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841890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48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市场调查报告 作者:许琪 上海三韬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一、中国汽车工业概述 从2001年开始,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中 国汽车需求量迅猛发展,而国内汽车的产 量也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短短的五年 中,中国汽车产量连续迈过300万、400 万、500万、600万四个台阶,年均增长率 高达24.2%,远远高于同期全球汽车市场 4.4%的增长速度。 2000-2006年中国汽车历年产量统计 (单位:辆)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复合增长率 汽车总量22191632467101347716244964315196230615

2、3335728213521.90%21.90% 增长率11.20%40.90%29.30%15.60%18.40%18.30% 轿车总量6685197667631145558218020622614422958395389462034.40%34.40% 增长率14.70%49.40%90.30%3.70%30.80%31.60% 2000-2006年中国汽车、轿车产量增 长趋势 31.6% 30.8% 3.7% 90.3% 49.4% 14.7% 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7000000 8000000 2000200

3、12002200320042005200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汽车总量 轿车总量 汽车增长率 轿车增长率 2006年中国各地区轿车产量分布 东北 14.7% 华北 17.4% 华东 37.2% 华南 14.8% 华中 6.2% 西北 1.5% 西南 8.2% 2006年中国各地区客车产量分布 西南 9.4% 西北 1.5% 华中 8.6% 华南 14.4% 华东 31.6% 华北 18.7% 东北 15.8% 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由于这几年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汽车生产厂家 维持着高速扩产的步伐,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宣

4、布 了自己的扩产计划: 上海通用07年扩产到45万辆; 华晨宝马07年扩产到4.1万辆; 北京现代第二工厂08年建成,产能达30万辆; 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08年建成,产能15万辆; 华晨四川工厂08年建成,产能10万辆; 在加上一些已经规划但没有详细公布的扩产量, 预计07、08两年的汽车产能增速将维持在30%左 右。 未来五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趋势 (按年均GDP增长10%计) 18% 20.70% 21.52% 19.24% 16.46% 13.33%13.38% 31.60% 30%30% 25% 20% 15%15% 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

5、00 25000000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0% 5% 10% 15% 20% 25% 30% 35% 汽车产量 轿车产量 汽车增长率 轿车增长率 二、中国汽车配件行业现状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按照市场发 展的需求,在外资、国有资本、集体资 本、民营资本,多种所有制为主体的竞 争、分工、协作中,在为我国整车企业生 产车型的配套供货中,不断完善、不断发 展,并形成了一个符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 状况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协作体 系,即形成了一级至三级宝塔式供应体 系。 二、中国汽车配件行业现状 所谓一级至三级宝塔式供应体系,就是指 一级至三级汽车零部件供

6、应商:第一级供 应商向整车企业提供动力、底盘、车身和 内外饰几类完整的系统总成,具体包括: 汽车车身、发动机、变速箱、车桥、车 架、转向、制动、空调、车灯、内外饰 件、汽车电子等零部件系统;第二级供应 商向第一级供应商提供部件、零件和原材 料;第三级供应商向第二级供应商提供零 件和原材料。 二、中国汽车配件行业现状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充分地融入国际汽车产 业体系,受世界各国汽车生产协作方式的 影响,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整 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协作体系也在不断 地发展、完善。 二、中国汽车配件行业现状 中国各层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图 一级零部件 系统供应商 一级零部件 系统供应商 二级零

7、部件 供应商 二级零部件 供应商 原材料厂原材料厂 汽车整车厂 工艺厂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三、汽车工业中聚氨酯应用领域 座垫(包括轿车、客车、飞机及动力火车) 仪表板(主要存在于轿车、高档客车及飞机和动 力火车上) 顶棚(部分轿车) 方向盘 隔音件 减震器 大包围 保险杠 其他(遮阳板、阻流板、滤清器胶、密封胶等) 四、中国聚氨酯汽车配件厂家布局 国内汽配厂家一般分布在主机厂周围,目 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襄樊、重庆、郑州、长春、南京、常州、 盐城、台州、天津、芜湖等地,形成了一 系列的汽车配套生产。 不同的车系采用自身传统的配料线路,比 较明显的有欧洲车系

8、、美国车系、日本车 系、韩国车系及国产车系。 国内主流聚氨酯汽配厂家 随着汽车跨国大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的 汽车内饰(PU材料)伟世通、江森、李尔、摩比 斯、全兴、高田、奥托利夫、弗吉亚、天合等等 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都纷纷来华投资,在中 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汽车零部件跨国 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促进 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 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 不但满 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已进 入国际市场,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快速发 展。 国内主流聚氨酯汽配厂家 江森体系江森体系 (在国内生产座椅的公司、分

9、公司、合资公司包括:)在国内生产座椅的公司、分公司、合资公司包括:)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座椅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盐城分公司:座椅 广州东风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重庆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芜湖江森云鹤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座椅、仪表板 北京江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座椅 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筹):座椅 长春富奥-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座椅、仪表板 柳州五菱江森自控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国内主流聚氨酯汽配厂家 延锋延锋-伟世通体系伟世通体系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座椅

