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79260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使用状况总结 本学期开始,我们城区五四制中学六年级的思品课堂,开始换用教育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对于我校任教这个年级的思品教师来说,面临的考验与挑战巨大:一是师资队伍紧缺一校三区七位同事中,两位三十多岁的青年教师带着五位刚刚入职的新新青年教师。二是经验匮乏方向模糊七人中只有一位老师参加过一次2017年市教科院组织的第一次新教材培训会。 但是挑战和机遇总是并存的。基于这样的困境和现实,我们备课组坐到了一起,一致决定: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在全校思品教研组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立足新课标,解读新教材,共同探讨“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思路和

2、方法,让我们的思品课堂在孩子们心中焕发更青春的活力、更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应该感谢市教科院与2017年和2018年两度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会,在区教研室和学校的鼎力支持下,我校有多位同事参加了这两次的培训,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感悟和认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就成了我们这群小新鲜们的得力助手。在他们的帮助和引领下,我们备课组首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作了充分的解读和把握。一、在深入探讨中解读和把握新教材 这套统编新教材的出炉源于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后来的陆续完善。这次课程的修订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与生

3、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了“道德与法治”。通过学习上述两次培训会同事们带回来的专家报告资料、视频和课件、揣摩区教研室吴老师不定期的指导内容、参加我们学校专门安排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了使用这套新教材教学的理论基础:1课标新内容(1)更具中国味。广泛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教育的优势和特色。(2)更具时代性。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兼有国际范。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2课程新性质(1)

4、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3教材新特点(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2)突出法治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深化传统文化教育(5)加强文明素养教育。二、在合作创新中使用新教材我们六年级备课组,首先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以有效材料和切合的问题为着力点进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每周五上午区教研室没有教研活动的话,我们集体备课一上午,遇到区里教研活动我们就改为周五下午。集体备课时分工搜集资料、课件、案例等教学素材,然后共同整合设计教学思路。最后在教材提供的活动和材料之上形成自己的解读,从更加贴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实际入手

5、进行二次备课,开展教学。1充分利用教材的设计展开活动。教材中活动的设计更加生活化,大部分都是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对于我们城区的孩子来看,算是比较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依托教材中的活动设计展开:“运用你的经验”环节作为学生的生活感悟,导入新课使用。“探究与分享”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得出观点和结论。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有话可说。“阅读感悟”环节可以加深学生的认同感。新教材阅读感悟板块增多,更加注重学生对生活和知识学习的感悟,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体现了自主学习的学习观。“拓展空间”环节,作为走进生活使用,不断深入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深化和能

6、力提升。“方法与技能”环节,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技巧和方法方面的指导,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同时,给予学生以方法论的指导,令学生更好地做到知行统一。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引领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根,精神是魂,传统文化进课堂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本传统文化知识,培根塑魂,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学生身上深深扎根。3运用课本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实现情感的助推。新教材中很多的语言文字极具文学性和思想性,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利用这些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三、在慎思感悟中质疑新教材由于研

7、究和使用这套新教材时间还很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对她还存在一些不解和困惑之处,我们通过与老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和交流感悟之后,在此也真切地提出我们的疑虑:1新教材中使用了大量引言,语言太过于凝练,需要较高的语文功底才能解读诸如“生命进阶”、“精神世界的面纱”等词汇。特别是古文形式的名言警句,有些很深奥,有些还很抽象,以初一年级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以及知识水平,自主感悟会很困难,理解上相对于以前使用的鲁人民版的教材要困难一些。如果教师讲解,很多还要借助资料才能深刻把握,然后再传授给学生时,难免解释不到位,甚至“词不达意”,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感悟,甚至产生歧义。2新教材似乎着力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8、传承的知识比较零散,很难捕捉到系统化的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容易引起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混乱。部分篇章知识点不够明确,观点和解读内容不够清晰,无法准确理解。如少年有梦这一节中,哪些是重要性,那些是特点,不够明确。3部分篇章对新老师很不友好,没有一轮的教育经验很难把握好前后章节的逻辑循序,形成完整的思路结构。新教材的内容可供老师发挥的不多,课本的结构不容易打破,打破也不容易讲好。有些内容与学生实际脱钩,学生很难理解。如:学习,打开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宽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现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内容老师不好讲,学生也听不懂。因为学生的认知达不到相应的阶段。还不太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学校同事们,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实践中的一些困惑。但是各位同仁,多年来,没有哪一个学科的教材能像我们政治这科常用常变、常变常新,甚至没有哪一科能像它一样拥有过那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在初中里它叫过青少年修养,叫过公民,叫过思想品德,今天它叫道德与法治。不管怎样,新教材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它让我们大家在一定意义上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解读并领悟教材、钻研并挖掘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道路上,重新开启你追我赶、不断超越的教育新生活。行动吧同仁们,加油向未来!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