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39342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择项,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1.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A. 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 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C.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 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

2、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可知是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故答案为B选项。材料未体现土地私有的促进作用,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D选项排除。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询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A. 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B. 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 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 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

3、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等信息可知,富民之家由于地产多,招募许多流民耕种,结合所学宋代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可知,C正确;据材料苏洵描述的是富民之家由于地产多,招募许多流民耕种的状况,A不确切;材料没有体现经营方式是否落后,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D说法违背史实,D错误。【点睛】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的加剧和土地买卖的频繁。3.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 政府的大力推动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传统筹算法的衰落D. 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

4、【答案】B【解析】【详解】从“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珠算才推广开来,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再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知B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的。材料中没有信息证明“政府”在珠算的整理和推广中发挥了作用,排除A项;“传统筹算法的衰落”是事情的结果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C项排除;把“汉代”就有的方法整理出来不能说明“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捕捉诸如“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直到明代商人才逐渐推广”之类的关键时间和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4.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

5、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了A. 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B. 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C. 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D. 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答案】D【解析】【详解】商业书籍在明清时期成为书市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内容专业详细,书种门类齐全,从中可以看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商业书籍的发展更新,选项D正确;选项未体现政府政策,选项A排除;选项B“共同追求”表述绝对,排除;材料与印刷术无关,选项C排除。5.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

6、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B. “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C. 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D. 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可知,唐朝政府对于坊市制度的管理比较严格,“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的信息反映出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唐宋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说明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C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与坊市制度之间的关系,没有提到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故A排

7、除;“工商食官”的政策与材料中坊市制度被打破的信息不符合,故B排除;材料中体现官府对于商业活动控制的逐渐松散,故D排除。6.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A. 世界市场已现雏形B.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C. 海禁政策已经废除D. 货币制度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从17世纪和“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结合所学经济史的相关知识,可知A项正确。因为需要从“对外贸易”的影响去分析,所以B项是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的角度不对;D项与自然经济占主导的中国

8、经济实际不符;而“海禁政策已经废除”不符合明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史实,C项错误。7.到宋代,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充当信用中介物的“交引”“券”“契约文书”大量涌现。由此可知A. 商品流通速度加快B. 宋代形成了商业信用C. 货币作用逐步降低D. 宋代货币形式多样化【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商业信用大发展,领域遍及消费、流通以及生产”反映出商业信用的发展,这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速度由此加快,故A项正确;材料表明宋代商业信用发展而不是形成,故B项错误;随着时间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强,故C项与史实不符;“交引”“ 券”“契约文书”是商业信用中介物

9、,并不是货币,故D项错误。8.宋代书籍梦梁录中说:“大抵都下买物,多趋名家驰誉者。”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讲述:许仙外出遇雨,药铺老陈借其一把雨伞,并再三嘱咐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后来许仙又将这把伞借与白娘子,定下一段姻缘。这反映出当时A. 工业生产已有质量意识B. 雨伞是美好姻缘的象征C. 消费者追求品牌的习惯D. 商品经济推动文学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目 “大抵都下买物,多趋名家驰誉者”,药辅老陈再三嘱咐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可知消费者追求品牌的喜好,故C项正确。工业生产主要是指在工厂里生产,与题目无关,故A项错误。雨伞是美好姻缘的

10、象征没有抓住题目的重点,故B项错误。题目关键词“宋代书籍”“宋话本”可知是处于宋代,其特征是商品经济繁荣,促进市民文学的发展,而不是文学的发展,故D项错误。所以选C。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A. 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B. 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C. 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D. 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强调“企业家”和他们的“资本”在欧洲“海外扩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知正确答案是B项;材料没有否定航海家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分析的企业家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方法

11、手段,并不是要提高资本家的政治地位,C项错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时候还没有确立资本主义制度,D项不符合史实。【点睛】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殖民扩张的时代特征和影响,以及“早期”殖民扩张的背景等史实。10.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A.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C.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D.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答案】B【解析】【详解】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处于对立状态,故B正确;A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1.下表是

12、近代中国轮船统计(部分)表,这一阶段中国轮船业的高速发展说明近代中国轮船统计(部分)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 清朝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国民政府加速了对内的工商业建设D. 日本军部加强了对东北的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时间19281935可知,此时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而船只数量和吨位数是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加速了对内的工商业

13、建设,C选项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A选项排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材料的时间不符合,B选项排除;材料中未提及日本侵略东北,D选项排除。12.1926年8月中国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面对掌声和鲜花,侯德榜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 中国近代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B. 中国近代工业格局得以根本改变C. “实业救国”情怀推动科技进步D. 创新是近代中国工业化主要动力【答案】C【解析】

14、【详解】列强的入侵使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民族企业家们纷纷实业救国。材料“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侯德榜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可知正是民族企业家们的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推动科技的进步,故C正确。近代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故A错。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工业格局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材料没有涉及创新,故D错。13.“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材料表明A

15、. 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 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C. 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 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中可以看出,上海电影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观影人数逐步增长,观看电影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院规模的扩大,不能反映电影业的竞争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民众消费情况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上海影院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情况,故D项错误。【点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14.1904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这说明A. 政权更迭带来思想多元B. 人们生活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