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6291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研究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1 第三章第三章 中小企业的地位、特征及现状中小企业的地位、特征及现状 3.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1.1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即使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宰时,中小企业也没有完全被 吞并,而是成为大企业的必要的补充力量存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的兴起,中小企业迅速发展。 美 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载文称,战后美国中小企业年增长率一直超过人口增长率, 为 1.9,每年新开的 50 多月个企业中 90以上是小企业,虽然破

2、产率很高,但 增长率更快,总趋势仍在增加。1997 年,美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99以上, 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39,产品销售额占 54。从我国来看,小企业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6 年在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总数的 99.7,在 有机构成较低的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更是在数量、就业人数和对 GDP 的贡献等 方面占有绝对优势19。 3.1.2 中小企业是自由竞争的推动者 中小企业是活跃市场的基本力量。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市场份 额分散,为了生存,必须充分发掘企业的潜力,提高参与市场的灵活性和再创造 性。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发展越充分的地区,市场越活跃,市场机制也越完

3、善, 所以充分竞争的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市场发育,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生力军。 3.1.3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协作者 日本为了增强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广泛推行“系列化生产体制” ,把小企业 作为“大企业的协作者”加以发展。例如其广泛实施的“适时制(Just-in-time)20” , 就是在大企业的周围广泛地联系了大量的小企业,它们能够为大企业即时供货, 使大企业能够做到“零库存” ,这种长期稳定的联系,不仅对大企业有利,也为小 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减小了经营风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在走向世界的过程 中,也带动了一大批为它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商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在我国大中 小型企业之间建立互相协

4、作的联系,不仅对大中小型企业都有利,而且能够提高 地方经济和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 3.1.4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撑者 许多国家都把小企业作为缩小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力 量,视其为“地方经济的支撑者”加以发展。许多国家利用手工业企业独特的传 统技术,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扩大出口,同时,改善工业布局,开发落后 22 地区。 3.1.5 中小企业是经济变动的调节者 韩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予大型企业政策保护和银行信贷扶持,维护了 大型企业的垄断地位,使企业和规模急剧增长,逐渐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经 济成长体制。20 世纪 80 年代末,韩国最大的 15 家公司控制了工业生

5、产总值的 60 ,13 家最大的工业公司占全部出口额的 50,其中 7 家主要公司占 38,使国 民经济形成了严重依赖于少数企业集团的经营状况。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由 于社会资本和银行信贷过分集中于大企业集团,一旦企业经营发生危机,就会造 成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和银行的金融风险。而与韩国相比,台湾在大企业和小企业 的关系上采取较为机会均等的方针。台湾的小企业利用其对经济的填补性和配合 性,与大企业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小企业群体,形成大型企业和小企业分工协作、 优势互补的经济结构模式,成为经济危机的缓冲器。 3.1.6 中小企业是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者 中小企业是解决社会就业的缓冲器。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

6、产品和技术设备 较简单,对工人的技术要求相对来说不是很高,加之其总量大,初始投资少,转 产快,因而能不断地为劳动力提供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成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 主要领域。美国中小企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在职人数的 60,欧盟小企业容纳 了 66的劳动力,其中意大利中小企业容纳的劳动力竟高达 97.321。从我国的 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以仅相当于大企业五分之一的人均固定资产吸 纳了工业部门中的 73的从业人员和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上亿劳动力。近年来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型企业不断裁员的情况下,只有中小企业仍在增加就业岗 位。据英国经济学家推算,在中小企业投资 1200017000 英镑可

7、增加一个就业机 会,而在大企业增加一个就业机会需要投资 4000050000 英镑。英国贸工部 1994 年 5 月发表一份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小企业一直是就业增长的火车头。 ”据麻省理 工学院戴维伯奇(David Buerge)的研究,每 10 个新工作岗位中,有 8 个是由雇员 不足 100 人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已吸收了农村富裕 劳动力的一半,同期城镇增加的近 8000 个就业岗位,75以上是小企业提供的。 而随着国有大型企业的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产生的大量工人下岗分流以及农村富 裕劳动力进一步转移和新增就业人口持续增长等形成日益增大的压力,使中小企 业作为解决就业问

8、题的“蓄水池”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显然,中小企业实力的增 强和地位的增强,对于稳定就业基础和全社会的稳定,都有突出的贡献。 23 3.2 中小企业的特征 3.2.1 中小企业的优势 对变化反应迅速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当经营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时,大企业可以 按原来的发展轨迹维持一段时间,而中小企业必须立即进行变化和调整,否则就 会成为变化的牺牲品。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迫使中小企业形成了一种迅速反应的能 力。例如,当顾客的需求偏好发生某些变化时,中小企业往往首当其冲地做出第 一反应,以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变化。也正是由于中小企业这种反 应迅速的优势,使得中小企业比大中企业更加贴近市场

