血和解 毒。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萸肉、 女贞子、 菟丝子等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抗肿瘤作 用;丹参、 虎杖、 益母草等具有抗凝、 抑制血小板粘 附、 聚集、 改善血液粘滞度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对化 疗的耐受性,使化疗得以顺利进行,可降低感染 率,从而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候建.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中华血液学 杂志. 2000; 21(11)567568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 版社, 19983733

8、79 3 董 筠.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 观察.中医药学报, 1998; 63435 (收稿2004212230;修回20052012 03) 健脾理气中药结合介入治疗乳腺癌肝转移40例 蔡 永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472000) 李小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科(200032) 摘 要:目的:研究健脾理气中药配合介入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采 用中药(黄芪、 白术、 茯苓、 八月扎等)治疗,所有患者均配合介入治疗。结果:总 有效率40% , 1, 2, 3年生存率为62. 24%、31. 12%、10. 37%。治疗临床总有效 改善率87. 5% (3

9、5?40),体力状况改善有效1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0例,明 显减轻10例。提示:中药可显著改善乳腺癌介入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对于不 宜手术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健脾理气中药联合介入治疗方案值得提倡。 主题词:乳腺肿瘤? 中医药疗法 肿瘤转移? 中医药疗法 补气药? 治疗应用 理气药? 治疗应用 乳腺癌肝转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乳腺癌 预后较重要的因素,但因为其对化疗反应差,文献 报道乳腺癌肝转移的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 1年 生存率仅为23. 4%。如何提高乳腺癌肝转移的治 疗效果,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讨。 本文 旨在通过分析乳腺癌肝转移病人中西医结合治疗 的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进一步

10、总结分析。 临床资料 19952000年我院和复旦大学 附属肿瘤医院收治乳腺癌术后肝转移60例,全部 为女性,其中介入治疗40例纳入该研究。40例患 者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55.5岁。其中浸润 性导管癌37例,单纯癌2例,腺癌1例, ER阳性 16例, 33例手术时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9例淋 巴结转移数目超过3个,激素受体测定PR阳性 14例,N EU阳性5例,激素受体不明15例。肝脏 转移根据病史、 临床症状与体征、B超、CT等影像 学检查作出诊断,其中38例经细针肝穿刺细胞病 理学证实。肝内单个转移10例,单叶多发转移4 例,左右二叶转移26例。根据Gennari等提出的 转移性肝癌

11、分期法, 1 ? 期4例, 期5例, 期 15例,? 期16例。原发灶治疗同时出现肝转移1 例, 1年、2年、3年内出现肝转移分别为10例、15 例、5例, 9例出现肝转移时间超过3年以上。40 例患者发现肝转移时均伴有乏力、 纳差、 低热、 右 上腹部胀或痛等症状。所有患者治疗时均满足以 下条件 : (1) Karnofosky评分80分 ; (2) 无明显 黄疸、 腹水、 恶液质 ; (3) 肝功能基本正常。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黄芪30g,党参、 蛇舌 草、 白术、 茯苓各20g,蛇六谷15g,八月扎12g,青 皮、 陈皮、 桔核、 荔核、 鸡内金各10g,伴肝区痛者 加延胡索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2次温服,在 介入治疗前后持续服用。 肝转移灶介入治疗一般采用Seldinger法,经 股动脉穿刺送入5FRH导管或Cobra导管,先行 194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