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80307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第2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最新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本课概览】,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_。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_。,重要标志,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_和_上。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特征。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_。,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民族特性,二、中华文

2、化的包容性 1含义:即_和_。 2作用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_,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交流,认同,理解,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又有各自的_。 注意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共性,民族特性,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和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3、和强大的_。,认同感,归属感,民族凝聚力,【核心突破】 1源远流长 (1)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博大精深 (1)表现:,(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的区分:

4、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滇黔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等,文化的区域性强调的是地域特色。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文化的民族性强调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3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命题探究】,训练1 (2013安徽文综)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5、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B C D 【答案】A 材料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 错误;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不可能融合统一,错误;故答案选A。,【核心突破】 1文化包容性的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文化包容性的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

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4包容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在关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命题探究】,训练2 (2014天津文综)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

7、。这一史实表明 (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C D,【答案】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知识。材料强调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中不断发展,符合题意。否认了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排除。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错误。,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提醒 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训练1 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

8、风骚。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是( ) 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 我国的文学艺术,历史辉煌悠久、内涵丰富绚丽、风格鲜明独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 B C D 【答案】A 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故符合题意。体现的是区域性,故排除。,易错点2 不能准确把握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提醒 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训练2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

9、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几句歌词十分恰当地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这种说法表明( )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就是中华文化 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多样性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A B C D 【答案】B 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易错点3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提醒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训练3 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音乐经典套曲,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0、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 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A B C D 【答案】A 文化发展并不是一味地沿袭传统,而是要批判继承。,2014年9月10日,在国家图书馆成立105周年之际,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首展为“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大展”。 依托于国家图书馆宏富馆藏的国家典籍博物馆,旨在保护和展示中国典籍、弘扬中国文化,使博物馆与图书馆功能充分融合,使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最大程度惠及社会公众。此次展出的“国家图书馆馆

11、藏精品大展”,将全面展示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特藏珍品,从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等到名家手稿。另外,这次展出充分运用数字化、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增强了体验性。,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馆,1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的正式文字从甲骨文开始,按演变的顺序,主要字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等到名家手稿的展示,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在典籍博物馆中展出的中华文化的馆藏精品正是中华文化

12、源远流长的见证。,3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从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等到名家手稿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文学艺术的造诣与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 4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文字、史书典籍记载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

13、极成分。中国文化的史书典籍、文字的发展与丰富都离不开中华文化包容性。,1从甲骨、金石拓片、敦煌遗书等到名家手稿记录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成就。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性 D民族性 【答案】A 甲骨文具有3 300多年的历史,这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故只有A符合题意。,2开放国家典籍博物馆会吸引很多公众前来参观,人们可以通过对史书典籍的参观以及对数字化、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参观交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之所以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 ) A文化艺术是全面提高人们素质的前提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C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

14、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D丰富人们生活,有利于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C 材料中开展的活动,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传播,B、D不符合题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A本身表述错误。,3史书典籍也好、汉字也好,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B C D,【答案】C 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汉字等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既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又体现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符合题意;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社会实践,错误;京剧、文房四宝、

15、剪纸等“中国元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极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精深,符合题意。,4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文字,很多是千年前从世界各地陆续传进来并加以改造而成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C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答案】B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都为此作出了贡献。故选B。,5在中华文明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一个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有什么作用? (2)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汉字体现了中华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汉字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