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27740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A. 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B.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C. 成为历代皇权专制护身符D. 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答案】A【解析】考查儒家的哲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儒家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即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故答案选A。B选项”三教合一“是唐时期的思想潮流,强调儒释道三者相互结合,与题意无关。C选项,题意并

2、无体现君权神授的理念,无法体现维护皇权。D选项本身表述不符合史实,儒家与宗教化无关。点睛:儒家文化的特征就是积极的人生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2.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A. 体现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政策B.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 使儒学独尊的地位得以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所给材料中先秦儒学强调父子关系应“父慈子孝”,但到西汉突出了儿子对父亲应“绝对服从”且成为法定义务,可见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专制、服从等治国理念,故选B项。道家的休养生息在题干所给

3、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重用儒生、发展儒学教育,使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不是在汉代以后,D错误。3.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B.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C.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D. 汉武帝最崇拜孔子【答案】C【解析】题干中司马迁将孔子的地位抬高一级,说明对孔子及其思想地位的认可,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可知儒家思想受到重

4、视后,孔子的地位提高了,故选C。4.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A. 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B. 以孝治国开始成为官方意识C. 庙号制度源于北宋南宋时期D. 儒学在宋代战胜了佛道挑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仁、孝、理等均和理学密切相关,仁宗、孝宗、理宗成为皇帝的庙号则说明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孝宗,不符合题意,排除;庙号制度并非源于两宋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和材料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5.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敲剥天下之

5、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C.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D.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黄宗羲的思想没有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排除A;B项不符合黄宗羲的思想;C项材料无法体现;由黄宗羲主张“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卢梭主张“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同样合法的行为。”可知,两人都批判君主专制统治,故D正确。6.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

6、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A. 具有儒学化特征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 为封建统治服务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答案】A【解析】从“以经命名”,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7.下表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项目甲骨文金文时间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殷商晚年至战国之末识别字数一千多一两千用途占卜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内容农业、畜牧、货币

7、、交通、家族宗法、战争、国家起源、土地制度等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见“其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篇幅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数十字到几百字A. 甲骨文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B. 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C. 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D. 金文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答案】D【解析】甲骨文只有一千多识别字数,并不是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故B错误;“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金文主要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故D正确。故选D。8.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

8、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A. 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 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 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D. 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答案】C【解析】【详解】佛教是西汉末年就传入中国了,故A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所以排除A;材料只体现了一个画面,不能体现佛教传播的变化和趋势,所以B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图中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穿着体现的是当时汉族的传统服饰,故可以印证佛教中国化的现实,故选C;仅仅凭一幅名画就推论出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属于

9、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图片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图片解读后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需要考生准确分析这幅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技巧去推断出正确答案。9.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 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B.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C. 市民阶层主

10、导法制观念的变迁D. 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司法之神”,说明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B正确。明传奇和元杂剧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艺术成就都很高,A错误。C项“市民阶层主导”不符合史实,C错误。材料中体现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但不能表示明代法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D错误。10.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的A. 社会教化功能B. 文学鉴赏价值C. 维护封建礼教D. 革新社会风气【答案】A【解

11、析】【详解】本题考察明清小说,从题意对红楼梦的点评可知,这部作品有善恶报施,劝惩垂诫的作用,其教化价值与神圣同等效果。所以可得出A选项,题意在肯定红楼梦的社会教化作用。B选项未体现,错误;C选项未体现,错误;D选项,题意重在表达红楼梦的劝导作用,被读者感悟接受,并非主动革新社会风气,错误。【点睛】本题把握题意中评价的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11.湖北省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搜集到以下素材,下面是四位同学拟定的研究课题名称,你认为与下列历史图片最为吻合的是A. 甲:古代欧洲民主政治起源及缺陷B. 乙:探究近代国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C. 丙:管窥古罗马法律体系形成与完善D. 丁:古希腊人文主义和

12、民主政治的利弊【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哲学家,没有论述古希腊的民主政治;B选项错误,苏格拉底讨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C选项错误,克里斯提尼是古希腊的执政官;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12.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人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

13、从而具有了独立的判断,没有反映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的扩展,欧洲人直接阅读的书籍不一定是宗教书籍,故B错误;当时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书籍推广范围迅速扩大,欧洲人可以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从而促进人文主义发展,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和民族语言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13.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侵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这反映出英国A. 不承认罗马教廷B. 世俗王权不断加强C. 把新教作为国教D. 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说明在教权和王权的斗争中,世俗王权不断加强。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司法案件不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没有反映不承认罗马教廷,排除A项;CD项材料没有反映,均排除。14.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段论述中“大兴土木”的表现是A. 创立民主法治社会B. 批判神权统治C. 建设工业文明国家D. 宣扬人性解放【答案】A【解析】【详解】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

15、放运动,“清理了场地”是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摧毁蒙昧,而启蒙运动同样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与文艺复兴不同之处在于思想家们构筑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的理论,创立了不同于封建专制社会的民主法治社会,A正确;批判神权统治和宣扬人性解放也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故B项和D项错误;建设工业文明国家不符合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15.1688年,牛顿发明了反射性望远镜。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并发展出了颜色理论。这些成就A. 推动了物理学的继续发展B. 标志近代实验科学的开端C.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D. 证明了“自然界无跳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新理论推动了物理学的不断地发展,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688年近代实验科学早就开始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