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184161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K01A型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使用手册(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K01A型通信机房设备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监控机使用手册上海市邮电器材工业有限公司网络技术服务分公司2005年10月监控机硬件定义说明:所有外观定义时均为从正面或元件面看。 监控机插槽定义:“n”,n 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正视:外电源板 开关量输入板 内电源板、RAM板、CPU板 模拟量输入板 控制量输出板 (三板位置可互换) 各板名称对应关系:外电源板RMPW2开关量输入板 RMIN内电源板 RMPW1RAM板 RMRAM-ACPU板 RMCP模拟量输入板 RMAD控制量输出板 RMOUT 引出线定义:插槽的引出端子与插槽的位置对应,分别对应该采集板的

2、015路,实际的PNO号则由插在槽中的采集板的板码决定,具体定义见下表:a 开关量输入板:表A:J1短路片为上下短路接法:J1短路其它断开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015J2短路其它断开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1631J3短路其它断开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3247J4短路其它断开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4863b 模拟量输入板:J1J16短路片放在上面时,该板输入量程为05V。J1J16短路片放在下面时,该板输入量程为010V。表B:J17短路时,J18开路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015J17开路时,J18短路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1631C控制量输出:表C:J1短路时,J2开路

3、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015J2短路时,J1开路板内各接点对应实际PNO为1631控制量输出为继电器接点输出,J3J18短路片放在左面,则对应输出接点为常闭;J3J18短路片放在右面,则对应输出接点为常开。 RAM板第一次开机时,跳针SW短路片放在最右面位置。在开机后,等初始化完毕时,可以关机或不关机,把短路片放在最左边。 面板操作:功能4:在开机状态时,按“功能”“4”“结束”输入“PNO”号注1“结束”显示8个接点状态。对应位置:右到左为从小到大的实际PNO号,按“结束”可结束操作。功能5:可用于测试控制板:在开机状态时。按“功能”“5”“结束”按“上”、“下”键选择对应接点注2按“0

4、”释放被选中的接点,按“1”吸合被选中接点按“结束”,结束操作。注1:在面板操作输入PNO号时,开关量输入PNO号从063;模拟量输入PNO号从6495,但面板显示对应为032。注2:面板显示可从6495,分别对应031路控制量。DK01A型通信机房设备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通信机使用手册上海市邮电器材工业有限公司网络技术服务分公司2005年10月通信机简介通信机是中心局前置机与各支局监控设备之间联系的重要通讯设备,包括:Rcbus板总线底板Rcpw板电源板Rccp板CPU板Rcadp232板RS-232通讯板Rcadp422板RS-422通讯板Rcup板三路通讯板(通道切换板)通信机RCCP板

5、一、跳针SWDIP4定义跳针应常放在1-8位置二、DB-25针定义目前暂不使用。通信机RCADP板一、Rcadp板的选择根据通信机与各监控设备之间通讯方式,分别选用Rcadp232板(RS-232通讯)和Rcadp422板(RS-422通讯)。二、D1、D2、D3、D4定义D1D4是连接通信机和监控设备的通讯端口。D1、D2 分别为本板的上、下两个固定DB9通讯口,对应本板的通讯口0、1。D3、D4二排跳针分别为本板的两个扩展通讯口,对应本板的通讯口2、3使用扩展通讯口电缆引出,电缆凸头向上。三、跳针JP1、 JP2定义JP1、JP2的短路片的位置决定本板各通讯口端口号(C),对应关系如下:J

6、P1、JP2位置D1D2D3D410123245673891011412131415注:目前一台通信机最多可接16路监控设备,即C 0C 15。通信机RCUP板一、DB1、DB2的定义DB1、DB2是本板的两个固定DB9(针)通讯口,是连接中心局前置机和通信机的通讯端口,采用RS-232通讯方式。其中下面一个为DB1(MAIN),即主通道;上面一个为DB2(SUB),即备用通道。二、J1的定义J1接维护终端,使用原扩展通讯口电缆,电缆凸头向上,维护终端接通信机时应为原通信机的232接法。三、J2的定义J2为MODEM 电源复位继电器接点,目前暂不用。四、拨动开关SWDIP8定义1(1)(2)波

