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20183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镇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期末)试题(含解析)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人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材料最能说明,西周A.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D.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与宗法制。根据“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可知体现了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A、B项都只是反映了宗法制或者是分封制,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故排除;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未在题意中体现,故排除D项。故选C。【点睛】以偏概全是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陷阱,选项本身往往正确,但没有能够全面涵盖题意,从而造成误导导致选择错误。2.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又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寄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上述观点A. 迎合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B. 体现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需要C.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儒学新体系D. 完全背离民本思想走向消极反动【

3、答案】A【解析】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它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B项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C项指的是宋明理学;D项走向消极反动说法错误。故BCD排除。3.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由此可见A. 中书省是审议机构B. 门下省是决策机构C. 旨在避免决策失误D. 行政效率大大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掌管审议。由材料“中书诏敕或有差失,

4、则门下当行驳正”知门下省可以驳回中书省的政令,因此门下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约防止决策失误,正确答案为C。由以上解释得出AB错误。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所以D错误。【点睛】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草拟吧颁布皇帝的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政令。三省职责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中书省颁布的皇帝的诏令和政令,如果门下省发现不符合皇帝的意思或是不可行应驳回。尚书省只负责执行政令,无其他权利。三省将原来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分散了丞相的权利,加强了皇权。4.顾炎武曾批判明末的思想界“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为此,他提出A. 君臣共治B. 经世致用C. 工商皆本D.

5、 君主立宪【答案】B【解析】【详解】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学说,提倡经世致用,B正确。君臣共治是黄宗羲思想主张,A错误。工商皆本属于经济思想主张,C错误。君主立宪不符合顾炎武思想主张,D错误。5.乾隆时期吴县志记载:“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该材料说明当时A. 苏州商业发展繁盛B. 徽州商帮逐渐兴起C. 政府停止抑商政策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A【解析】根据“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表明苏州商业很繁荣,A正确;材料没有

6、涉及徽州的信息,排除B;清政府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错误;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容易误选D,应注意判断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依据是产生雇佣与被雇佣关系。6.一西方史学家这样描写近代某一战争后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现在冲破了长久以来包围着她的愚昧和迷信,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他描写的这场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近代某一战争后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开始互相打交道了享受到更为宽广之文明的自由”反映了中国在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之

7、前,是基本与世界隔绝的,只有广州十三行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是鸦片战争改变原来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状况,把中国带入了工业文明,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7.“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表明A. 中国自然经济彻底解体B. 近代民族工业遭遇困境C. 洋务运动已经初现成效D. 中国手工纺织业的衰败【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由于外国机器制造产品价廉物美,导致中国“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说明中国手工纺织业逐渐衰败,D正确;此时自然经济是走向解

8、体,A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B错误;洋务运动不符合材料中主旨,C错误。8.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一向保守、信而好古的孔子,写成了一位勇于建设新学派、志在改革的大学问家。其本质意图在于A. 积极改造传统儒学B. 借助传统鼓吹变法C. 向顽固派妥协退让D. 直接宣传革命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把孔子“写成了一位勇于建设新学派、志在改革的大学问家”,康有为要利用孔子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变法服务,鼓吹变法,减少变法阻力,所以正确答案为B。康有为是利用孔子的影响为他宣传变法服务,康有为没有要改造儒学的意思,A错误。为变法康有为曾经和顽固派论战,没有向顽固派妥协,并且材料没有提

9、到顽固派,排除C。康有为是改革派,要进行维新变法,不是宣传革命主张,排除D9.近代法学家吴经熊曾经这样回忆:“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啕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这体现出A. 民众完全不能理解革命B. 新旧杂陈的近代社会风貌C. 专制统治已经彻底终结D. 剪辫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答案】B【解析】由“剪辫子成了时尚”、“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体现了新的社会风貌,“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嚎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经心地梳理打编的”则体现了旧的社会风尚,故选B;由于是否留有辫子成了是否

10、拥护革命的象征,所以“剪辫子成了时尚”说明很多人已经理解了革命,故排除A;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继之而起的袁世凯政府并没有改变专制统治的本质,故C的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C;所以由题干材料中大娘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剪辫子还没有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故排除D。点睛:在选择题里有一类题,是考查考生准确表达的能力的,就是选项中会有若干个说法比较绝对的选项,这种选项一般情况下是违背史实的,只要是看到类似“全”“都”“最”“完全”“彻底”“一切”等类的词汇时,考生需要特别关注,根据所学知识就可以很轻易的判断其对错,如果将错误的直接排除掉,就可以大大减小试题的难度,甚至于排除之后直接就出现

11、了正确答案。这一题就可以据此排除掉ACD,直接出现正确答案了。10.“田里豆子开红花,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山林土地回老家。”这是一首曾在井冈山地区传唱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致力于A. 组织武装起义,进行国民革命B. 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C. 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D. 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井冈山地区”可以判断出应该是发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故B项正确;A项是指1924

12、年-1927年,排除;C项是指1934-1936年长征期间,排除;D项是在抗战时期,排除。【点睛】红军来到笑哈哈”“土豪劣绅都打倒”“井冈山地区”关键信息。11.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漫画家张仃创作的一幅漫画,它反映的是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关起门来打死狗(1948)【答案】A【解析】【详解】从漫画中可以得出如下信息:“狼”身上写着“东北蒋匪”,后面大门是关锁起来的,门上有“锦州大捷”的字样,联系所学知识,战役应该发生在东北的锦州战役,东北解放军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胜利,从而得出应为辽沈战役,正确答案为A。淮海战役发生地在以徐州为中心地区,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B。平

13、津战役战斗地方在北京天津,与漫画内容不符,排除C。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D错误。12.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 中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C. 反映了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D. 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中分析得出:1957年与1952年相比,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15%增加25%,由时间联想到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所以正确答案为C。ABD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点睛】一五计划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14、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到1957年提前完成。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等。13.20世纪50、60年代,话剧茶馆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南征北战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A. “三个面向”的提出B.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双百”方针的提出【答案】D【解析】【详解】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从题干中“20世纪50、60年代,话剧茶馆、龙须沟上演,红岩等小说出版,南征北战等电影上映。”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艺术上的“百花齐放”,D选项

15、符合题意。“三个面向”的提出是在1983年,A选项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在1995年后,B选项排除。“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主要是工业化建设方面,与材料中文艺方面的成就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排除。【点睛】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其主要观点: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贯彻“双百方针”,有利于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14.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汇报:“他高兴地走了。他说他这一周改变了世界。”毛主席说:“哦?!是他改变了世界?哈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他们在议论的事情是A. 基辛格访华B. 尼克松访华C. 中国重返联合国D. 中美建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2年2月”“他高兴地走了。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