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833061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复习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点:本章主要内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本章重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难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基础知识梳理1 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表示:ABCDEF教材P3一句话: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高、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3.全等三

2、角形的判定:SAS,ASA,AAS,SSS,HL(直角三角形)特别提醒: “有两个角和一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正确吗?由于没有“对应”二字,结论不一定正确,这是因为:假设这条边是两角的夹边,则根据角边角可知正确;假设一个三角形的一边是两角的夹边,而与另一个三角形相等的边是其中一等角的对边,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尺规作图:(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材P7_8):步骤(2)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材P19):步骤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教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内

3、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二、经验与提示1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的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2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

4、个三角形全等;(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的平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4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1)中点定义;(2)等式的性质;(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4)借助中间线段(即要证a=b,只需证a=c,c=b即可)。随着知识深化,今后还有其它方法。5证明角相等的方法: (1) 对顶角相等;(2)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3)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4) 角的平分线定义;(5) 等式的性质;(6) 垂直的定义;(7)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8)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和。随着知识的深化,今后还有其它的方法

5、。6证垂直的常用方法(1) 证明两直线的夹角等于90;(2) 证明邻补角相等;(3) 若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则第三个角是直角;(4) 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也必须垂直另一条。(5) 证明此角所在的三角形与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6) 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7全等三角形中几个重要结论(1)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2)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3)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三、典型例题题型一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角度和边的长度问题例1(基础题)已知ABCDEF,且A=52,B=7131,DE=8.5 cm,求F的大小与AB的长.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求出C的度数

6、,根据两个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即可求出F的大小和AB的长. 解: 在ABC中,A+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180-(52+7131)=5629. ABCDEF,DE=8.5 cm, F=C=5629,AB=DE=8.5 cm.小结:本题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题,要求F和AB,可先找F的对应角C和AB的对应边D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值. 题型二 利用全等变换解决几何问题例2 (提高题)如图所示,图中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如果AB8 cm,BE=4 cm,DH3

7、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即时练习 如图1所示,长方形ABCD沿DE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BA边上,得点C,使CEB40,求EDC的度数.1. (2009海南中考)5. 已知图2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的度数是A72B60C58D50图2c58ba7250ca2.3.2、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例题1、如图:AB=AC,MEAB,MFAC,垂足分别为E、F,ME=MF。求证:MB=MCEDCAB例题2、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BE=AD3、当题目中有角平分线时,可通过构造等腰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来寻找解题思路,或利用角平分

8、线性质去证线段相等例题3、已知B=E=90,CE=CB,ABCD.求证:ADC是等腰三角形例题4、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B=DC,求证:EB=FC4、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时,常采用“割长”、“补短”等方法例题5、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求证AB=AC+BD ACEBD提示:要证明两条线段的和与一条线段相等时常用的两种方法:(1)、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一条相等的一段,然后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割)(2)、把一个三角形移到另一位置,使两线段补成一条线段,再证明它与长线段相等。(补)三、你能用尺

9、规进行下面几种作图吗?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作三角形4、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作三角形5、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作直角三角形6、作角的平分线四、学以致用1、如图:在ABC中,C =90,AD平分 BAC,DEAB交AB于E,BC=30,BD:CD=3:2,则DE= 。4321EDCBA2、如图,已知E在AB上,1=2, 3=4,那么AC等于AD吗?为什么?GFEDCBA3、如图,已知,EGAF,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只写出一种情况)AB=AC DE=DF BE=CF 已知:EGAF,_,_ 求证

10、:_4、如图,在RABC中,ACB=45,BAC=90,AB=AC,点D是AB的中点,AFCD于H交BC于F,BEAC交AF的延长线于E,求证:BC垂直且平分DE.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1. 两个三角形只有以下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B. 两边及夹角 C. 三个角 D. 三条边2.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一锐角对应相等 B. 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直角边对应相等3. 假如两个三角形两边对应相等,且其中一边所对的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 )A. 一定全等 B. 一定不全等 C. 不一定全等 D.

11、 面积相等4. 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假如AB=6cm,BD=5cm,AD=4cm,那么BC的长是( )A. 4cm B. 5cm C. 6cm D. 无法确定5. 如图, ABEACD,AB=AC,BE=CD,B=500,AEC=1200,则DAC的度数等于( )A. 1200 B. 700 C. 600 D.5006. 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坏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 )A. 带去 B. 带去 C. 带去 D. 都带去7. 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 AB,在下面判定中错误的是( )A. 若添加条件AC=

12、AC,则ABC ABCB. 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 ABCC. 若添加条件B=B,则ABC ABCD. 若添加条件C=C,则ABC ABC8. 在ABC和ABC中,AB= AB,BC= BC,AC= AC,A=A,B=B,C=C,则下列条件组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 B. C. D.9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 )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 DEF的周长DA=D,B=E,C=F10. 在ABC和ABC中, AB= AB, B=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AB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13、( )ABC= BC BA=A CAC= AC DC=C11. 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且BF=DE,若AEB=1200,ADB=300,则BCF= ( )A. 150 B.40 C.80 D. 9012. 如图,1=2,3=4,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D=CD B. AB=AC C. BE=CE D. 3=1 213. 如图ABBC,BEAC,1=2,AD=AB,则 ( )A. 1=EFD B. BE=EC C. BF=DF=CD D. FDBC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9分)14. 如图,AC,BD相交于点O,AOBCOD,A=C,则其他对应角分别为 ,对应边分别为 .15. 如图,在ABC中,C=900,AD平分BAC,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16. 如图,1=2,要使ABEACE,还需添加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