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875816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与对策研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 理论,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 合、统计调查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 较与东莞市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地区的 种植业发展经验,找出东莞市种植业发展中 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提出东莞市种植业发 展的方向,以进一步促进东莞市种MA的发展。 根据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影响 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四 大因素 是:( 1 ) 自 然资 源状况;( z ) 市场需求状况;( 3 ) 农业生 产技术;( 4 ) 社 会经济条件 。 受 上 述因 素影响, 农业产 业结构主要经历了 三个发展阶 段: 传统的自 给自 足农业阶段; 向 混合的多种经营农业转移

2、阶段和专业化、 现代化、 商品 化农业阶段。 农业产业发展 呈现五大趋势:( 1 ) 发展持续农业;( 2 ) 推广生态农业;( 3 ) 培育都市型农业;( 4 ) 重视 绿色农业:( 5 ) 开发 “ 三系” 、 “ 三色” 交融 农业。 此 外, 种植业呈 现多 元化的 趋势。 通过对台湾五、六十年代种植业发展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台湾种植业结构得以 合理化主要依靠以 下几方面:( 1 ) 种植业的发 展以 市场为导向; ( 2 ) 依靠科枯讲步走 内涵式发展的路子: ( 3 ) 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发展:C 4 ) 经营组织创新:( 5 ) 发挥 政府的 推动作用。 在东莞 经济快速增长

3、的 进程中, 种植业呈现出了 ( 1 ) 粮食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蔬菜种植面积持续上升,( 2 )种植业向 基地化、专业化发展,( 3 ) 农产品质量不断改 但种植业发展还存在以 下主 要问 题: ( 1 ) 大多 数农产品 质里较低; ( 2 ) 生产成本不断升高: ( 3 ) 种植结构不尽合理;( 4 ) 土地产出 率低: ( 5 ) 果蔬产品 质量安 全管理较薄弱: ( 5 ) 农产品 流通市场发育不全; ( 7 ) 农产品加工业滞后:( 8 ) 农业生产 缺乏组织化。 东莞种植业发展的思路 应为: 以 市场为导向 , 依 靠科技进步, 充分利用本 地优势, 发展产品品 质优良 的 特色

4、种植业, 最终使 东莞市 种植业实现由 城郊型向 都市型的 跨越。 促进东 莞市种植业发展的 对策与措 施如下: ( D积极推 进种UNA产业化经营: z )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 市场体系 及其管理体制; ( 3 ) 进一 步优化种植业结构;C 4 ) 提高种 植业产品的市场竞争 力; ( 5 ) 促 进农产品加工 及流通业的 发展; ( 6 ) 加强农业科技推 广 关盆词:种植业农业发展农业 产业化东莞市 1前言 1 . 1 选题的目 的 及意 义 东莞 市位于广东省中 南部, 东江 下 游, 珠江口 的 东侧。北 靠广州, 南接 深圳, 毗 邻港澳, 处在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中 间. 水、 陆

5、、 空 交通均 十分便利。 全市总 面积2 4 6 5 平方公里, 是 个不带县区的单列 地级市, 下 辖3 2 个 镇区, 常 住人口1 5 0 . 8 2 万, 还有 港 澳同 胞8 0 万 人, 海 外 侨 胞2 0 万 人 , 是升 东 省 著 名 侨 乡 之 一 w . 改 革 开 放以 来 , 东 莞 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 心, 大力发 展生产力, 充分发 挥地理人文 优势, 经 济建设和社 会各项事 业取得了 辉煌的 成就。 2 0 0 3 年, 全市国内 生 产总值9 4 7 . 5 0 亿元, 按可比 价 格 计 算, 比 上 年 增长1 8 . 饯增 长幅 度己 连 续6

