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52749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下册 2.4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2 (新版)浙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2.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结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正确书写出食物链,并知道食物链与食物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相关关系。2.食物链与食物网。 教学难点 区分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的书写。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设计。设计思路1. 关于对本课时内容的地位认识本课时内容包括两部分,即“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前面生态因素及生态系统的概念等知识密切相关,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也是后面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学习的基础。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 2.关于重、难点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将要学习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生态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是重点内容。本节的难点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初级消费者,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以及食物链的书写。这部分知识学生初学,容易混淆,教师通过典型实例,设计练习,加强巩固。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教学和食物链教学的建议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教师以“池塘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示意图为例,逐一具体地讲述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一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二是生产者;三是消费

3、者;四是分解者。同时一一对应地对各种成分推而广之,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交待的一清二楚,并针对消费者又依据其食性不同分为不同级别。介绍到此,足以吻合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食物链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应在学生书写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修正出现的错误,明确食物链书写的具体规定,即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从被食者指向捕食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食物链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随意编造。4. 关于探索食物网教学内容的建议 探索食物网知识若时间来不及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第2节课再汇报、交流、评价。教学

4、过程一、复习引入 通过课前练习1-3题回顾本节第1课时重点内容(生态系统的含义),利用第4、第5题练习: 4.找出这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说明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总结: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浮游植物 消费者:浮游动物、鱼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物质:空气和水矿物质等;能量:阳光温度。 5.找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说明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总结: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物部

5、分: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物质:空气和水矿物质等;能量:阳光温度。 总结引入新课即:生态系统的成分。(按顺序出示PPT2-6幅)二、新课教学(一)生态系统根据4、5题答案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出示生态系统成分PPT)(学生总结,回答)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供给自身和系统中其他生物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为生产者提高光

6、照,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等。3.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间的关系 出示PPT图片,学生思考、回答: 图中的草、昆虫、青蛙、蛇和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师生得出: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关系)。 通过学生尝试写出这种捕食关系,教师讲解、评价过渡到食物链知识。 (二)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书写规则(出示PPT)食物链反应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食物关系,不包括分解者。 用箭头表示食物关系,从被食者指向捕食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食物链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随意编造。 学生练习食物链书写,教师补充营养级知识。3.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

7、养。 课堂即时巩固练习(出示PPT) 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请你写出最长的食物链。你能连接多少条食物链? (三)食物网 定义: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结构,形成了食物网。(出示PPT) 学生练习: 找出书本图2-20中一条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食物链,看看里面有哪些生物?一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四)活动探究:探索人在食物网中的地位 学生活动:(出示PPT) 1.在纸上写下你昨天吃的食物。 2.写出每一种食物的组成成分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如:馒头小麦,牛奶牛,请接着列出它们的食物。 3.找一张纸写上这些生物的名称。想一想这些生物还能吃那些生物,或被那些生物所吃,把这些生物的名称也写上。

8、用箭头连成一个食物网。 师生讨论:(出示PPT) 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假如食物链中某种动物被除去,对人类的生命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课堂小结请学生归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所取得的收获。(出示PPT) 四、课堂练习(出示PPT)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吃草籽鸟蛇吃虫鸟蜘蛛蟾蜍昆虫草猫头鹰 A.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 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2.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 ( ) A.人类 B.绿色植物 C.蚯蚓 D.小球藻3.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阳光 草 鱼 B. 水 浮游植物

9、 鱼 C. 水草 浮游动物 鱼 D. 草 兔 鹰4.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此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条。 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 只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 猫头鹰占有 个营养级。 蟾蜍和蜘蛛的关系既是 , 又是 。 吃虫鸟与蟾蜍之间的关系是 。 吃虫鸟如果因某种原因而减少,则蟾蜍的数量可能是 。五、布置作业1.复习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再一次进行知识整理。2.完成作业本相应练习,并在最后空白处撰写学习收获或体会。3.利用课外时间继续探索食物网中某种动物的灭绝,对其他生物的影响,下节课交流。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