10、、仪表板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芜湖区域:仪表板总成 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仪征区域:仪表板总成 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座椅、仪表板 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烟台区域:仪表板 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沈阳区域:仪表板 延锋伟世通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柳州区域:仪表板 延锋伟世通(重庆)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仪表板、方向盘 延锋伟世通(北京)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仪表板、顶篷等 东风伟世通(武汉)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仪表板 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公司:仪表板 东风伟世通(广州)汽车饰件系统公司:仪表板 上汽延华汽车装饰件公司:座椅

11、武汉江申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座椅 芜湖杰华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北京光华杰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座椅 保定杰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座椅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方向盘 国内主流聚氨酯汽配厂家 李尔体系李尔体系 李尔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部 上海李尔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座椅总成 上海李尔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座椅总成 上海松江李尔汽车地毯声学元件有限公司:汽车地毯 北京李尔岱摩世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武汉李尔云鹤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座椅 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座椅 江铃李尔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座椅总成 广州泰李汽车座椅有限公司:座椅总成 李尔长春汽车内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座椅 南京新

12、迪李尔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座椅 重庆李尔长安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座椅 重庆李尔长安汽车内饰件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分公司:座椅 沈阳李尔汽车座椅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座椅 国内主流聚氨酯汽配厂家 全兴体系全兴体系 全兴集团上海商务中心:商务中心 全兴工业(中国)有限公司:座椅 全兴交通器材(厦门)有限公司:座椅、方向盘 武汉万兴汽车零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座椅、顶篷、方向盘 全兴汽车配件(福州)有限公司:方向盘、车顶篷等 全兴工业(无锡)有限公司:座椅、方向盘 无锡吉兴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顶棚、隔音件 吉兴汽车广州内饰件有限公司:顶棚 全兴工业(海南)有限公司:座椅、方向盘 辽阳金兴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13、方向盘、仪表板 武汉提爱思全兴汽车零部件公司:座椅 五、国内聚氨酯汽配厂家主营分类 聚氨酯座椅代表型企业 江森、李尔、华丰、普利司通、提爱思、 俱进(原环宇)、东方、全兴、长丰、云 鹤、江申、大圆等; 聚氨酯方向盘代表型企业 奥托立夫、天合、高田、百利得、岱美、 方科等。 五、国内聚氨酯汽配厂家主营分类 聚氨酯仪表板代表型企业 伟世通系、佛吉亚系、摩比斯系、康奈 尔、井上华翔、江苏劲松等 聚氨酯顶棚代表型企业 安通林、上海吉翔、全兴、长泰、江苏所 等 六、主要聚氨酯配件市场分析 汽车座椅用聚氨酯模塑软泡市场分析汽车座椅用聚氨酯模塑软泡市场分析 在过去几年内,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 工业的

14、快速发展,带动了聚氨酯软泡在汽车中消 费量的大幅增加。据统计,到2006年仅在汽车坐 垫、靠背、头枕等领域消费量接近10万吨规模。 较2001年3.2万吨消费量增长近2倍。 以2006年为例;汽车模塑软泡总量在9.96万吨规 模,其中消耗A料(聚醚多元醇等)约6.8万吨, 消耗B料(异氰酸酯)约3.1万吨。 其中A料体系中,欧美体系、大规模内资汽配企 业大多自配料为主,日、韩系及部分中小规模内 资企业大多以直接使用系统料为主。 六、主要聚氨酯配件市场分析 32510 45490 63030 69890 81710 99620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2

15、00120022003200420052006 2001-2006年中国汽车座椅用聚氨酯软泡消费量 25.1% 六、主要聚氨酯配件市场分析 座椅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国内座椅发泡工艺在热模塑、冷模 塑工艺并存;相比较而言,热模塑投资规 模小、用料多,而冷模塑工艺投资规模 大、用料省。 随着消费群体对汽车内饰舒适性要求的提 高,目前大多轿车中以冷模塑为主。部分 客车座椅、驾驶椅还采用热模塑工艺。 六、主要聚氨酯配件市场分析 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半硬泡市场分析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半硬泡市场分析 以2006年为例;汽车用聚氨酯半硬泡(仅仪表板)约 8100吨规模,其中消耗A料(聚醚多元醇等)约0.52

16、万 吨,消耗B料(异氰酸酯)约0.28万吨。 目前PU仪表板制造企业中,计划所有均采用系统料为 主。 轿车行业,中、高档轿车采用PU发泡填充仪表板为主; 但在一些低档轿车中,比如夏利、吉利等车型中PU发泡 填充仪表板使用比例较低。整体上使用PU发泡仪表板比 例在80%左右;同时在客车和货车中,这一比例更低,仅 在40-50%,大多采用硬塑仪表板。 六、主要聚氨酯配件市场分析 2330 3380 4690 5400 6620 8100 0 5000 10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2001-2006年中国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半硬泡消费量 28.3% 六、主要聚氨酯配件市场分析 汽车仪表板用聚氨酯半硬泡市场分析汽车仪表板用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