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治疗2型糖尿病86 例 疗效分析__a03123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9625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6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 治疗2型糖尿病86 例 疗效分析__a0312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西医结合 治疗2型糖尿病86 例 疗效分析__a0312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 治疗2型糖尿病86 例 疗效分析__a0312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 治疗2型糖尿病86 例 疗效分析__a0312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医学杂志2 007 年第23卷第 12期 1 9 2 1 中 医 中 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型糖尿病 86 例疗效分析 曾春苑谢伟坚 摘要目 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1 65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 治疗 组86例,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 以中药 协定处方消渴汤加减结 合西药二甲双孤与毗格列酮治疗; 对照组79例, 采 用西药 二甲双孤与毗格列酮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30d 。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 有效38例, 无效3 例, 总有效率 %. 5 %; 对照组显效33例, 有效35例, 无效n例, 总有效率86. 1 %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

2、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5) , 具有可比 性。 1 .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即中 药协定处方消渴汤加减结合西药二甲双肌与毗格列 酮治疗。 中医疗法以益气养阴、 活血生津为治疗原则。 协定处方消渴汤组成: 生地黄309 、 黄蔑309 、 葛根 3 0 9 、 山 药1 0 9 、 佛手1 0 9 、 知母1 0 9 、 天花粉2 0 9 、 丹 参1 5 9 、 桃仁1 0 9 、 山 英肉1 0 9 。 加 减: 实 热 甚加生 石 膏3 0 9 ; 口 渴甚加麦冬2 0 9 ; 大 便秘结加大黄1 0 9 ; 脾 虚便塘加陈皮5 9 , 去生地黄和天花粉;

3、 尿多混浊加益 智仁1 0 9 、 桑缥峭1 0 9 ; 血脂高加山 植1 0 9 、 虎杖1 0 9 ; 胸闷 心 悸、 舌质 痕紫 加人 参rog 、 川芍rog; 肝 气郁 结 加柴 胡1 0 9 、 白 芍1 0 9 ; 肢 体 麻木 加 威 灵仙1 5 9 、 野 木 瓜159 ; 失眠多 梦加 灵芝 草109 、 女 贞 子1 5 9;发 疮 疡者加 蒲公英109 、 地丁109 。 每日1 剂, 水煎早、 晚 温服。 西 药治 疗用 二甲 双肌0. 5 9 , 每日3 次, 饭后服; 毗 格列酮巧m g , 每日1 次, 饭后服。 对照 组以 西药二 甲双肌及毗格列酮治疗, 用法

4、用量同治疗组。两组均 以3 o d 为1 个疗程, 均予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 治疗 前l d 、 治疗第巧天、 治疗后第31天分别化验空腹血 糖和餐后Z h 血糖, 同时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 良反应情况。 1 . 3 疗效标准 根据 中 药新药治疗消渴( 糖尿病) 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显效: 空腹血糖 7. 0 m m ol /L, 餐后Z h 血糖 8. 3 m m ol/ L , 三多症状消 失。 有效: 空腹血糖 8. 3 m m ol/ L , 餐后Z h 血糖 10m m ol /L, 三多 症 状明 显改善。 无效: 空 腹血糖、 餐 后 Z h 血糖均未达到上述标准, 三

5、多症状改善不明显3j 。 1 .4 统计学方法 临床疗效比 较采用扩检验。 2 结果 2 . 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 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 组 高, 差 异 有 显著 性( x , 二 5 .83, p 0. 0 5 ) 。 表 1 组别例数 两组临床疗效比 较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 ) .、dll : 行0衬0 9R j.1 勺.二 0011 内J月、 勺内、 4内j 69 Rll 治疗组 对照组 作者单位: 514500 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内 科门诊 ( 曾春苑) ; 514500 广东省兴宁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 谢伟坚) 2. 2 症状改善比 较 治疗组除糖尿病本身的症状,

