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1790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5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3(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同名34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氧化钙固体 D硝酸钾晶体2用食盐和水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 B玻璃棒 C天平 D量筒3对下列事实的说明中,有错误的是( )A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B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于酒精,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C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D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和铁丝都具有可燃性420时,某物质在50 g水中溶解1 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该物质是(

2、)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仍是饱和溶液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a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Da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6下列实验原理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煮沸或蒸馏B鉴别食盐水和水:测导电性C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点燃 D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降温结晶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饱和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

3、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D一杯食盐溶液中,底部的密度要比上部的密度大8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5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为3.0gC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D转移已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会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9如图,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型管右侧液面高出左侧液面,则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固体B蔗糖固体C氯化钠固体D氢氧化钠固体10一些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分别加少量水溶解,观测现象

4、B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C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二、填空题11在医学上,常用到0.9%的生理盐水。现要在化学实验室里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是g,称量时若指针稍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选填“调整游码”、“调整平衡螺母”、“添加NaCl”、“减少NaCl”中合适的一项)。(3)装瓶时,若有部分溶液洒落在外面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

5、“无影响”中合适的一项)12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图1图2图3(1)根据图1分析,20时,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图2中打开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3)在图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乙试管内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1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到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

6、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三、实验题14实验台上分类摆放下列药品,兴趣小组欲利用这些药品进行铝和铜性质的探究。CuSO4溶液H2SO4溶液Ca(OH)2溶液 CuO Al Cu .(1)铝的利用比铁、铜晚得多,这个事实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铝在地壳中含量高 B铝相对活泼,冶炼较难 C铝的硬度小(2)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3)比较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的(填序号)试剂进行实验。.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铝片上没有明显变化,其

7、原因是。兴趣小组把处理过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除铝片上有红色金属析出外,还发现有较多气泡产生,于是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猜想】甲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乙同学认为可能是氢气丙同学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硫【探究实验】闻该气体的气味,发现没有气味,排除了同学的猜想。对余下两种气体猜想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现象结论木条不复燃该气体不是氧气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体是【思维拓展】由以上探究实验可以推知,硫酸铜溶液中有离子参与反应. 四、推断题1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

8、容。(1)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B_;C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的功能。五、计算题16将铜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粉末11.2g放入烧杯中,当加入稀硫酸100g时,氧化铜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8g(不考虑过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损失)。求稀硫酸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1710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如右图。(1)当加入73克稀盐酸时,稀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当加入73克稀盐酸时,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当加入7

9、3克稀盐酸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当加入120克稀盐酸时,溶液中溶质是_。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参考答案1D【解析】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中,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C、氧化钙溶于水和水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D、硝酸钾溶于水中,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选D。2A【解析】【详解】配

10、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A选项正确;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速度,B选项错误;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6g氯化钠, C选项错误;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D选项错误。故选择A项。【点睛】配制一定浓度(或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药品,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液体,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3D【解析】【详解】A、氢气能还原氧化铜,是氧化铜还原,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B、常温下氯酸钾能溶于水而难溶

11、于酒精,溶剂的种类不同,说明氯酸钾的溶解性跟溶剂有关,故选项正确;C、相同条件下,湿衣服摊开比堆着表面积大,湿衣服摊开比堆着干得快,说明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故选项正确;D、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铁丝具有可燃性,而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故选D。4B【解析】20时,某物质在50 g水中溶解1 g,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2g,属于可溶物质。故选B。点睛:掌握20时,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是解题关键(溶解度0.01g,属于难容物质,溶解度为0.01g1g属于微溶物质,溶解度为1g10g属于可溶物质,溶解度10g属于易溶物质)。5C【解析】试题分析:A、甲

12、、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a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时不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错误;C、a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故C正确;D、a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D错误考点: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6C【解析】A.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可以除掉水中的的可溶性杂质,得到纯水,故也能将硬水软化,正确;B. 鉴别食盐水

13、和水:测导电性,食盐水中因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导电性较好,而纯水几乎不导电,正确;C.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少量一氧化碳点燃,无法达到除杂目的,错误; 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变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用降温结晶,正确。故选C。7C【解析】A、有的溶液是有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有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错误;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因此饱和溶液可能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也可能比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少,错误;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例如,降温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

14、数不变,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一杯食盐溶液中,底部的密度与上部的密度相等,错误。故选C。8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配制溶液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5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为3.0g;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用干燥的烧杯配制溶液;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转移已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会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答案选择A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9D【解析】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错误;B、蔗糖加入水中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错误;C、氯化钠加入水中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错误;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正确;故选D【点评】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有本质不同,氢氧化钠、浓硫酸是溶解放热,氧化钙反应放热10D【解析】A、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铜及过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