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9646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18 新时期的外交同步测试 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的外交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选择题1它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次重要外交实践,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它”是指()A亚太经合组织B上海合作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东南亚国家联盟2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旨在()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和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321世纪,我国外交方面的新建树主要有()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多次参加联合国的活动达成“上海共识” 签订中日两国

2、邦交正常化的协定ABCD 4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模式5下列中国外交政策或方针提出或实施的先后顺序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西方国家的正常关系不结盟政策ABCD 能力题一、选择题1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提出

3、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BCD2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3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同苏联、蒙古、越南、老挝、韩国等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订了边境地区加强军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协定。这些外交举

4、措的基本出发点是()A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B实行不结盟政策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的周边环境42015年1月8日至9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五年合作规划、论坛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成果文件。这次“主场外交”盛会反映出()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5近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

5、国家主席出席APEC会议、中国维和部队赴达尔富尔维和。以上说明新时期的中国()注重与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主动谋求在全球的利益ABCD 二、材料题1.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就好像他们从月球上或从火星上来

6、的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材料三我们一贯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支持联合国在涉及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队、警察和军事官员3000多人次。沈国放我们为和平而来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什么原则?(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并列举20世纪70年代其他两项重大外交成就。(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扼要介绍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宗旨以及主要的外交政策或活动。 提升题一、选择题1北京奥运会开幕,全球几十亿电视观众聆听孔子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三种字体的巨

7、大汉字“和”依次呈现。上述材料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外交政策的宗旨A BC D2主题为“对话合作,互利共赢”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将坚持同亚洲国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继续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互利合作,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参与亚欧会议进程,为推进亚欧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这表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A BC D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同时见证了西方的衰落和东

8、方的成功。从新闻标题或电视屏幕上可以看到,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下列最能反映北京在国际事务中的显赫地位的是()A1919年拒绝在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巴黎和约上签字B1945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C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成功赢得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及获得世卫总干事职位二、材料题1.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声明宣布: “自本声明公布之

9、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材料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来华进行“迎春之旅”。28日,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日中关系除了和平友好之外,而别无其他选择。日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获得了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地位,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力量能够为亚洲及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把眼光放在两国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利益上,并且努力使其扩大。30日,他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用饱蘸墨汁的中国毛笔写了四个大字温故创新。(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日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两国“所存

10、在的共同利益”是什么?从中日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来看,你认为“温故创新”有何寓意?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据“由中俄两国始创、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等信息分析可知,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符合题意,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亚太经合组织不是民间组织,排除B;我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排除D。3.【答案】A 【解析】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是在20世纪70年代。 4.【答案】B 【解析】由周边区域国家组织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A不符合题意,C、D表述错误。 5.【答案】B 【解

11、析】首次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于建国之初,提出于六七十年代,提出于改革开放时期,故选B。 能力题一、选择题1.【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79年以来”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外交政策。故排除含的A、C两项,而的表述又符合1979年后的外交政策。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1950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却发生了逆转,1969年双方更是发生了直

12、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敌人之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和俄罗斯都希望构建一个平等的和谐的世界政治格局,两国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对俄罗斯的称呼应该是“伙伴之声”。 3.【答案】D 【解析】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转变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根本出发点。4.【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提到的会议是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体现了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故选D项;其它各项表述与题意无关。5.【答案】A 【解析】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说法错误。二、材料题1.【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13、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的建交。(3)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不结盟外交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20世纪50年代、70年代以及80年代以来的外交政策或成就。第(1)问由材料内容判断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由时间及描绘的中国与会的影响分析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并据此回答20世纪70年代其他两项成就。第(3)问注意分析宗旨,由支持联合国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及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分析,此时的外交政策及活动结合教材回答,注意从大处着眼,不要过细。 提升题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独立自主是我国外

14、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均符合,在材料中没有反映。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胡锦涛的讲话阐明了中国与亚欧国家之间的外交政策,由亚欧首脑会议的主题及讲话内容可知正确,是指当前的国际环境,符合谈话的背景。表述有误,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答案】D【解析】首先排除A项,拒绝签字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B、C两项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突出作用及贡献。通过对比,D项更符合要求。二、材料题1.【答案】(1)变化:结束敌对状态,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民心所向;经济发展的需要。(2)共同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国力的需要。寓意:以史为鉴,建立新型合作关系。【解析】本题考查中日关系,解题关键一是要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