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7521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2《行路难》教案 长春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二课。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难

2、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寻李白 余光中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3、而今,果然你失了踪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

4、,“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2.写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

5、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公元744年(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1.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

6、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有豪气英风在。胡震亨说:“尝谓读太白乐府者有三难:不先明古题辞义源委,不知夺换所自;不参按白身世遭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不读尽古人书,精读离骚、选赋及历代诸家诗集,无由得其所伐之材与巧铸灵运之作略。”李白此首行路难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个性,也必须解“三难”,然后可得其意。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四、整体感知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

7、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五、研读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用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的典故。可见“巧铸灵运”之妙。

8、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下酒杯,投开双箸,猛地腾身而起,拔出寒光闪闪的长剑,前后左右,茫然回顾,内心是无限的寂寥、怅惘“举杯消愁愁更愁”啊!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说明其对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有何作用。 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回首往事,展望前程,眼前浮现的是一派艰险可怖的景象。开元十八年,诗人抱着“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的自信,“西入秦海,一观国风”,可是得到的却是“冷落金张馆,苦雨终南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鲍照舞鹤赋中“冰塞长川,雪满群山”正是李白这两句诗点化脱胎的所在。4.闲来垂钓

9、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大典故:商朝末年的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渭水之滨垂钓。伊尹受命于商汤之前,梦见乘舟过日月旁边。吕尚和伊尹都是诗人的自况。诗人梦寐以求的就是象两位先贤那样,受命辅弼圣明之君,做一番济世拯物的事业。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再也压抑不住了,突如洪水出闸,一发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的视野。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结句却又使诗境豁然开朗,诗人的心飞向未来,他坚

10、信,总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穿越广阔的海面,向远方驶去用典: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与行路难同时之作有梁园吟,其末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与此诗末句思想感情如同一辙,反映了当时诗人壮志未酬、雄心不泯的自勉。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2.象征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

11、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任抱有希望。6、 全文小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美酒佳肴的铺陈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停杯拔剑的苦闷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泰山的设想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吕尚伊尹的比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艰难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云帆沧海的憧憬1、3、5句或写实或比兴,都是侧重客观现实的一面,这是第一条线索。2、4、6句或直言或用典,都是表现主观思想的一面,这是第二条线索。7、 知识积累【其二

12、】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zh)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yj)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i),拥篲(hu)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yng)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其三】有耳莫洗颍(y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行路难(ju)。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n)身。子胥(x)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tu)驾苦不早。华亭鹤唳(l)讵(j)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八、布置作业背诵诗歌。九板书设计行路难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昂扬激越 豪迈乐观) 教学反思略。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