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17750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表现手法(铺垫伏笔衬托)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表现手法:伏笔 铺垫 衬托)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基于课标的要求,中考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复习时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的阅读训练加以巩固。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阅读表现手法方面的题,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正课复习目标教学活动两类结构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阅读表现手法方面的题,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一、知识链接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伏笔: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铺垫: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看不见;铺垫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伏笔主要是谋篇布局即结构上的技巧,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铺垫是写作方法上的技巧,主要是对内容起作用,比如推动情节,突出人物,等等。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3、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二、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下面三个考题,说出有关表现手法考点的常考题型。(一)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2)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3. 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6分)(三)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归纳题型:文

4、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三、解析下列试题,总结答题思路。1.2013河南放学创新中考第150页第2题:第-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答案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罴的。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每点1分,共2分)2.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解题题典第191页第三题: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6分) 答案:衬托,铺垫(单纯答 “衬托”“铺垫”“对比”也可)。(若答成文中使用的其他手法得1分,其他不得分。)如:以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华衬托教堂的“清凉圣洁之气”;

5、以等待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在的圣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以弗拉基米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妇人的出场作铺垫。(手法2分,举例2分,分析得当2分)3.九年级上册课文故乡中第56页“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一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一处运用了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要点归纳:解答此类试题,入手的角度有: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并把握其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4.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5.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解答此类试题,入手的角度有:1.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并把握其作用。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3.从文章的主题及写作目的等方面分析。4.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5.从选材组材角度入手。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