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89636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分类别,明特征。 一、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的形象): (偏重抒情的诗歌) 如李清照声声慢 杜甫登高 2、作者描写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如江雪孔雀东南飞琵琶行 木兰辞氓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 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 我形象的塑造。 在叙事诗中,诗人是 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 ,委婉含蓄地表达自 己的性格、志气、情 感或思想观念。 二、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 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三、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

2、法 人物形象特征:写了谁?有何特征?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 人物形象描摹:这些特征的依据是什么? 弄清诗歌人物形象三要点 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即:分析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所寄喻 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思维切入点 步骤一: 形象概括 这首诗(词 )塑造了( 描绘了)一 个 处境际遇 + 思想性格 + 身份类属 的形象 1、思想品格包括:外貌、语言、行动 、心理 2、身份属性:游子、思妇、迁客、骚 人、戍边将士、隐士 补充理解 例(1) 简析下面这首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菩萨蛮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3、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絮 飞,离人犹未归。 1、处境际遇: 2、思想品格: 3、身份属性:思妇 寂寞惆怅,思念丈夫, 切盼夫归。 独守空闺 分析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独守空闺,思 念丈夫,切盼夫归,寂寞惆怅的思妇形 象。 (注意答案要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处 境际遇,二是思想性格特征,三是身份 属性。) 如何正确分析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方法一:关注意象方法一:关注意象 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他人的评述 ) 1、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 、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烘托作用 。 2、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意象) 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意象)所承载的 思想感情。 分析诗词

4、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分析诗词对人物的正面描写:语语 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细节描写等。细节描写等。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在组织答案时,要在组织答案时,要把把 对人物的形象化描写转换为对人对人物的形象化描写转换为对人 物性格、志向、情趣的概括。物性格、志向、情趣的概括。 可以:外在形貌特征可以:外在形貌特征+ +内在品质内在品质 方法二方法二: 方法三:方法三:知人论事,关注背景知人论事,关注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 ,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要特别注意注释、 题目等

5、题目等 ,做到合理联想。 【特别注意特别注意】“知人论世”就是把握诗人 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时代 背景)和个人处境(生活状态,如是春风 得意还是受挫遭贬等)。 小结: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 角度入手分析。 3、关注意象,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 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 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 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注解、典故和关键语句(表露人 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

6、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 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 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 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 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 表现出诗人的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这首诗刻画了一位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 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步骤一)诗人只 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 东山。(步骤二)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步骤三) (2012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 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 提问: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