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81938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透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线方程及圆锥曲线典型例题解析一知识要点1曲线方程(1)求曲线(图形)方程的方法及其具体步骤如下:步 骤含 义说 明1、“建”:建立坐标系;“设”:设动点坐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1) 所研究的问题已给出坐标系,即可直接设点。(2) 没有给出坐标系,首先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2、现(限):由限制条件,列出几何等式。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这是求曲线方程的重要一步,应仔细分析题意,使写出的条件简明正确。3、“代”:代换用坐标法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常常用到一些公式。4、“化”: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要

2、注意同解变形。5、证明证明化简以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化简的过程若是方程的同解变形,可以不要证明,变形过程中产生不增根或失根,应在所得方程中删去或补上(即要注意方程变量的取值范围)。这五个步骤(不包括证明)可浓缩为五字“口诀”:建设现(限)代化”(2)求曲线方程的常见方法:直接法:也叫“五步法”,即按照求曲线方程的五个步骤来求解。这是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转移代入法:这个方法又叫相关点法或坐标代换法。即利用动点是定曲线上的动点,另一动点依赖于它,那么可寻求它们坐标之间的关系,然后代入定曲线的方程进行求解。几何法:就是根据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到轨迹方程的方法。参数法:根据题中给定的

3、轨迹条件,用一个参数来分别动点的坐标,间接地把坐标x,y联系起来,得到用参数表示的方程。如果消去参数,就可以得到轨迹的普通方程。2圆锥曲线综合问题(1)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范围问题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有关长度和面积的最值问题;一类是圆锥曲线中有关的几何元素的最值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通过定义,结合几何知识,建立目标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或不等式知识,以及观形、设参、转化、替换等途径来解决。解题时要注意函数思想的运用,要注意观察、分析图形的特征,将形和数结合起来。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设圆锥曲线Cf(x,y)=0与直线ly=kx+b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弦长|AB|为:若弦AB

4、过圆锥曲线的焦点F,则可用焦半径求弦长,|AB|=|AF|+|BF|在解析几何中求最值,关键是建立所求量关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再利用代数方法求出相应的最值注意点是要考虑曲线上点坐标(x,y)的取值范围。(2)对称、存在性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证明问题它涉及到线段相等、角相等、直线平行、垂直的证明方法,以及定点、定值问题的判断方法。(3)实际应用题数学应用题是高考中必考的题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同时课本上也出现了许多与圆锥曲线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如桥梁的设计、探照灯反光镜的设计、声音探测,以及行星、人造卫星、彗星运行轨道的计算等。 涉及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建立坐标系,合理选择曲

5、线模型,然后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作出定量或定性分析与判断,解题的一般思想是:(4)知识交汇题圆锥曲线经常和数列、三角、平面向量、不等式、推理知识结合到一块出现部分有较强区分度的综合题。二典例解析题型1:求轨迹方程例1(1)一动圆与圆外切,同时与圆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样的曲线。(2)双曲线有动点,是曲线的两个焦点,求的重心的轨迹方程。解析:(1)(法一)设动圆圆心为,半径为,设已知圆的圆心分别为、,将圆方程分别配方得:,当与相切时,有 当与相切时,有 将两式的两边分别相加,得,即 移项再两边分别平方得: 两边再平方得:,整理得,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是,轨迹是椭圆。(法二

6、)由解法一可得方程,由以上方程知,动圆圆心到点和的距离和是常数,所以点的轨迹是焦点为、,长轴长等于的椭圆,并且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轴上,圆心轨迹方程为。(2)如图,设点坐标各为,在已知双曲线方程中,已知双曲线两焦点为,存在,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有,即 。,。已知点在双曲线上,将上面结果代入已知曲线方程,有即所求重心的轨迹方程为:。点评: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转移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例2(2001上海,3)设P为双曲线y21上一动点,O为坐标原点,M为线段OP的中点,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解析:(1)答案:x24y21设P(x0,y0) M(x,y) 2xx0,2yy04

7、y21x24y21 点评:利用中间变量法(转移法)是求轨迹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题型2:圆锥曲线中最值和范围问题例3(1)设AB是过椭圆中心的弦,椭圆的左焦点为,则F1AB的面积最大为( ) A. B. C. D. (2)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大值是( ) A. B. C. 2D. (3)已知A(3,2)、B(4,0),P是椭圆上一点,则|PA|PB|的最大值为( ) A. 10B. C. D. 解析:(1)如图,由椭圆对称性知道O为AB的中点,则F1OB的面积为F1AB面积的一半。又,F1OB边OF1上的高为,而的最大值是b,所以