6、即 多食、 多饮、 多尿、 消瘦得到改善外, 伴随的头晕腰酸、 口 干口 渴、 疲倦乏力、 虚汗气短、 胸闷肋痛、 便结尿浊、 失眠多梦等症状均有不同 程度的改善, 而对照组除糖 尿病本身症状改善外, 其伴随症状的改善不明显。 1 9 2 2 实用医学杂志2 007 年第23卷第 12期 2. 3 不良 反应比 较 用药30d 内, 两组均未出现低 血糖反应。 服药期间对照组有9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 肠道反应, 如恶心、 腹胀、 多气、 腹痛、 腹泻等, 而治疗 组仅有3 例出现上述不良 反应, 且症状较轻微, 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不良 反应减轻。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

7、谢内分泌病。分为1 型糖 尿病( p 细胞毁坏, 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必须依赖 胰岛素治疗为主) 、 2 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和( 或) 胰 岛 素 分泌障 碍 、 特 殊型 糖尿 病和 妊 娠 糖尿 病等4 型。 2 型糖尿病的特征为: ( 1) 起病较慢; ( 2)典型病例见于成 人中老年, 偶见于幼儿; ( 3)血浆胰岛素水平仅相对性 降低, 且在糖刺激后, 呈延迟释放, 有时肥胖病人空腹 血浆胰岛素基值可偏高, 糖刺激后胰岛素亦高于正常 人, 但比 相同体重的非糖尿病肥胖者为低; ( 4)遗传因 素亦为重要诱因, 但H LA 属阴 性; ( 5 ) ICA呈阴 性; ( 6) 胰岛

8、 素效应往往甚差; ( 7) 常用口 服抗糖尿病药物, 一 般可以 控制血糖。本研究选用的双肌类降糖药二甲双 肌和 胰岛 素增敏剂毗 格列酮, 均是饭后口 服, 服用方 便, 疗效良 好, 副 作用少工“ J 。 对于2 型糖尿病的 治疗, 除予宣传教育、 饮食治疗、 运动锻炼、 防治慢性并发症 之外, 应用西药治疗或中 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v 。 阴虚燥热为其主要 病机。 一般来说, 阴虚为本, 而燥热为标, 但两者往往 互为因果, 燥热甚则阴愈虚, 阴愈虚则燥热愈甚, 迁延 日 久, 阴虚及阳, 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 甚至变症 百出。 阴虚燥热, 津亏液少, 血行不畅

9、; 阴虚气耗, 气阴 两虚, 气虚则血运乏力; 阴虚及阳, 阴阳俱虚, 阳虚则 寒, 寒凝血滞。以 上三层病理变化, 均可导 致血 痪, 故 疲血是消渴病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也是导致糖尿病 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笔者据益气养阴、 化癖生津为主 要原则组方, 用协定处方消渴汤治疗2 型糖尿病。方 中以生地黄为君, 补益肝肾以培先天, 并滋阴清热、 生 津止渴; 黄蔑、 葛根助生地黄生津止渴, 补脾气、 助运 化以固后天为臣。 君臣配伍能益气养血护阴以祛痪血 之源; 佐以山药、 佛手健脾胃; 知母、 天花粉泄热以养 阴, 使之阳 升而阴 应; 丹参、 桃仁活血化痕; 山英肉酸 性收敛、 封固肾 关。

10、 诸药合用, 补虚泻实, 固 本祛邪, 共 奏益气养阴、 化窟生津之功效。 中西医结合为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具体表现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西医的微观相结 合, 取长补短, 提高了糖尿病的疗效sj 。 笔者的临床实 践证明, 中 西医 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 既能提高 疗效, 又能防治并发症, 还能减轻西药副作用, 优于单纯西 药治疗, 值得不断探索和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陈 燕铭, 曾 龙骤. 糖尿病肾 病的 早期诊断与治疗 J . 新医学, 2 0()2 , 3 3 ( 4 ) : 2 3 4 一 2 3 5 . 【 2 陈 颧 珠.实用内 科学 【 M .H版 北京:人民 卫

