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42088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商开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小题 3 分。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 抗氧化剂B. 调味剂C. 着色剂D. 增稠剂【答案】A【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详解】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

2、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错误;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错误;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2.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Cl2B. CO2C. H2OD. AgCl【答案】C【解析】【分析】在水溶液里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详解】A项、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项、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但是导电的离子不是二氧化碳电离的,二

3、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B错误;C项、水存在微弱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C正确;D项、AgCl在水溶液中难溶,但溶于水的AgCl完全电离,AgCl为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注意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划分强弱电解质,不能根据溶液的导电性来划分强弱电解质是解答关键,注意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电解质碳酸,二氧化碳本身不电离,是非电解质。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活化分子的能量比分子的平均能量高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有合适取向时碰撞就是有效碰撞A. B. C.

4、D. 【答案】C【解析】【详解】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可发生反应,而非活化分子不具有反应所需的能量,故正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则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也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故正确;从化学键角度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化学键有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非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也不能发生有效碰撞、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活化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关系,侧重分析与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查,把

5、握活化理论为解答的关键。4.下列反应类型中属于化学平衡主要研究对象的是A. 可逆反应B. 化合反应C. 离子反应D. 气体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故选A。5.0.1molL-1 的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4+ 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OH)减小B. 加水稀释,平衡正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增大C. 通入少量 HCl 气体,平衡正向移动D. 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弱电

6、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向氨水中加入酸和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加入碱和铵盐抑制一水合氨电离,注意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详解】A项、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向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B项、向氨水加入水,促进NH3H2O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C项、向氨水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导致溶液中c(OH-)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D项、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中c(NH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影响弱电解质电离的因素是解答关键。6.

7、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A. 可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中:Na、CO32-、K、ClO-、AlO2-B. 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Fe2、NO3-、Cl-、NH4+C. 常温下水电离出的 c(H+)c(OH-)=10-20 的溶液中:Na、Cl-、S2-、SO32-D. 含有 CO32 -的溶液中:K、A13、NO3-、Ca2+【答案】C【解析】【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离子反应,则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否则可以大量共存。【详解】A项、可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无色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O32-、ClO-、AlO2-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项、能与金属

8、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强碱性,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强氧化性,与Al反应不会生成氢气,在碱性条件下,NH4+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项、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c(OH-)=10-20的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当溶液呈碱性时,Na+、Cl-、S2-、SO3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C正确;D项、CO32-、A13+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在判断离子

9、共存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的信息,如本题中与铝粉反应能放出氢气的溶液都说明了这种溶液的性质即有可能是酸性的,也有可能是碱性的,必须要一一进行判断。7.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不符合的是A. 自然界中正常的雨水呈酸性:H2OCO2H2CO3 ,H2CO3H+HCO3B. “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红棕色)N2O4 (g) (无色) H0C.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1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2O32-2H+S SO2

10、H2O【答案】C【解析】分析:A.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部分发生电离。B. 2NO2(g)(红棕色)N2O4 (g)(无色) H0,降低温度,平衡右移;C. 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D. 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生成单质硫,出现浑浊。详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部分发生电离,A正确;2NO2(g)(红棕色)N2O4 (g)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NO2浓度降低,颜色变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

11、(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C错误;硫代硫酸钠溶于水,完全电离,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2O32-2H+S SO2 H2O,D正确;正确选项:C。8.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1mol N2 与足量的 H2 充分反应后生成 NH3 分子数为 0.2NAB. 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C. 1molCl2 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 NAD. 1.0 mol CH4 与 Cl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1.0NA【答案】B【解析】【分析】A、氮气和氢气的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B、氩

12、气是单原子分子;C、氯气与水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D、甲烷和氯气反应,除了生成一氯甲烷,还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详解】A项、氮气和氢气的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1mol N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 NH3分子数小于0.2NA,故A错误;B项、氩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故B正确;C项、氯气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Cl2 完全溶于水不可能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故C错误;D项、甲烷和氯气反应,除了生成一氯甲烷,还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故1mol甲烷和1mol氯气反应生成

13、的一氯甲烷分子小于NA个,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注意可逆反应的特点是解题关键。9.反应 A(s)3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最快的是A. (C)0.3 mol/(Ls)B. (D)0.35 mo/l(Ls)C. (B)0.6 mol/(Ls)D. (A)0.3 mol/(Ls)【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固体物质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详解】

14、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0.15 mol/(Ls),=0.175 mol/(Ls),=0.2 mol/(Ls),A为固体,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利用比值法可以迅速判断,也可以转化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10.2SO2(g)+O2(g)=2SO3(g) H =a kJmol-1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0B. 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D. 过程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 SO2 平衡转化率【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反应物

15、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详解】A项、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a0,故A正确;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故B正确;C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物成键释放能量之和,故C正确;D项、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 SO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反应热,注意图像分析和反应热的理解,以及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是解答关键。11.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向 2 支盛有相同体积的 5%H2O2 的试管中分别滴加 1mL 同浓度的 FeCl3 溶液和 CuSO4 溶液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B将盛有NO2 气体的玻璃球分别放在热水和冰水中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向 2 支分别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