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胀冷缩》教学案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1118254 上传时间:2017-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胀冷缩》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胀冷缩》教学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学案例云城区都杨镇中心小学电话:07668281352热胀冷缩教学案例云城区都杨镇中心小学 黎慕英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一课。教材分析: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各种变化这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本节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调查,看看物体在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本课时着重研究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所以,教材从常见的水、空气和玻璃杯都具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中引导学生去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发现问题 作出假 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的科学研究方法。(2)在学生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判断:固体和

2、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 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3(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教学准备:烧瓶、细管、 铁圈、 铁钉、玻璃杯(2 个)、木板、水槽、酒精灯、烧杯、弯玻璃管、橡皮塞、滴管、气球、瘪乒乓

3、球、 热水、有色水、肥皂水、冰水。2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1、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喷泉吗?生:见过,在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师: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生:(奇怪地)有这样的喷泉吗?没见过。师: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现象。(设计思路: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刚开始,教 师设计了彩色喷泉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 强大的内驱力,可以很快使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探求奥秘。 )2、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装入有色水。 (2)在瓶盖上穿入吊瓶插头和细管。

4、 (3)盖好瓶盖。 (4)把烧瓶放入空水槽中。 (5)在瓶上浇热水。 (6)彩色喷泉喷出来了!(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 )3、学生动手实验。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大家赶快用桌上的仪器做实验,要注意实验步骤和小心热水!别烫着!(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视指导。只 见人人不甘示弱,一股股喷泉直冲上空。 )4、讨论交流。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生 1:没浇热水前,细管里没有水,当浇上热水后,喷 泉出现了。生 2;我看到彩色喷泉,水从细管里喷出来,里面的水变少了。生 3:我觉得这个现象与热水有关。生 4:有色水受热后,体积

5、胀大,把里面的水逼出来了。生 5:当烧瓶慢慢冷却后,细管里的水还会往下掉呢!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原来,冷和热对水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缩小,因此,液体 水具有热胀冷 缩的性质。 (板书课题)(设计思路: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式” 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手、3动口来参与科学探究过程,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师:刚才大家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那么,固体有没有同样的性质呢?我们假设它有这样的性质,请我们打开课本阅读,可以参照课本介绍的方法, 还可使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每小组有两

6、套实验器材,第一套是铁圈、两个 铁钉、一 块木板、酒精灯;第二套是 2 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 )师:请各小组按下列提纲进行:课文中的方法是怎样研究的?你们小组又是怎样研究的?(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 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 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情况如下:生 1:我们设计的实验是:先在木板上钉好两个铁钉,它们的距离恰好通过铁圈,再给铁圈加热,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让铁圈通过两根铁钉,结果被卡住了,说明铁圈加热后体积会胀大。后来我们在铁圈上滴几滴冷水,铁圈又通过了, 说明铁圈冷却后体积会缩小。由此可 见,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生 2:我们也同样发现

7、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把两个玻璃杯叠在一起,拉一拉,很容易拉出来。把热水倒进杯子里,过一会倒掉热水,在拉一拉里面的杯子,杯子拉不出来,因为两个杯子受热后膨胀,杯子之间的空隙没了,两个杯子紧紧粘连在一起了。再倒 进冰水,杯子受冷后收缩,杯子又能拉出来了。师:同学们叙述得非常有条理。还有没有其他情况?生 3:我们组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当铁圈加热后仍可以穿过铁钉,我们找原因,原来两根 铁钉的距离太宽了,所以铁圈加热后,体 积膨胀,但仍可通过。后来我们调整了距离,实验成功了。师:做得好!你们实验失败了不放弃,而是能够去寻找失败的原因后再试,这正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听了同学们的汇报

8、,我 们知道铁圈和玻璃杯受热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说明了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思路:本课开头学生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是以教师“扶着走” 为主,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便是“ 边扶 边放” ,学生从课本介绍的方法得到启发,从而会使用两种方法验证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扎扎实实地发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4师:前面的实验说明了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气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呢?(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气体有同样的性质,但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肯定)师:那么我们假设气体也有同样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正确与否。我们以空气为例,大家能不能想办法设

9、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呢?(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设计方案,并把方案填在课本实验记录上。然后 选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学生汇报交流:第一组:有色水会移动我们组的实验是:给烧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里放几滴有色水。用双手捂住玻璃瓶,玻璃管中的有色水向外移,说明空气受热膨胀;再放开双手,一会儿有色水向内移动, 说明空气受冷收缩 。由此 证明空气有热胀冷 缩性质。第二组:瘪乒乓球复原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 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 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组:

10、气球胀大了我们组的实验是: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哇!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 说明了空气具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第四组:热水吹泡泡我们这组设计的实验和第三组类似,但我们不用气球,让瓶口在肥皂水沾一下,把瓶子直立放在热水里,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吹出来了(设计思路: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开拓学生思维,体现当代科学教育“ 以人为本” 的精神,其实质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虽小,但他 们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师:通过实验,我们知

11、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联系实际谈谈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在哪里见过?举一些例子。生 1:可以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生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就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5生 3:有一次我家买了一瓶腌菜,可是瓶盖太紧了打不开,爸爸浇些热水在瓶盖上,很快瓶盖就打开了,我想也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师:生活中除了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为我们人类服务以外,在有些地方我们也要防止物体的热胀冷缩。下面请看这些现象,想想其中的原因。 (出示图片)图片 1:满壶水加热后往外溢。2、 钢轨接口处都留有空隙。3、野外的电线夏天松弛,冬天紧绷。4、桥面上的缝隙。5、商 场内瓶装汽

12、水、瓶装酒没装满。6、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能太饱。(同学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 热烈。 )(设计思路: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生通 过实践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大家都收益良多。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 们解答了生活中很多的科学问题。以后我们还要多去观察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小创新、小发明制作,好吗?(设计思路:上、下课的铃声不是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把课内的

13、知识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在新的训练中巩固了知识,并进一步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 积极性。 )教学反思: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这节课最明显的教学特点是围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进行探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教 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采用 “先扶着走边扶边放完全放手” 的教学形式,把学生当作科学研究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 基础” 的教学思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学生不轻言放弃,而是在失败中寻找原因, 尝试 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也获得成功。也许,学生就在并不成功的尝试 中培养了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交流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