11、生出 版 社, 2 001: 9 44一 9 7 9. 3 陈慧, 中西医结合治疗2 型糖尿病60例 J . 中国临床医生, 2 006 , 3 4 ( 9 ) : 5 1 一 5 2 . 4 余波, 陈卫, 陈利君, 等. 二甲 双肌对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的 疗 效 及 安 全 性J . 实 用医 学杂 志, 2005 , 21(9 ) : 9 69 一 9 70. 5 陈 新谦, 金有豫, 汤光. 新编药物学 仁 M . 巧版. 北京: 人民 卫 生出 版社, 2 003 : 6 1 7. 6 农文忠, 郑培衡, 农为民, 等. 毗 格列酮和 拜糖平治疗2 型糖尿 病 的 疗 效比 较 J

12、 .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 00 5 , 2 1 ( 1 2 ) : 1 3 4 6 一 1 3 4 5 . 【 7 张 伯臾. 中 医内 科学【 M . 上海: 上海 科学技 术出 版社, 1 9 85: 2 4 9 一 2 5 3 . 【 5 陈 艳, 王国忠 糖尿病防治2 00问 M . 北京: 金盾出 版社, 1 9 9 1 :1 1 1 一 1 1 4 . ( 收 稿: 2 007 一 0 2 一 2 6 ) 以左上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1 例 徐佐旭 患者男, 72岁。因 左上腹疼痛伴恶心 呕吐16h 来诊。 患者自 诉就诊前约16h 进 食后出 现左上腹痛,

13、伴恶心、 呕吐胃内 容物 4 次, 自 服肚痛健胃 整肠丸未见好转来诊。 患者平素有胃 痛病史十 余年, 未经系统检 查治疗。 否认有高血压病、 糖尿病病史。 有 嗜 酒史三十 余年。 体格检查: 体温36, 脉 搏5 2 沙 丫 n l i n , 呼吸2 0 沙 了 m i n , 血压 1 (X)/ 70m m H g 。 神 志 清, 呈 急 性 痛 苦 病 容, 面 色 稍苍白 。 双肺呼吸 音清, 未闻 及干湿性哆 音。 心率82沙 丫 m i n , 心律整齐, 二尖瓣听 诊 区可闻及2 / 6 级收缩期柔和吹风样杂音, 作者单位: 515 0 71 广东省汕头市漆江区 人民医院

14、 无向 他处传导。 腹平软, 左上腹轻度压痛, 全腹无反跳痛,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肿大, 肠 鸣 音正常。 急诊查心电图: 常规12导 联见 V l 一 V : 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 . 1 一 0. 2 m v 。 加做V : 一 v , 导联, 见v 7 一 v : 导联s T 段抬高0. 3 一 0. s m V , 弓背向上, 拟诊急性 后壁心肌梗死, 给予相应处理。 Z h 后患者 左上腹痛缓 解, 出 现剧烈胸骨后疼痛。 查 功H 、 功H I 、 C K 、 C 称M B 、 肌钙蛋白1 均报 告增高, 确诊急性后壁心肌梗 死。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绝大 多 数位于胸骨后,

15、少数以 上腹痛来诊者, 也多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而本例 急性后壁心肌梗死以左上腹痛为首发症 状, 临床甚少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上 腹部疼痛, 伴恶心呕吐, 与迷走神经受坏 死心肌刺激和心排出 量降低, 组织灌注 不足等有关。 易被误诊为胃穿孔、 急性胃 炎、 急性胰腺炎等症, 临床医生应予以注 意。 对年龄大、 高血压病、 糖尿病、 高脂血 症等冠心病易感人群以上腹痛为首发症 状来诊, 急诊应常规查心电图以排除急 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常规12导联有V l - V , 导联R波振幅增高, 和( 或) S T 段压 低、 T 波直立者应及时加做从一 V , 导联, 以警惕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病例。单独存 在的前壁S T 段压低与后壁sT段抬高有 关, 单独的V , 一 v g 导联中s T 段抬高, 仍 可以判断为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 收稿: 2 0( 巧 一 1 2 一 2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