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9652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0课的内容,其主要讲述邓小平如何逐步成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问题,以及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本课在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2、2)清楚中共当代几次重大的党代会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2)利用领导人的图像,让学生了解他们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中国

3、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春天的故事并展示歌词教师提问: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学生回答: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教师补充: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形成过程。2.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形成和发

4、展的历程。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展示史料在粉碎了“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仍然存在着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阻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另一方面,极少数“四人帮”的党羽,利用中国共产党发扬民主的机会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困难,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在这样两种思想倾向的影响下,造成了一部分青年思想混乱。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

5、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教师: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什么?学生:四项基本原则。教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什么?学生: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史料1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胡耀邦在会上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政治报告。史料2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6、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教师:在两次会议中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师:史料2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学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教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学生1:中共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生2: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为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

7、则,坚持改革开放。教师补充:(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3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1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大大

8、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重要讲话,不仅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史料2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加紧解决。教师: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邓小平南方谈话有什么影响?学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

9、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史料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会场。教师: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教师: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延伸: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1.1935年遵义会议:以毛泽东为核心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3.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江泽民为核心小结: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目标导学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

10、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教师: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目标导学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

11、会上作报告。史料2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摘自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教师:中共十七大上把哪一思想写进党章?学生:科学发展观。目标导学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教师:中共十八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1)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2)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对新的

12、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4)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作用。经过一系列党代会的探索,基本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课堂总结教学反思这一节课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采用多种角度,多层次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课本和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对课堂学习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以便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更知道所以然。一方面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另一方面通过复习回顾上一单元内容强调伟大转折的来源。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