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08750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测试(无答案) 沪教版五四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A测试卷一、默写:(10分)1、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2、 ,灵旗空际看。(别云间)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断桥头卖鱼人散。(寿阳曲远浦帆归)5、 ,不识字烟波钓叟。(沉醉东风渔夫)二、赏析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6、曲中最能体现诗人对江南情感的词语是 (2分)7、对本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仙子”是这首曲的标题,“咏江南”是本曲题旨所在。B“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一句点出所写的是秋天的景致。 C“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用夸张的

2、手法表现了江南人家的富庶。D“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两句描绘出一派祥和之景。三、文言文:(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卖柑者言(6分)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衒外以惑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期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

3、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化及支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6、本文选自_,作者_。(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_8、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地揭露了元末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之情。B本文用作者与卖柑者的交谈,抨击了那些拥有特权、奢侈浪费、不为国家办事、不顾

4、人民死活的封建官史。C作者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意在说明官史是欺世盗名的骗子。D“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这一冷冷的问句,意思是说国家官史只要处理好国家大事就可以了,何必要来管我这小小的柑?!(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郑板桥开仓济民(10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1)上有谴,我任之 ( )(2)去任之

5、日,父老沿途送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_11、请找出能说明郑燮平易近人、以文会友、没有官员架子的句子。(2分)_ _12、从本文来看,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_ _三、现代文阅读:(一)带河流回家(19分)文/陈云其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宁波?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河流。在地理影像中,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这三条大河,支撑起宁波的整个水系,而近百条曲折的小河及日月二湖,把宁波变成一个水汽淋漓的城市。“窈窕淑女”、“在水之湄”,这样的诗似乎是( )为宁波写的。一个城市的丽影,在( )的歌吟之中凸现着,成为我们追求诗意生活中挡不住的

6、( )。旭日初升,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夏夜来临,一河的星群总在窃窃私语。我还喜欢河上的雾霭,他们把眼前的景物变得朦胧,那隔岸的行人似乎都在梦里面走着;而当雾霭散尽,河两岸的楼房和树木便清晰地倒映在水里这样的景致是一定要坐在三江口看的,因为你变成了风景的一部分。宁波正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我们的城市应以了审美的自然和诗意的空间。河流在带给一座城市毓秀的同时,也带来风物,带来历史和未来的走向。我们沿奉化江上溯,就可以一直走进四明山的深处,那飘落在水面的一朵桃花或一枚枫叶,会让我们敏感地觉察季节的演变和这一生难以承受的轻柔。如果逆行姚江,那七千年河姆渡的水稻就会在眼前灿烂地展现,而双鸟日

7、的图腾那么深刻地影响着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追望。我知道我生命中的血液必然和这条河有着密切且神秘的关联。浪遏飞舟,鼓吹风帆。沿甬江而下,那是让宁波跻身于世界海运物流强烈城市的北仑港,是我们眺望着的太平洋和蔚蓝色中放飞的梦!这河海相同的城市,让我凝望流水时,胸襟便豁然开阔。河流无处不在,犹如爱意无处不在。是的,水在让城市充满灵性的同时,也带来心灵滋润的光泽。“上善若水”、“柔情似水”,在宁波总有感人且具体的解读与注释,我常觉得那位捐了百万元却只留”顺其自然“化名的女性;而当无数宁波人为身患绝症的罗南英、梁国华等异乡人募捐、操心时,爱的河流便涌动了全城。他们说:这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宁波的三百万外来

8、人口,是近三十年汇聚起来的,他们和我们一起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开拓打拼着,并感受着河流宽容的情感。他们历经流离颠沛之后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家这个家的名字叫“宁波”。他们说,他是沿着河流走来的,他还将沿着河流走下去。而另一番河流的景象,是这座城市充满了时代的气息。那是十里中山路摩肩接踵的人流,是世纪大道奔驰不息的车流,是即将从高桥开出的轻轨列车的急流;而天上的飞流就在那个叫栎社的地方,连久违的台湾一下子都变得那么近。这是一个团级流动的世界,这是让每个人都渴望的精彩的宁波。河流向东,他们迎太阳而去,只有一个方向。河流总让我对未来的宁波产生想象,如果把三江的水系和东钱湖连接起来,那是何等波光旖旎的城市图画

9、。因为有流遍全城的水,绿色满怀,花香盈袖,生活到处是盎然笑意。在这样的图画里,让我们从容地说出一个诗人的愿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啊!宁波,现在我要带河流回家。13、依次填入第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故意 悠扬 向往 故意 响亮 愿望特意 潺潺 诱惑特意 慢慢 诱惑14、通读全文,下面对文题“带河流回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因为这是家乡的河流,所以带着河流回家,就是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回家。河流蕴含着古老的文化,所以带着河流回家,就是带着文化回家,是对宁波文化的传承。河流滋润着心灵,所以带着河流回家,就是带着爱心回家。河流充满着时代的气息,所以带着回流回家,就是带着

10、信息回家。15、第段主要运用的写作手法是_,其作用是_。(4分)16、文中体现宁波河流特点的词语有哪些?(6分)(1) 诗意生活;(2) _ _;(3) _ _;(4) _ _。17、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列举加以品位。(5分) (二)老屋(15分)文/周克武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

11、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hn( )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

12、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

13、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氤氲的天伦之乐。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