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50197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同名815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物体的内能【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内能过程的几个片段,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2了解热量的概念。【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 学 问 题 设 计教学活动设计最佳解决方案创设情境凉爽的秋夜,仰望星空时,会突然发现一颗流星在夜色中划过,并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知道流星为什么会发光吗?教师展示流星的图片,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心,教师趁机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设置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

3、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去研究,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答案:1.一切 都(1)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温度 质量2.做功 热传递(1)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传递内能的多少。(2)焦耳(J)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教师投放答案。合作共建智能应用知识点1:物体的内能问题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应具有什么能?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且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应具有什么能?什么叫物体的内能?你能说出它的单位吗?

4、机械能和内能有什么区别吗?小结: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以及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它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机械能是宏观的,能看得到的,内能是微观的,是看不到的问题2:把红墨水滴入装满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为红色,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当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时,发现热水变色比冷水快,这又说明了什么?小结:温度高的物体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大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问题3:小明说:“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不具有内能”小刚说:“炽热的铁水温度高,内能大;冰冷的冰山温度低,内能小”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说出理由小结:一切物体都具有

5、内能物体的内能还与质量有关问题3: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具有的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就越多,物体内能越大,因而选项A、C正确答案:AC变式练习1明确一切物体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质量有关答案:B知识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问题1: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 往下压,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棉花燃烧),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你再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用手接触弯折处,有什么感觉,该实验又说明了什么?小结

6、: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问题2:做饭时,铁锅为什么能烫手?放在阳光下的被子,为什么能被晒得暖乎乎?小结: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来回拉绳子,绳子与管壁之间克服摩擦做功,使管内的酒精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把塞子冲出时,管内的酒精蒸气对塞子做功 ,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正确的答案为A选项答案:A变式练习2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选项ABD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选项C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C知识点三:热量问题1:什么叫热量?它的单位是什么?它用什么字母表示?小结: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它的单位是

7、J,它用字母Q表示问题2:在热传递现象中,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的温度、内能和热量如何变化?小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表现在物体温度的变化问题3: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3例3:【解析】热量和内能间变化关系: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温度和热量间变化关系:物体温度改变了,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由于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改变、温度改变;同样,物体吸收热

8、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如物态变化过程)温度、内能间变化关系: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则减少;而物体的内能变了,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改变,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正确的答案为A选项变式练习3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选项ABD是错误的,选项C是正确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类比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特点,认识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教师进一步总结得出内能的定义,并让学生说出内能的单位学生交流讨论机械能和内能的区别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紧扣内能的定义分析并得出结论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利用分子动理论,分析得出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并且物体的内能还与

9、质量有关引导学生尝试解答,说明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加深对内能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棉花燃烧,说明了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对铁丝做功,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小组同学互相讨论,分析它们的原因教师搜集学生学习的信息后,让学生进行展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尝试解答,说明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加深对做功改变内能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明确改变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学生阅读这一框题的内容,回答热量的定义、单位和符号教师强调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小组同学互相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尝试解答,说明选项正确或

10、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进一步明确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诊断评价见“当堂达标题”答案: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作业设计课后作业P38第1、2、3题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我完成板书设计与机械能类比定义做 功热传递热 量改 变内 能 影响因素 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会产生许多的信息和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保护创新火花、激发奇思妙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本节课中内能概念的理解比较抽象,即使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应对比动能及势能的概念加以解释,只要明白了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就迎刃而解了。教与学的过程也是我丰富自身知识、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我会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学习, 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生生奋发的目标。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