6、年 保 持 在1 8 % 左 右的 水 平切 。 目 前,东 莞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 关键时期, 然而,曾 经拉开东 莞 经济快 速发展 序 幕的 种植 业却 面临 着发展的重 重困 难。 主要表现 在; 大多 数农产品 质量较低: 种植业 结构 不近合理: 生 产成本不断 提高; 土 地 产出 率 低; 农 产品 市场发 育滞后: 果蔬产品 质量安全管理较薄弱; 农产品 加工滞后。 种植 业发展几乎 成为困 扰东莞 经济 持续发展 的 个包袱, 并随 着发 展的 不断推 进, 这 个包袱 显得越来越 沉。由 农 业发 展问 题而引 发的 农业、 农民 、 农村的“ 三农”问 题企成为 社会各界

7、 关 注的 热门 恬题。 在 工业化进 程中, 究 竟该如何发展 种植 业? 这是 一个很强的 现实 性问 题. 本文的 主要目 的是, 寻 找 适宜东莞种植业发展的 有效途径, 加快种 植业发展, 进一步 促进东莞 市国民 经济持 续、 快速、稳健地增长。 1 . 2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 研究思路: 本文的 研究思 路可以由 图1 来表示。 ( 2 ) 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主要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 有关理论, 采 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统 计调查与典型 分析相结 合的 研究方法。 1- - - - - - - - - - 一甸 理论综述部分 农业发展及农

8、业产业结构变化 的规律、趋势是什么? 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的因 素有哪些? 网- - - - - - - -一 一翻 尸 一 “ - - - - - - 一 - - - - 理论逻辑: 1 、种植业发展的趋势:随经济的发展结构更加趋于多元化 z 、影响因 素: 外生因 素、内生因素 3 、促进种植业发展的手段: 通过政府干预和经营组织制度创新使内 生因素发生变化,从而促进种植业朝着理想的模式发展 分析东莞种植业发 展的现状 ( 存在的 优势劣势) 及面临 主要问题 实证分析部分: 实践中 成功的 案例分析 提出东莞种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图1 研究思路 2 1 . 3论文结构和研究的主要内 容

9、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前 言。 阐 述了 选题的目 的 和意义、 研究的 思路 和方法、 论文结构和主要结 论。 第二章农 业产业与 种植 业发展的 理论分析。 运用产业 经济学和发 展经济学的有关 理论, 分析了 产业发展变化的 规律, 影响 农业产业结构和 种植 业结 构变动的因 素。 在 此基础上, 提出了 农业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世界农业及种植业发展的 趋势。 第三章实 证分析: 台 湾工 业化过 程中 种植 业结 构的 演 化。 主要论 述了台 湾种植 业 快速发展的阶段及 其措施, 台 湾种植 业结构演化 特点、 原因 及 其对东 莞的 启示. 第四 章东莞 种植 业的发 展状况与

10、 存在问 题。回 顾总结了 近十多 年来东莞市种柏 业 发 展的 基本情况, 指出了 发展过 程中 存在的 一些鱼 待解决的问 题。 第五章东莞 市种植业发展思路和 对策。 根据前面 的分析 与研究, 在借鉴台 湾种植 业发展 经验的 基 础上, 提出 了 促进东莞市 种 植业发 展的思 路 和对策。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总结了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并指出了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注释: E l l 资料来源于中共东 莞市委宜传部、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东莞市新闻出版局 主编的 东葵少友、 ,东莞市出 所甲z中心。1 9 9 9 年版, 第z -1 0 页. E 2 1 致据来自 东莞

11、市农业局2 0 0 4 年编写的 东莞市农 业统计 资料)2 0 2农业及种植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2 . 1 产业发展的 一般规律 纵观 世界发 达国 家或地区 产业发 展历史,一 般在工业化初期,由 于科学技术水平 和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比 较低下, 人民 生活水平不高,整个国民 经济的 发展以 农业为 主,因 此, 三次产 业结构 必然呈现出“ 一、 二、 三”的 总体格局。 但是, 随着 科学技 术的 进步和生 产力水平及 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二 产业 上升到了 主导 产业, 取代了 第一 产业的 主导地位, 三次产业的 产值比 差转向“ 二、 一、 三” 或 “ 二、 三、 一”的