9、、更接近顾客。 创新能力强 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创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大 企业不同,大企业由于原有投入的限制,往往只愿意从事一些过程上的创新,或 者对原来的产品进行一些渐进性的提高和改良;而中小企业一切从无开始,往往 更有可能进行一些前所未有的、跳跃式的产品创新活动22。 内部管理成本低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从而减少了进行部门关系 协调的大量成本。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又是其所有者,从而减少了由于委托一 代理关系导致的大量的代理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具有内部管理成本较低,内部 运作效率较高的优势。 3.2.2 中小企业的劣势 缺乏广博的能力 与大中型企

10、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能力较为单薄,缺乏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广博的 能力。例如,一个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又是其所有者,他往往身兼数职,既要 有技术能力,又要有管理能力;既要负责日常运作管理,又要负责战略管理。如 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导致企业的失败。 缺乏资金 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在人力资源招募和培养、技术研发和营销 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投入,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中小企业一般都在特定的市场范围内经营,相对来说产品线和顾客面都较为 狭窄,遇到环境中的顾客需求或技术变化,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3.3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

11、的几个大的时期是相对应的,波动起伏 24 比较大。 1949 年全国城镇有手工业者 1000 万人,产值 324 亿元。1950 年在中共七 届三中全会上,为恢复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以下措施:扩大加工定货方式,解 决私企原料、资金和产品销售方面的困难;适当收缩国营商业,让出一部分市场; 对私营企业实行减税、银行扩大和改进贷款:组织和鼓励私人企业下乡收购,活 跃城乡经济、调整劳资关系,取消某些过高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私营中小工 业企业 1952 年比 1949 年增加了 116,就业人数增加了 210。私营中小商业企 业增加 19,从业人员增加了 22。 1952 年,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

12、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不仅表现为把私 有制改造为公有制,而且企业的规模有所扩大。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1958 年开始进入大跃进时期,这一时期提出“超 英赶美”的口号,掀起了全民办工业、大炼钢铁的热潮,中小企业的数量急剧膨 胀。19581960 年全国共投资小型项目 9 万多个,占全部投资项目的 986。 城乡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相当多是大炼钢铁时的小土群、小 洋群。1959 年全国各地建起小土炉、小高炉 60 多万座。1959 年小洋群也发展到 了 1300 多座。1962 年开始整顿,中小企业的数量出现下降。 1966 年后,中小企业再次缓慢发展。企业数增加了 37 万个

13、。70 年代中央 提出发展五小工业,即:小钢铁、小水泥、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矿。1970 年全 国有将近 300 个县办起了钢铁厂,90的县建立了农机修造厂。19701972 年 五小工业中的钢、 原煤、 水泥、 化肥分别占到全国总产量的 6 6、 31 7、 58 8 和 695,19701977 年各种类型的乡及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是逐年增加 的,1970 年是 119 万家,到 1977 年增加到了 3106 万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高速增长。根据 1995 年全国工业企 业普查资料,从数量上看,1995 全国中型工业企业达到 10983 个,小型工业企业 达到了 10

14、2332 个,中小型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 9968。19781997 年全 国乡及乡以上中小企业由 347 万个发展到 527 万个,增长 52。中小企业在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1978 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的工业小型企业 3440 万家,1995 年增加到了 569l 万家,数量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全国独立核 算的小型工业企业 1985 年为 350416 家,到 1997 年发展到 444568 家。我国的中 型企业 1985 年为 5791 家,到 1997 年底发展到了 16740 家。这期间,我国的中小 企业发展出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作为中小型企业主力军的乡镇企业从 19

15、84 年 后呈现出高速增长势头。1979 年到 1983 年这段时期,乡镇企业在数量上并没有增 加,1983 年乡镇企业的数量由 1978 年的 15242 万家下降到了 13464 万家,但 是规模增加了,同期乡镇企业职工由 282656 万人增加到 52081 1 万人。根据 25 第三次全国工业企业普查(1995 年)资料, 1995 年我国有大型乡镇工业企业 257 家, 中型乡镇工业企业 1581 家,小型乡镇工业企业 6518247 家,同期的国有工业企业 大型的为 4685 家,中型的为 10983 家,小型的为 72237 家。从创造的产值看,乡 镇中小型企业创造的产值分别为

16、138994 亿元和 3446293 亿元,从业人数分别 为 114 万人和 716782 万人。二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地位逐步合法化,并蓬勃发展。 中央通过出台一系列文件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 3.4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2004 年 10 月 l 8 日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首届中国中小企业 博览会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由著名经济学家王珏发表的题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问题及对策”的演讲巾具体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现在已经超过 3100 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5,国内生 产总值的 50,税收的 43,出口的 60。中小企业还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吸 收了大量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成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23。 我国中小企业还在振兴区域经济,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方面,发挥着 重要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