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182784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测试卷(附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1.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2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吗()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葵丘会盟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

2、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4“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此三字经概括了下列哪一民族的兴起与建立政权的历史 ( )A契丹 B蒙古 C党项 D女真5.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宋金和议 D南宋灭亡6.南宋著的抗金领,他所率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但他最后却遭臣诬,以莫须有的罪被杀害。后来,的冤狱得以平。在他墓门上一副联: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

3、铸佞臣”就是() 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李自成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BCD8“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C努尔哈赤 D阿保机9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1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

4、明是()A.造纸术B.指南针 C.印刷术D.火药11.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12.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郑和七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13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记载反映了宋代( )A

5、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14“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A蕃坊 B市舶司 C蕃市 D知府衙门15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会子市舶司瓦子岁币夜市、早市A B C D16下图反映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C雕版印刷术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7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

6、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18. 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秦朝隋朝唐朝 元朝( ) A B C D19.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战国七雄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宋金南北对峙 A. B. C. D.2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二、非

7、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5分;23题12分,计40分)2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13分)。(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3分)其中A是是由哪一个民族建立(1分)?(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分别代表哪两个政权?(4分) 其中A是是由哪一个民族建立(1分)?(3)图三这种局面,是由哪一个政权完成的?(2分)以上图片反映了宋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2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5分)材料一: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

8、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回答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1分)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9、(回答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2分)(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2分)(6)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两项)(2分)23.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请你参加(12分)。【史料呈现】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北师大版七下历史教材材料二 材料三 【问题探究】(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

10、策(2分)?试举一例说明。(2分)(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2分)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2分)(3)材料三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2分)【活动总结】(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1-5:ABCDB; 6-10:BBAAD; 11-15:ABBBD; 16-20:DABBD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5分;23题12分,计40分)21(13分) (1)A.辽;B.西夏;C.北宋(3分);契丹(1分)。(2)A.金;C.南宋(4分);女真(1分)。(3) 元朝(2分);由分裂走向统一。(2

11、分)22. (15分)(1)曲辕犁 筒车 (2分) (2) 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分);社会稳定;北民南迁;自然条件优越等。 (2分)(3)政策:推行重农政策;(1分)措施:A:重新恢复牧场为农田;B: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司农司”;C:编写农书农桑辑要。(2分)(4)市舶机构。(2分)(5)政府重视和鼓励;(1分)使用了指南针。(1分) (6)茶叶 丝绸 瓷器 指南针 纸张 煤(2分)23. (12分)(1)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吐蕃“和同为一家”,点苍山会盟等。(符合题意,举一例即可得2分)(2)岳飞(2分);他所领导的抗金斗争,使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必要条件。(2分)(3)民族融合的趋势或回族的形成。(2分)(4)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得2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