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17777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汇编精选1、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题: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上阕词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西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词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道“变化题”,需要解说诗人心理变化的详细过程。心理未变化时是梦见西湖美景,变化的契机是“急雨打篷”惊醒美梦,变化后的情

2、景是眼前出现了更加美妙的境界。)2.余 干 旅 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注余干:古县城名。题: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枫叶飘零,秋景令人思乡;城闭鸟飞,增添诗人孤独;时辰已晚,邻家未归,诗人联想自己久客他乡,“乡心”欲绝。(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原因。“乡心正欲绝”的原因在前面六句之中,解题时应该概括陈述。首联交待时令为秋,颔联叙述孤城关闭鸟回家;颈联写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3. 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 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 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 荒寻

3、犬吠昏。归来向人说, 疑是武陵源。题: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参考答案是春末或夏初。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答题区间是首联。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4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题:作者

4、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参考答案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劲吹、红叶凋零,寒云阴沉、楼阁昏暗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这道“怎样类”考题,兼有层次内容与艺术手法两个方面。首联交待访古及其时令,其“秋”暗含“凄凉”;中间四句,依次写了别渚孤岛、数帆归舟、晚风吹红、寒云压楼,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尾联明点“凄凉”。其中既有含蓄抒情,又有直抒胸臆。)5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题: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_参考答案作者漂泊异乡;景色凄凉(触景生情);孤独寂

5、寞;夜忆秦关。(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原因。“临孤驿”中的“孤”,“风起波”中的“起”,“日沈夕”中的“沈”,“山郭暗”中的“暗”,“芦洲白”中的“白”,“独夜”中的“独”等词,都包含了丰富的意蕴,要在认真体会的基础上感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妙处。)6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注流人:流入江湖的乐人;此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题: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_参考答案一是晚年贬官远赴外地,离别亲人朋友,容易牵动愁情而落泪;二是流落江湖的乐人演奏了哀切的水调子,与诗人被冷落的心境相吻合,产生了同是沦落人

6、的感慨,因而流泪多。(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解说一系列原因。“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岭色”,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仍是写“鸣筝”的继续,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收与”“分付”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比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7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

7、此诗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桂岭:今广西柳州一带。题: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上面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试作分析。_参考答案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需要寻找“那些”信息。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恩亲之切。)“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

8、苦。颈联“瘴来云似墨”与“春尽水如天”对比,体现“谴谪”。)8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题: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_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惠崇”点明画的作者。“烟雨

9、”“归雁”描绘出画境。“潇湘洞庭”,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唤偏舟归去”写目送行行归雁,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言是丹青”描写诗人从幻境之中跌落,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峰回路转,饶有情趣。)9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题: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客中久滞的孤单,思乡思家的怅惘,年华渐老的感伤。(这是一道“归因题”,需要寻找“作者惆怅的原因”。“孤云”“归鸟”表现长时不归的孤单;“辞家久未还”表现未归的

10、惆怅;“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表现对年华渐老的感伤。)10鹧鸪天金元好问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香摇细细风。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注:元好问:金时太原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殢:停留。题: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应在诗中与注释中寻找“心事”的具体解说。“心事”在句中与“泪痕中”相连,表露的是伤痛之事;再看注释“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

11、囚期间”,可见是亡国之事。结尾“长安西望肠堪断”也佐证了这一点。当然也含有对家人的担心。)11缺 题刘禹锡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题: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尾联写身边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这是一道“怎样类”考题,应根据题干要求寻找贯穿全篇的思念“故人”的诗句。我们不妨一联一联地查找,首联“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直接睹物思故人;颔联“恨多无力斟”写因思人而饮酒也无趣;颈联

12、“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表达思念时间之长;尾联中“此时情岂任”表明思念之深,情难以堪。如此进行“贯穿全篇”的分析。)12满庭芳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题:词的上片写了哪几层意思?参考答案上片写了三层意思:迁客的苦情(面对再一次迁徙,欲归不得,失意思乡);感慨时光易逝,人空老大;与黄州父老的深厚情谊

13、。(这是一道“层次题”,应在内容特点方面进行分层。“归去来兮,君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悲叹飘荡无依,有家难归;“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表现经历多年宦海生涯、尝尽人生苦味后的惋叹;“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是说在黄州过了两个闰年,“坐”字表明光阴虚度;“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表现了与黄州父老之间纯真质朴的情谊、依依惜别的情怀。中间两大句可为一层,全写虚度光阴,上片共分三层。)13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此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题: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情感与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这是一道“归因题”,可以直接在诗中寻找“发出寂寞壮心惊感慨”的三个原因。一是“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