7、特率(2)(1)波特率00240001480010960011192002(3)(7)(8)(8)(7)(3) 1调试状态(3) 0工作状态主通道辅通道PC维护终端无意义主通道辅通道PC维护终端00011011注:“” 在“调试状态”时表示该通道处于调试状态;在“工作状态”时表示该通道“通”。3(6)(5)(4)(6)(5)(4)机 号00000011010201131004101511061117注:“1”表示“ON”,“0”表示“OFF”。DK01A型通信机房设备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蓄电池组智能监测仪使用手册上海市邮电器材工业有限公司网络技术服务分公司2005年10月蓄电池组智能监测仪用户

8、手册一、概述 蓄电池组智能监测仪(以下简称监测仪)是我公司按照邮电部及电信总局有关电源集中管理要求而开发的微机控制的智能化、多功能监测设备。适用于对通信机房电力室中蓄电池组的自动监测,也可与蓄电池生产厂商的设备组合而成为智能化蓄电池设备。本监测仪具有个输入端口,可同时监测二组蓄电池(节)。可对二组蓄电池中的每节蓄电池电压、蓄电池组总电压及二组蓄电池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并可在蓄电池组中任选节蓄电池,对其进行蓄电池温度监测,将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相比较,以更确切地反映蓄电池的工作情况。 蓄电池组智能监测仪配有232、二个全双工通信口。可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网络送至集中监控中心以实现无人值守。二、系统组

9、成 本监测仪由模数转换电路板(A/D板) 、主控板(板)、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键盘、通信接口、温度探头等组成。三、性能及特点 .功能 .可对节蓄电池进行监测 .可对蓄电池总电压进行监测 .可对二组蓄电池电流进行监测 .可监测环境温度并与蓄电池温度进行比较,异常自动告警 .可在每组蓄电池中设置温度采样点,监测蓄电池 温度。 .可显示充、放电时的蓄电池组曲线。 .可显示蓄电池组当前工作状态(浮充、均充、放电)。 .参数设置:参数可由用户在监测仪上自行设置,当联网使用时,可由中心局操作人员通过通信口对监测仪进行远程设置。 * 用户可自行设置的参数有: . 电池电压范围 . 电池电压偏离值范围 . 充、

10、放电曲线的采样时间 . 环境温度范围 . 标示蓄电池温度范围 . 标示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允许差值 . 电流比例 . 均充电压 . 浮充电压 . 通信波特率 . 时钟 * 远程可设置的参数有: . 电池电压范围及告警类型 . 电池电压偏离值范围及告警类型 . 蓄电池组总电压范围及告警类型 . 环境温度范围及告警类型 . 标示蓄电池温度范围及告警类型 . 标示蓄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允许差值及告警类型 . 时钟 .告警:当测得的数据超出设置的范围时,监测仪会出告警信号。 *告警时: .监测仪上蜂鸣器鸣响,操作人员按监测仪键盘上任一按键或通信口收到集中监控中心应答信号后蜂鸣器停止鸣响。 .屏幕上“

11、故障信息”和“当前故障”栏将记录故障信息。 .通信口将故障信息自动发送至集中监控中心。 *当故障修复后: . 监测仪上蜂鸣器停止鸣响。 .屏幕上“故障记录”自动记录修复信息。 .屏幕上“当前故障”将清除该故障记录。 通信口将修复信息自动发送至集中监控中心。 .精度 .蓄电池电压:。 mv (。:蓄电池电 压) .蓄电池组总电压: mv (:蓄电池组 总电压) .蓄电池组电流:IIF (I : 蓄电池组 电流,IF:测量满度电流) .环境温度和标示蓄电池温度:.5 (:环境温度或标示蓄电池温度) .工作条件 .工作温度: .相对湿度:%RH %RH .工作电源:采用通信机房48v供电,其正常工

12、作范围为 .特点 本监测仪采用高速AD转换芯片和进口电子开关,输入光电隔离。在秒内可对48节蓄电池电压、蓄电池总电压、总电流、温度测量一遍,屏幕采用中文菜单显示,操作简便,相关参数可由用户自行设置,通用性强,具有掉电保护功能,设置的参数掉电后不会丢失。具有符合邮电部要求的通信协议,可直接与我厂的“DK01型通信机房设备、环境监控系统”联网。也可按照用户要求编制通信协议,以适用于不同地区。本监测仪采用壁挂式结构,施工安装极为方便。四、 监测仪屏幕显示名词说明: 电池电压: 指蓄电池单节电压。 总 电 压: 指蓄电池组总电压。 浮充电压:当蓄电池组处于浮充状态时加在蓄电池组两端的电 压,是监测仪判别蓄电池组处于何种状态的标准。可由用户根据不同的蓄电池进行设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