8、F1OB的面积最大值为。所以F1AB的面积最大值为cb。点评:抓住F1AB中为定值,以及椭圆是中心对称图形。(2)解析:由双曲线的定义,得:, 又,所以,从而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得, 所以。又,从而。故选B。点评:“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是衔接两个定义的关键,也是不等关系成立的条件。利用这个结论得出关于a、c的不等式,从而得出e的取值范围。(3)解析:易知A(3,2)在椭圆内,B(4,0)是椭圆的左焦点(如图),则右焦点为F(4,0)。连PB,PF。由椭圆的定义知: , 所以。 由平面几何知识,即,而, 所以。点评:由PAF成立的条件,再延伸到特殊情形P、A、F共线,从而得出这一关键结论。例

9、4(1)(06全国1文,21)设P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大值。(2)(06上海文,2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椭圆,它的中心在原点,左焦点为,右顶点为,设点.求该椭圆的标准方程;若是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点,求面积的最大值。(3)(06山东文,2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两准线间的距离为l。()求椭圆的方程;()直线过点P(0,2)且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当AOB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1)依题意可设P(0,1),Q(x,y),则 |PQ|=,又

10、因为Q在椭圆上,所以,x2=a2(1y2), |PQ|2= a2(1y2)+y22y+1=(1a2)y22y+1+a2, =(1a2)(y )2+1+a2 。因为|y|1,a1, 若a, 则|1, 当y=时, |PQ|取最大值,若1a,则当y=1时, |PQ|取最大值2。(2)由已知得椭圆的半长轴a=2,半焦距c=,则半短轴b=1, 又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设线段PA的中点为M(x,y) ,点P的坐标是(x0,y0),由x=得x0=2x1y=y0=2y由,点P在椭圆上,得,线段PA中点M的轨迹方程是。当直线BC垂直于x轴时,BC=2,因此ABC的面积SABC=1。当直线BC不

11、垂直于x轴时,说该直线方程为y=kx,代入,解得B(,),C(,),则,又点A到直线BC的距离d=,ABC的面积SABC=。于是SABC=。由1,得SABC,其中,当k=时,等号成立。SABC的最大值是。(3)解:设椭圆方程为()由已知得所求椭圆方程为。()解法一:由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的方程为由,消去y得关于x的方程:,由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解得。又由韦达定理得,。原点到直线的距离。.解法1:对两边平方整理得:(*),整理得:。又, ,从而的最大值为,此时代入方程(*)得,。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解法2:令,则。当且仅当即时,此时。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解法二:由题意知直线l

12、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l的方程为,则直线l与x轴的交点,由解法一知且,解法1: =.下同解法一.解法2:。下同解法一。点评:文科06年高考主要考察了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主要是三角形的面积、弦长问题。处理韦达定理以及判别式问题啊是解题的关键。题型3:证明问题和对称问题例5(1)(06浙江理,19)如图,椭圆1(ab0)与过点A(2,0)B(0,1)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且椭圆的离心率e=.()求椭圆方程;()设F、F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M为线段AF的中点,求证:ATM=AFT。(2)(06湖北理,20)设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椭圆长半轴的长等于焦距,且为它的右准线。()、求椭圆的

13、方程;()、设为右准线上不同于点(4,0)的任意一点,若直线分别与椭圆相交于异于的点,证明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内。(3)(06上海理,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中,直线与抛物线2相交于A、B两点。求证:“如果直线过点T(3,0),那么3”是真命题;写出(1)中命题的逆命题,判断它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解析:(1)(I)过点、的直线方程为因为由题意得有惟一解,即有惟一解,所以 (),故又因为 即 所以 从而得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II)由(I)得 故从而由,解得所以 因为又得因此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椭圆的几何性质,同时考察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2)()依题意得 a2c,4,解得a2,c1,从而b.故椭圆的方程为 .()解法1:由()得A(2,0),B(2,0).设M(x0,y0).M点在椭圆上,y0(4x02). 又点M异于顶点A、B,2x00,0,则MBP为锐角,从而MBN为钝角,故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解法2:由()得A(2,0),B(2,0).设M(x1,y1),N(x2,y2),则2x12,2x22,又MN的中点Q的坐标为(,),依题意,计算点B到圆心Q的距离与半径的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