12、格局; 到了 工业化后期, 随 着第三产业 上升为主导地 位, 又取代了 第二产业的 主导地 位, 产业结 构呈现出“ 三、 二、 一” 的 格局 ( 李 悦等, 2 0 0 2 ) .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产业高度方面不断地由 低级向较高级演进, 在产业 结 构横向 联系方面不断由 简单 化向 复杂 化演进, 这两方面的 演进不断 地推进 产业结构 向 合理化方向发展 ( 李悦等, 2 0 0 2 ) . 2 . 2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律 2 . 2 . 1 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因 素 影响农 业产 业结构变动的因 素是多 方面的, 而且较为 复杂。 本文采用傅 晨教授的 观点, 把影响

13、 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 归纳为四 个方面:自 然资 源、 市场需求、 农业 生产 技术和社会经 济条 件 ( 傅晨, 2 0 0 1 ) . ( 1 )自 然资 源状况。自 然资 源是 形成农业产业结 构的自 然 基础, 如地 理位置、 气候、 水资 源、 土地面积、土城条 件等 等。 不同的 农作物对自 然有 特殊的要求, 而不 同的 地方 在自 然条件 上是存在差 异的, 这就形 成了不同的 农业生 产项目 和品 种,以 及 不同 地方农业产业结构的 特色. ( 2 ) 市场需求状况。 市场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生产需 求。( 1 ) 消费需求。 人们 对农 产品的 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而且

14、, 随 着收 入水平的 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 的 需求不 a 断变 化,由 追求数量转向 追求质量,由 低级向 高 级发展,即消费结构发生改 变。( 2 ) 生 产需求。随 着以 农产品 为加工 对象的企 业数量不断 增加, 加工的 范围 不断 扩大, 对 农产品的需 求不断 变化, 从而 促进了 农 业产业结 构的 变化。 ( 3 ) 农业生产技术。 从 历史发展的 角度看, 在技术水平较低的 阶段, 人类在很 大程 度上受自 然的 摆布, 对自 然资 源的 利用不充分, 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 残缺。随 着 农业生产 技术的 提高, 人们扩展了 对自 然资 源利用的 广度和深 度, 使得农 业

15、生 产部门 日 益齐全, 各部门的组合也日 趋合理。 ( 4 ) 社 会经济条 件。 这主要 指一 个国 家的 社 会、 经济发展 水平、 经济制 度和政 策, 如人口 因 素、 收入 水平、 融资 环境、 经济开放程度等。 如果一个地区 或国 家奉行 以自 给为主的 农业生产政 策, 就 会采取措 施, 较 为全面的 发展农业生产。 如果 一个地 区 或国 家对某 种农产品 不以自 给为 主, 它就会放弃生 产而实 行进口 替代。 这就形成这 个地区或国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 2 . 2 . 2农业产 业发展的 三个阶段 农业产业结构的发 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传统的自 给自 足农业阶

16、段:向 混合的多 种经营农业转 移阶段; 专业化、 现代化、 商品 化农 业阶 段( 于洪平等, 1 9 9 9 ) , ( 1 ) 传统的自 给自 足农 业。 它是农 业发 展最早、 最原 始的 阶段。 其主要 特征是: 技术 停滞: 生 产力 低下, 产品 单一, 农业没有 剩余: 生 产中 使用的生 产要素主 要是士 地和劳动。 ( 2 ) 混合的多 种经营农业。 它是小农经济发展的 最重要的 阶段, 也是进一步向 专业化农业发 展的过 渡阶段。 其主要 特征 是:多 样化的 生产结构,以 家庭 经营 为主, 辅之以 多种 服务; 高于 维持生 存的 收 入水平: 尝 试进行 技术变革. ( 3 ) 专业化、 现代化、 商品化农 业。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 下农业发展的 最高 阶段, 并与国民 经济 其它 领域的 全面 发 展相联 系、 相适应。 其主 要特征是: 现代化技术、 专 业化生产、商品 化经营。 2 . 2 . 3农业的 发展趋势 2 1 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目 标是在保持良 好生态环境的 前提下, 通过合理配置各种 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