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80788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雪梅:诗歌鉴赏景物形象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 形象,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景物形象,物象: 景象:,写物 托物言志,写景借景抒情,形象鉴赏 景 与 物,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

2、,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 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情与景关系题,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情交融

3、3、以景衬情 (.正衬: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4、以景结情,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1、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手法)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形象鉴赏 景物,1、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2、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3、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

4、作分析。,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描写了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营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阅读唐诗春思,试分析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4分),能准确描绘一、二两句所写之景,但形式近于扩写,且未能揭示景与情感的关系,记1分,诗人站在村边,看到碧绿的春草,嫩黄的柳条随风飘拂,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李花

5、竞相开放。东风不能吹散愁情,春天却能生恨,这首诗细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春风景图,而且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直抒东风不能解愁,春日却无端生恨,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景物形象把握准确,但明显未能正确揭示景和情感的关系。记2分,能准确概括第一句景物形象,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但未能剖析蕴含的情感!记3分,该诗描绘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东风不去吹散人们心中的愁情,这美好的春天不能使人高兴,反而惹人生恨,乐景衬哀情。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

6、,意境清新隽永。,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情感表达婉曲深刻。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概括景象特点(总括),描摹诗歌图景(分析),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总结),枫桥夜泊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远离家乡,在月落、鸟啼、霜满天的秋夜,独自坐在渔船里面对江边的枫树、渔火、听

7、到寒山寺飘来的钟声,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抒发了诗人只身漂泊异乡,孤独的羁旅之愁。,意境,描摹画面,思想情感,题型意境类,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氛围特点( 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什么手法) 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 长亭 孤帆 驿路 浮云 大风 长云 寒霜 飞雪 苦雨 梅花 翠竹 松柏 幽兰 菊花 美人 神女 灵修 杜鹃 磁针 羌笛 竹笛 羌管 寒蛩 蟋蟀 青鸟 鸿雁 雁足 尺素 白雪 玉壶 冰心 ,离别、游子,凄凉

8、悲愁,高洁隐逸,国君,坚贞,思乡,音信、书信,高洁,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清冷幽静,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其效果。,【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

9、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双调清江引(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10、。,答案:1、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2、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 3、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1、作者通过描写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2、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注意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景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